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持续加码 前三季度银行业累计被罚超6亿元

2019-10-14 20:35:26 作者:新浪金融研究院 收藏本文
A- A+

  文/赵童 

  今年前三季度,监管持续加码,银保监系统重拳出击整治银行业各类违法违规乱象。

  据新浪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机构开出罚单近1200张,累计罚没金额超过6亿元。

  其中,银保监会机关共开出罚单8张,罚没金额2563万元;各地银保监局开出罚单共777张,罚没金额高达3.44亿元;各地银保监分局也不断加强监管力度,累计开出罚单超过400张,罚没金额约为2.68亿元。

  最大罚单“花落”中信银行

  百万级处罚成“家常便饭”

  从银行业机构受罚的缘由来看,贷款业务领域依然“久治不愈”。信用卡业务、理财业务、内控管理不严等方面也问题频现。记者梳理发现,银行系统违法违规的“病灶”主要集中在涉房信贷业务违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不尽职以及贷款实际用途管控不严格等方面。粗略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开出的近半数罚单都与上述违法违规行为有关,相关银行业机构受到的处罚金额累计超过1.8亿元。

  从罚单开出的地区分布来看,陕西、云南和山东等省份的监管机构开出的罚单较多;上海、宁波、大连等市级监管机构也“不甘示弱”,向当地银行系统的违法违规行为“出重拳”。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国有大行、股份行,还是城商行与农商行(农信社)都未能逃脱被处罚的命运。六家国有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均“吃”到了百万级以上的罚单。其中,民生银行更是连续领到了9份“大礼包”。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行也因为贷款、理财等业务经营不审慎而“吃”到大罚单。

  此外,前三季度银行业单张罚单之最归属于中信银行。今年7月3日,因涉及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重大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审查审批且未向监管部门报告等13项违法违规行为,中信银行被银保监会罚没2223.67万元,领到了目前为止银保监系统开出的最大罚单。

  监管持续加码

  理财业务逐渐规范

  复盘银行业被罚的首要原因,信贷业务领域违规行为的数量在愈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中反而逆势攀升,贷款实际用途管理不严格、五级贷款分类违规、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偿还贷款本息、掩盖风险暴露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此外,不仅仅是银行业机构屡次出现问题,银行的管理漏洞也频繁暴露。上周,银保监会连续公布六则处罚信息,对浦发银行和广发银行两家股份行的前任高管存在的管理不尽职和失职行为进行处罚。

  下半年以来,银保监会密集发文,严惩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的乱象。8月30日,银保监会强调将进一步规范地方中小银行机构违规为“四证”不齐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等问题;9月3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郭树清表示将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的倾向;9月11日,银保监会发言人肖远企表示,调整信贷结构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监管部门将继续采取举措,使机构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监管加紧也给房地产信托敲响了警钟。前三季度,银保监会对信托行业处罚金1707万元,重点整治信托资金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信托项目资金来源不合规等问题。处罚的背后,监管也再次升级。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文件,明确重点整治信托业变相“输血”房地产的行为;7月6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表示将开展约谈警示,控制部分信托公司的业务增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除信贷之外,理财、消费等业务的合规经营也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

  去年以来,各家国有大行以及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积极响应资管新规政策的落地,相继成立理财子公司,理财相关业务不断规范。上述变化在罚单数量上也有一定的反映,今年前三季度,理财业务相关罚单明显减少,涉及到的部分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购买理财产品、落实理财产品销售“专区双录”管理要求不力等方面。

  近期,银保监会也在进一步落实整治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乱象,同时也加快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行政处罚程序的规范统一。

责任编辑:陈鑫

文章关键词: 贷款业务 理财 半年报

作者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新浪金融研究院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