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退休准备指数2年来首降 第三支柱何时能成顶梁柱
拼命工作几十年,突然进入节奏缓慢的退休生活会不会让你感到有些不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退休后的你会过的更加“精致”吗?
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同方全球人寿共同发布了《2019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15,相较于2017年的6.31与2018年的6.65有所下滑。此外,根据荷兰全球人寿所发布的2019年全球调研结果,在被调查的15个国家中,我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从2018年的第2名下降至2019年的第5名。
据了解,退休准备指数综合反映了居民在退休准备认知和退休准备行动方面的水平,指数在引入受访者对退休准备的认知能力、理解水平、计划完备度、退休收入变化和准备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计算得出。退休准备指数的取值在0-1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居民对退休的准备越充分。
报告显示,今年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对于退休生活的愿景与信心有所回落。不过,总的来看,居民对于退休生活仍持乐观态度,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依然良好,对宏观经济仍有平稳的预期。
居民退休收入中个人“贡献”更大
养老储蓄选择更加多元化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5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7.8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更是超过1.66亿人,占总人口的 11.94%。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地区之间的差异也愈加凸显,东部和中部地区面临着更大的老龄化压力。此外,随着我国退休人数的快速增长,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也与日俱增。
《报告》分析认为,受访者在退休准备充分度以及财务问题的理解能力方面较去年有所下降,是影响2019年我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过,居民对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仍与去年持平,表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依然良好,对宏观经济仍有平稳预期。
根据荷兰全球人寿的调研结果,在15个被调查的国家中,我国的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仅次于英国,排名第五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退休收入来源方面,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居民的退休收入由政府所提供的部分占比较低,个人的贡献更大。
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金这“三大支柱”组成。调查显示,受访居民对目前三支柱的构成比重高度认同,并且倾向于政府应该承担更多养老责任。不过,多数受访者对个人进行退休理财的认同度仍显不足。
《报告》还显示,近年来,居民应对退休所做的财务方面的准备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储蓄比重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居民对养老储蓄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具体来看,一方面,随着企业年金、人寿保险以及股票债券投资等快速发展,养老储蓄选择更多,也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使得我国居民对消费升级和超前消费的接受度逐渐提高,改变了居民的消费观念,从而造成储蓄意愿下降。
此外,调研中还发现,多数受访者对退休后拥有舒适生活的信心持乐观的态度。对于退休后的生活预期,受访者对健康状况和心理感受所引发的担忧更为突出。有趣的是,在向目前处在工作阶段的受访者询问关于退休过渡方式的规划问题时,绝大部分人选择了“立即停止工作开始退休”或者“仅在退休前短时间内改变工作方式然后退休”,为自己留下了很短的退休缓冲期。
养老金替代率不足50%
“第六险”将迎来扩大试点
从调研结果来看,有部分年轻人对他们退休后的生活表示担忧,产生此类情绪的原因可能与工作压力大、离退休时间还较遥远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质量的不确定性等诸多方面有关。由此,很多年轻人也产生了一个疑问,自己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平究竟能有多大的差异?
据了解,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均替代率(养老金领取水平/退休前工资水平)不足50%。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我国的养老金近些年来都在上涨,但是职工工资的增速更快,养老金替代率或将延续下滑的态势。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表示,目前我国在养老领域的长期储备金约为9万多亿元,占到我国GDP的约11%;并且在“三大支柱”中,第三支柱占比较低。与此同时,陈秉正还指出,业界和学界都应该更多的关注老年群体在整个财务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点等方面,来更好的发挥金融在养老领域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强调,保险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产品设计和制度设计都应该继续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谈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在前期的试点过程中“叫好不叫座”的情况,郑秉文表示,应尽快扩大试点,或直接推向全国,才能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以便缩短对制度设计实施改革的期限,让更多人群享受政策红利。
在相关制度方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监事长、副秘书长余勋盛指出,立法的不断完善将会使保险在养老金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持续加强对险企偿付能力的监管和市场行为的监管。此外,大数据等科技的运用将在保险公司扩大承保范围、实现个性化定价、优化保险理赔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反欺诈能力以及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为退休后风险抵御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备受社会关注的“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或将在近期扩大试点。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朱铭来表示,长期护理险的目标是让失能老人享受到真正的护理服务,同时培育、规范护理市场。另外,护理产业与护理保险应该形成良性的互动。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