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事件:“无言结局”关“天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 07:52 深圳商报 | |
【本报上海电】(深圳商报记者楼乘震)近来成为国企“产权改革”争论焦点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近日应上海《东方早报》之邀,以“产权改革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案例分析”为题,主讲东方早报“影响力论坛”。传媒原以为他会对近日某些经济学家对他的批评予以反击,没想到郎教授不仅没有提到这些经济学家及其观点,却出乎意料地表示“这次讲完不再讲了”。由此突然结束由他引发的这场国企产权改革争论。 首次公布中旅案例 郎咸平以极富感染力的演讲重申其发明的“保姆理论”及企业领导的“信托责任”,并提出职业经理入二级市场的设想。 “我反对目前所推行的‘国退民进’的方式,因为这个方式产生了两大问题,法律缺位下的合法以及买卖双方自订价格,因而造成国有资产大量贱价流失。” “我主张以建立职业经理人的制度来改革国企。这个职业经理人制度不但可以改革国有企业,而且也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以案例研究为特色的郎咸平介绍了青岛啤酒与中旅国际两个案例,以说明“企业经营绩效差,与产权无关,但涉及老总的能力!”中旅是他首次公布的研究案例。“我举出两个案例来说明,在老式的国有股行政命令干涉的架构下,这两件公司依然成功。如果国企的重组能够在我所建议的新职业经理人架构下改组,国企改革必能更为顺利地推行,而不会造成国有资产贱价流失。”郎咸平用他发明的“保姆理论”解释,国企的问题是国企领导人信托责任不明造成的,与产权归属无关。他坚定地认为,国企不见得比民营企业经营绩效差,自然资源垄断的企业在亚洲必须由国家拥有,国有企业完全可以与民营企业竞争。 必须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郎咸平的观点给一些地方正在积极试验MB0式的产权改革以极大的质疑。他犀利地指出,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评估国有资产体系完善之前,这类粗放型、不透明、存在内部人定价的产权改革应审慎,否则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郎咸平认为,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改制上市后的国企经营效率并不输民企。这个现象不但在香港如此,甚至在国内A股市场亦然。这些数据证明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在现有不理想的国有股架构下依然可以改善。现行不理想的国有股架构是极难运作的。举例而言,以往国企改革政策的误区在于抓大放小,抓大的结果使得行政命令直接介入企业运作而阻止了企业的市场化发展,而放小的结果就是透过国退民进方式造成大量国有资产减价流失。这个现象必须要透过职业经理人制度做改进。 郎咸平建议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与信托责任并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具体做法是国企不论大小,政府行政命令首先应该退出市场,但是国有股应该留在市场。成立以专业人士为主的董事会,以市场价格(也就是符合市场价格机制的高薪)在二级市场聘用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可以包括过去经营卓有绩效的民营企业家。董事会应以每季度的硬指标公开、透明的评估职业经理人,以决定其去留。但职业经理人不能成为股东,他只能透过期权激励机制以市场价格用自己的钱购买股票。 “天意”和“无言的结局” 在此次演讲的前一天,北京某媒体就劝告郎要奋起反击,令人意外的是,郎咸平不仅对日前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不予置评,却反而表示单方面终止本次争论,放言自己将不再谈论国企产权改革问题,“争论差不多了,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我只是一个学者,只是从学者的角度提出这个问题”。郎咸平表示,产权改革的争论是有益的,他也需要学习,也欢迎别的学者对其质疑。 为了让自己发明的对国企产权改革的“保姆理论”、国企领导人的“信托责任”等不再被遗忘,郎咸平近一个月来高频度穿梭于香港、北京、上海,为自己的发明“鼓与呼”,郎咸平明显对自己一段时间来的力战志得意满,他认为“保姆理论”已基本深入人心就是一个学者的贡献。 郎咸平所到之处,“挺”郎者与“倒”郎者总是会进行大量的准备,问题不断。在此次渲讲中也同样如此。有的甚至为了有个与郎当面交流的机会而花一千元购票才进场的。郎咸平对台下的提问有问必答,他一再强调,职业经理人素质是国企成败的关键,政府行政命令一定要退出企业,并在企业中建立专业的董事会以及专业的数据,来判断经理人的工作,做不好的立刻“下课”。韦尔奇在通用股票下跌40%后立即下岗就是一例。 不过,郎咸平在回答问题中分明让人感到他的“无奈”:“全国那么多的国资委,只有上海国资委和我讨论过有关问题;我不会去做史美伦,没人会请我去,我也从没想过;作为一个学者我只能做到这一步,下一步怎么样,只能看‘天意’了,这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那是‘无言的结局’,我最喜欢的两首歌就是《天意》和《无言的结局》。” 郎咸平留下观点和问题走了,但这场争论也许不会就此而刹车。 事件回放 ●早在今年4月,海尔在香港借壳上市时郎咸平就盯上了海尔。7月28日,海尔中建发布公告,称海尔中建将延期认购海尔集团所持有的飞马青岛公司35.5%的股权,其相关认股权行使日期将延长至2005年12月31日。