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见面礼”创意十足 各校“第一课”精彩纷呈

开学“见面礼”创意十足 各校“第一课”精彩纷呈
2023年09月01日 14:20 新民晚报
黄浦区报童小学校园新环境引新同学驻足 杨建正 摄黄浦区报童小学校园新环境引新同学驻足 杨建正 摄
长宁区天一小学发给新生的“天一理想号”车票 本报记者 周馨 摄长宁区天一小学发给新生的“天一理想号”车票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雪龙号科考船船长张旭德和上海曹光彪小学学生互动 本报记者 刘歆 摄雪龙号科考船船长张旭德和上海曹光彪小学学生互动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金山区海棠小学庄严的升旗仪式 特约通讯员 庄毅 摄金山区海棠小学庄严的升旗仪式 特约通讯员 庄毅 摄

第一面

“理想号”开启崭新旅途 “破冰礼”拥抱生活导师

今天上午7时40分,在位于茅台路的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门口,刚上任的一年级年级组长王月婷老师等候新生到来。她的手里拿着一打“车票”,一张张分发给每一名一年级新生。这张车票上写着“天一站—理想站”,将带孩子们“登”上一趟“天一理想号”列车。“今天,这是我以年级组长这个新身份和孩子们见的第一面,对孩子们来说,则是以新生的身份和新学校、新学期见的第一面。带着这样的第一面心情,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开启一段奔向理想的新旅程。”王月婷说。

大学毕业后,王月婷进入天一小学工作,这位90后如今是学校里最年轻的年级组长。“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0个年头。这10年间,最开心的就是看到一批批新生入校。”王月婷感慨道,想让孩子们成长为有国际视野、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从相遇第一面开始的陪伴就很重要,一个小小的仪式能在孩子心中种下理想的种子。今天,天一小学的新生搭乘“天一理想号”,首站就是《“小红蚁”行天下 筑梦新征程》的“开学第一课”课堂,下午则将在劳动“集结号”的“站点”为教室扫除迎新。

同样迎来人生第一面的还有普陀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六年级新生杜佳欣。上午,她第一次见到了未来初中4年的生活导师张春梅。“暑假过得怎么样?”“新学期有什么计划?”一见面,张春梅就给了杜佳欣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上师大二实验导师和学生见面的“破冰礼”。在正式开启的新学期里,张春梅将牵手杜佳欣,帮助她调整作息、调整心态。而一出由学校生活导师和结对学生演出的《让手机学会等待》心理情景剧也让杜佳欣很受触动,情景剧演绎了生活导师帮助网络成瘾学生做好暑假规划、重新调整生活作息的真实故事。据介绍,在“全员育人”的目标下,上师大二实验实施了“全员生活导师”制度,即“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每月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开设生活导师课堂。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除了生活导师外,还将采用“一对一零距离”辅导模式,零距离导师会一对一关爱学生,引导他们平稳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本报记者 马丹

第一课

“蓬莱”小手帕矫正坐姿 “立体教科书”引导研学

新学期,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上,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两块印着校园吉祥物小企鹅“蓬蓬”“莱莱”的小手帕。大家还接到了一份“护眼小锦囊”——写作业的时候,把小手帕顶在头上。

校长余祯介绍,老师们发现,很多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喜欢猫着腰、歪着脑袋,或者头趴在手臂上。不如让孩子们头顶一块小手帕试试?暑假期间,学校在部分班级试点,孩子们头顶手帕做作业的画面令人忍俊不禁,效果更是令人惊喜。“小程同学一开始不是很习惯,手帕经常从头上掉落。等他习惯后,现在头顶手帕、端正坐姿,已经是有模有样了。”二(5)班学生程宇扬的妈妈说,这个简便易行的小方法让孩子保持了良好的坐姿和书写姿势。

“除了顶在头上保持坐姿,我们还能怎么利用这一块手帕来保护我们的眼睛呢?”余祯告诉孩子,老师们等着他们贡献“课间十分钟手帕活动方案”。四(2)班教室位于1楼,一下课,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小手帕,在小花园里玩了起来。丢手帕,抓“尾巴”,你抛我接,班主任杨雯缘和孩子们一起欢乐互动。

