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生态环境部将督促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严查环评弄虚作假和严重质量问题,全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如今环评市场的现状,确实令我们这些老环评人非常痛心。”担任北京某环境技术公司副总经理的蔡春霞说,2018年底环评资质取消前,环评单位不到1000家。取消后,环评机构在册的有8281家,50%以上的环评机构只有1名及以下的环评工程师。
“环评从一个技术活,成了‘准入门槛低,谁都能干’的行当。环评价格恶意竞争,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只有1名环评师的机构,如何保证其编制的环评文件质量?”她说。
6月2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举办六五环境日法制主题活动暨会员日活动座谈会。蔡春霞在发言中透露,如今,环评从业人员没有职业荣誉感。年轻人不愿意考环评师,觉得风险很大。工作也没有成就感。原来环评批了觉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现在批了不敢说这个报告跟单位或自己有关系。
2018年底,实行多年的建设项目环评资质管理发生变化,不再强制要求有资质的环评机构编制环评报告。项目建设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可委托技术单位编制环评报告,如果自身具备相应技术能力也可以自行编制。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此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编制环评报告的单位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从业的环评工程师数量自2018年资质取消前的11900多人仅增长到12900多人,增长率仅5%左右。环评单位拥有的环境工程师数量明显下降。
座谈会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评分会秘书长苏艺介绍,2020年,为响应生态环境部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要求,环评分会带领231家成员单位向全行业发出了《提高环评质量、规范环评收费》的十条倡议。
这十条倡议呼吁全行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业务能力承接环评,实行环评收费明码标价,诚信经营规范收费,抵制“挂靠”等违规行为,接受各级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等,进一步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但显然,环评市场的乱象并没有得到根治。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年下半年环评信用管理情况的通报》,202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全国共有7734家单位和49926人纳入环评信用管理,其中800家单位和901人因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过程中发生失信行为,被生态环境部门予以失信记分。
通报称,3人因所编制的环评文件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依法受到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的处罚,失信记分直接达到上限,被环评信用平台列入“黑名单”。143家单位和113人因失信行为较多,失信记分累计达到上限,被环评信用平台列入限期整改名单。
除了环评,一些市场乱象也正在日益向生态环境市场蔓延。座谈会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介绍,环保市场出现了围标串标、低价中标、层层垫资、长期欠款、拒不履行合同等情况。一些排放单位弄虚作假,一些运维人员被腐蚀收买,一些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一些领域质量事故、安全事故频发,严重扰乱了行业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影响了生态环境管理和民生保障。
“全行业要深刻认识上述问题的严肃性,深刻认识到这是影响行业正常发展、甚至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要认真严肃对待。”郭承站说,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是要强化生态环保产业法制文化建设,做到“学法、宣法、用法、守法”。
在活动现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向社会发布了《我是清洁美丽世界建设者 我是生态环保产业守法者倡议书》。倡议环保产业界不断强化法治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企业规范标准制度,强化生产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主动接受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不越红线。
“面对行业乱象,借此次机会,我们也建议同业者恪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严守环评质量底线,维护环评市场的秩序,最大可能地维护环评的地位,并发挥环评的源头预防作用。”蔡春霞表示,环评机构应持续加强内功建设,诚信经营,抵制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等行为。
座谈会上,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督促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严查环评弄虚作假和严重质量问题,全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责任编辑:李墨轩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