阿根廷飞出“黑天鹅”

阿根廷飞出“黑天鹅”
2023年09月04日 05:14 齐鲁晚报

  8月13日,远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突然飞出一只“黑天鹅”,震动南美政坛——在当天举行的阿根廷总统选举初选中,极右翼候选人米莱以“黑马”姿态赢得31.57%的选票领跑,超过传统中右翼和中左翼候选人。这次初选被认为是10月22日总统选举的风向标,给传统党派联盟敲响了警钟。

  记者 赵恩霆

过去20年左翼掌权16年

阿根廷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今年4月,现任总统费尔南德斯宣布不参加10月的大选。就在去年,他还曾多次表示会寻求连任。

  按照费尔南德斯的说法,他执政的四年间,阿根廷经历了新冠疫情、严重干旱、俄乌冲突等困难的冲击,通货膨胀高企、经济形势恶化,还面临着前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巨额债务。他说,将在剩余任期里尽全力解决这些问题,呼吁选民支持执政联盟的总统候选人。

  费尔南德斯来自阿根廷传统中左翼联盟“团结为祖国”,他的搭档、现任副总统克里斯蒂娜就是阿根廷乃至拉美左翼阵营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费尔南德斯宣布不寻求连任时,外界猜测这是在给克里斯蒂娜“让路”。

  包括阿根廷在内,拉美多国政府一直在左右之间摇摆。过去20年里,有16年是中左翼执掌阿根廷这个拉美第三大经济体,而且均与克里斯蒂娜有关。2003年至2007年,克里斯蒂娜的丈夫基什内尔担任阿根廷总统。2007年,克里斯蒂娜竞选总统成功,同年12月她从丈夫手中接过权杖,从“第一夫人”变成了总统。2011年,克里斯蒂娜成功连任,至2015年12月卸任。

  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是阿根廷右翼掌权的4年,彼时拉美左翼浪潮正处于低潮期,右翼力量在阿根廷、巴西等国崛起。但克里斯蒂娜在2019年卷土重来,这一次她再次转变角色,以费尔南德斯的搭档身份竞选副总统。

  费尔南德斯曾在基什内尔政府和克里斯蒂娜政府担任内阁部长,可谓基什内尔和克里斯蒂娜夫妇的“左膀右臂”。费尔南德斯一度因批评克里斯蒂娜而辞职,但两人组合在2019年击败寻求连任的右翼总统马克里,彼时适逢拉美左翼再度起势,墨西哥、智利、巴西、玻利维亚等多国左翼纷纷重掌政权。

  基什内尔上台时,商人出身的马克里刚步入政坛。克里斯蒂娜首次担任总统时,马克里出任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长,并一直连任至当选总统。当年,马克里当选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长,被认为是对基什内尔夫妇为首的左翼力量的一次重挫,而马克里则成为事实上的右翼阵营领导人。

  有分析认为,左翼在2019年再度胜选,得益于不少选民怀念基什内尔和克里斯蒂娜执政时期克服金融危机冲击、保持阿根廷经济稳定、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过往。但正如费尔南德斯宣布不再参选时所说,过去四年阿根廷本就脆弱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遭遇了太多冲击。

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

  在费尔南德斯提到的诸多困难中,有一项就是马克里政府时期积累的巨额债务。早在2001年,阿根廷就曾爆发金融危机,并陷入债务违约,外债总额高达上千亿美元。2014年7月,克里斯蒂娜政府与“秃鹫基金”债务谈判失败,阿根廷再度陷入技术性债务违约。

  马克里2015年12月上台后,出台一系列改革新政,包括取消实施了四年的外汇管制和部分农产品出口税,公共服务涨价、削减财政补贴,与“秃鹫基金”达成总额46.53亿美元的违约债务偿还原则协议,为结束长达15年的债务违约纠纷和重返国际融资市场迈出关键一步。

  尽管阿根廷经济在2017年出现复苏,但到2018年再度出现本币比索大幅贬值等金融动荡。马克里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贷款协议,也没能阻止比索贬值。马克里政府总共向IMF借款570亿美元,为此不得不实施财政紧缩政策。