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大厅里,一块块大型立牌搭建起“南园”“远望1号”“三山会馆”“世博会博物馆”等学校附近的滨江实景。这些场馆和地标成为新学期伊始中山学子拿到的第一本“立体教科书”,一系列世博滨江思政研学课程将从“第一页”——“南园”公园微更新计划开始。

其实,在暑假期间,同学们已经行动起来了。通过实地探访,大家发现原来1929年中共江苏省委第二次党代会就在此召开,1957年这里才正式改建为公园对外开放。更令他们惊讶的是,此处还“藏”着一座儿童乐园,而自己和小伙伴们竟然都不知道。

“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在攀岩区开展一次亲子攀岩挑战。”“可以在玩沙区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沙雕作品。”“可以和伙伴开展一场障碍接力,共同完成任务,培养社交技能。”通过集思广益,研学小组为“南园”设计了水彩手绘地图,并由学校制作立体标牌。而另一块名为“中山学子讲南园的故事”的标牌上印有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听到六年级女生曲芷依娓娓动听地讲述“南园”的前世今生。新学期第一天,两块标牌已被放置在“南园”醒目位置。

本报记者 陆梓华

第一餐

“舌尖上”菜式更加多样 “光盘侠”午餐更加满足

炖牛腩、红烧鸡腿、番茄炒蛋、香菇青菜、菌菇汤,还有肉松贝壳面包。今天中午11时45分,三(4)班的同学发现今天的开学第一餐格外丰盛:牛腩是最喜欢的荤菜,番茄炒蛋最下饭,点心很“惊喜”。这学期开始,复旦科技园小学的学生午餐升级为两大荤、一小荤、一素、一汤、一点心。在校方、家委会和餐饮公司的有效联动下,一系列举措将改善学生营养午餐供应。

改善学生伙食的需求由来已久。上学期期末,学校、家委会和餐饮公司开了座谈会,达成餐费微调的决定。“这一变化得到家长的全票支持,但增加的3元钱必须全部用于改善午餐。这是家长,也是学校的坚持。”校长马燕婷说。

孩子们爱吃的、想吃的,也能安排上了。复旦科技园小学学生发展部部长徐佳怡介绍,升级后,食材的品质和丰富性更好,牛肉、热气大排、基围虾等进入采购清单,菜式更多样了。“我们将推出中餐八大菜系中适合孩子的美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体验‘舌尖上的中国’。”徐佳怡说。

“大家发现点心了吧?午饭要先吃好,争取光盘,点心留到下午再吃哦!”三(4)班陪餐老师吴君叮嘱孩子们。午餐供应方上海朗富快餐盒饭有限公司依托渠道优势,新学期增加保质期不超过3天的品牌包装点心,为孩子们下午的学习生活提供安全的能量补给。

不断改善学生午餐、做好食育教育,学校、家长、餐饮公司形成了沟通、建议、实践、监督、反馈的机制。徐佳怡举例说,针对午餐菜单,家长们提出不要预制菜、鸡肉一周最多一次等诉求,餐饮公司反馈可以采购翅根、鸡腿、鸭肉来替换,承诺所有食材在食堂新鲜烹饪;针对送餐中的保温问题,从塑料周转箱升级为保温箱,能让孩子们吃上更温热的餐食。

之前学校开展了“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小调查”“勤俭节约不浪费光盘争章”等活动,学生们观察身边的大小餐桌,思考不做“剩客”的小妙招。惜粮节粮光盘行动仍在延续,各班积极争取流动红旗。

开学第一餐,部分学生吃得满足,光盘之余还从走廊里的保温桶里添了饭。“光盘侠”钱中正从老师手中接过“你真棒”棒棒糖小奖励。但小胃口的学生也有吃不完的烦恼,大队委员记下真实情况,学生意见和建议也将纳入联动机制。随着午餐升级,复旦科技园小学的食育教育也将升级。

本报记者 易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导师 小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1 中研股份 688716 --
  • 09-11 飞南资源 301500 --
  • 09-07 崇德科技 301548 --
  • 09-04 盛科通信 688702 42.66
  • 09-04 斯菱股份 301550 37.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