  2018年,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为-2.6%,人均GDP下降3.9%。2019年经济形势继续恶化,比索持续大幅贬值,年通胀率高达53.8%,贫困率升至35.4%。马克里执政期间,阿根廷资本外逃高达600亿美元,外债从2015年12月上台时的1674亿美元,升至2019年10月的2800亿美元。

  费尔南德斯上台后将解决债务问题作为优先事项。2020年8月,阿根廷就662亿美元外债重组同主要债权人达成一致。2022年3月,阿根廷与IMF就偿还450亿美元债务达成协议。截至2022年底,阿根廷外债余额2767亿美元,占GDP的43.8%。相比之下,外汇储备只有240亿美元。

  虽然阿根廷的经济增速在2021年达到10.3%,但在2022年降至5.2%。与此同时,该国年化通胀率高达115.6%,今年以来通胀率已超50%。2019年8月,阿根廷本币比索的汇率为1美元兑60比索,到了今年7月,1美元兑283比索。此外,受高通胀等因素影响,阿根廷的贫困率已近40%。为了应对高通胀,今年5月阿根廷央行发行了2000比索面额的纸币。

极右翼登场猝不及防

  阿根廷曾位列世界前十大经济体,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发达的农业,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和农产品出口国,但这个国家也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案例,至今仍难以自拔。

  近些年来的经济表现,令选民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的求变心理更加强烈,他们试图从传统的中左和中右两股政治力量之外,找到一个新的选择。这个时候,极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众议员、被贴上极右翼标签的米莱出现了。

  在8月13日举行的阿根廷总统选举初选中,极右翼政党“自由前进”唯一候选人米莱的得票率为31.57%,远超外界预期,以“黑马”姿态领跑初选。紧随其后的是传统中右翼阵营“变革联盟”的候选人,得票率为29.72%。目前执政的中左翼阵营“团结为祖国”排在第三位,其候选人得票率为28.66%。

  除了抢眼的初选表现,脾气有点冲、发型有点乱、善于利用社交媒体的米莱,特别像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摇滚歌星,还被称为“阿根廷版特朗普”。他本人也毫不掩饰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崇拜,得到素有“巴西版特朗普”之称的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支持。

  米莱的政策主张也很极端,比如,他希望以美元作为阿根廷的官方货币,主张应该关闭阿根廷央行,声称气候变化是谎言,支持拥枪权等。此外,他还提议大幅削减税收和公共开支,包括对民众使用公共医疗系统收费,以及将所有国有企业或关闭或私有化,裁撤卫生、教育和环境部门等。

  米莱宣称阿根廷经济需要一个激进的变革者,尽管事实确实如此,但他在初选中异军突起仍然令这个国家猝不及防。米莱赢得初选次日,即8月14日,阿根廷遭遇“股债汇三杀”。其中,阿根廷比索的汇率大跌20%,创下201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阿根廷央行当天不得不宣布今年以来的第五次加息,目前基准利率已从年初的75%上调至118%。

  尽管初选被认为是阿根廷总统选举的风向标,但米莱并不一定就能“一黑到底”。他所在的党派虽然得票率领跑,但与中右、中左翼阵营的差距并不大,总体呈现“三分天下”之势。同时,这次有大约31%的选民未参加初选投票,初选投票率不足七成,这既反映出选民的无奈,也意味着总统选举还有很大变数。

  其实,这次极右翼冒头更像是阿根廷人的一次发泄,给传统政党阵营的一次警告,特别是寻求继续执政的中左翼阵营,“自由前进”和“变革联盟”这两个右翼力量的初选得票率合计超过60%。

  阿根廷总统选举首轮投票将在10月22日举行,那天恰好是米莱53岁生日。如果届时阿根廷再度“右转”,对当前拉美左翼浪潮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冲击。按规定,首轮投票如果没有候选人得票率超过45%,或者得票率超过40%且领先第二名10个百分点,大选将被拖入11月19日的决胜轮投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1 飞南资源 301500 --
  • 09-07 崇德科技 301548 --
  • 09-05 万德股份 836419 8.93
  • 09-04 斯菱股份 301550 37.56
  • 09-04 盛科通信 688702 42.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