这个看似平常的公告刊出后,郎咸平认为海尔此举是为了完成借壳和实现国有股权稀释。 ●紧接着,8月上旬郎咸平开始对TCL以及格林柯尔提出质疑,其中以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公开披露的41家电子类公司业绩数据为基础,认为TCL创业的22年,李东生由几乎身无分文演变到身价近12亿元,成为T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TCL发展的过程实际是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郎咸平下了这样的结论。 ●8月10日,郎咸平再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指责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郎咸平指出,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美菱等公司时,均以大幅亏损为由压低价格,实际上,这些公司的大幅亏损都是顾雏军一手制造的。郎咸平指出,顾雏军制造亏损的手法就是大幅提高企业运营费用,在完成收购后,顾雏军又将企业的运营费用比例降到零,制造接手后即大幅扭亏的假相,强化了外界的“民企神话”。 ●郎咸平指出,目前有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暗箱操作,国有资产可能被某些有特权的人“自己制订价格”,“合法”地转化成为私人的财富,这对于社会和民众来说非常不公平。据称,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以及民企南京斯威特和上海的复星实业将是郎咸平下一个“攻击”的目标。 在郎咸平“口诛笔伐”的几家中国家电企业“大哥大”中,海尔还算“客气”,仅仅是在书面上对其表示了反驳。 TCL集团董事长的李东生也显得很“大度”,他仅仅是认为“郎咸平关于TCL的财务分析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质询是建立在不可比的基础上的。” 但“纯粹”的民营企业家、格林柯尔老板顾雏军却很想籍此证明自己的“清白”,他给郎咸平的是一张法院的传票。在这段极短的时间内,郎顾之争在媒体上闹得轰轰烈烈,进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经济学家的良心之争。郎咸平与顾雏军就格林柯尔是否侵吞国有资产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先是张文魁与郎咸平就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是否正确展开了正面交锋,继而是张维迎抨击郎咸平是与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为敌,随后吴敬琏与许小年也在深圳主动做出了对郎咸平观点不尽同意的回应。 ●9月15日,十位学者在上海媒体发表集体声明,4000多字的长文踏踏实实地阐述了7个观点,“对郎咸平的基本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良知表示深刻理解和赞同,并予以支持”。一个严肃的“挺郎派”正式形成了,一场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现行国企产权改革的学术争鸣也由此真正开始。 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人士,甚至是网民,不由自主地卷入这场争论的人越来越多,争论本身更已由“郎顾之争”发展成了一场关于改革方向、路径的大论战,争论的话题同样也在向纵深发展。 财经杂谈 对待郎咸平要学林毅夫 “郎咸平现象”所引发的经济学界大争鸣正向更深处挺进,更多的经济学家加入这场争鸣当然是我们所乐见的。也因此,相对于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张维迎、周其仁冲动之下冒失开口,我们更关注另一些同样著名同样主流的经济学家的长久沉默———也许,这种沉默本身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 在沉默而且著名而且主流的经济学家中,林毅夫的态度似乎格外引人关注。这一来当然是因为林毅夫著名而且主流,二来是因为林毅夫与周其仁乃至张维迎是同事,三来虽然林毅夫以研究农村问题著称,但是多半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也会有独到见解。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林毅夫并未因为我们对他有这些关注的理由,他就随便张口说三道四。 近来的一则报道说,16日,周其仁任职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行了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作为中国制度经济学家的大本营,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加入到这场渐入高潮的学术大讨论中。在他的题为《国有企业、银行改革及资本市场的关系》的演讲中,他只是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单纯理解为产权改革。会议间隙,本报记者问他对“郎顾公案”引发的学界争鸣有何看法,林笑而不语,后来只是简单地说:“国企产权问题一定要讨论清楚!” 虽然这则报道的标题里有“林毅夫仍然不作表态”的字样,但是,林毅夫“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单纯理解为产权改革”、“国企产权问题一定要讨论清楚”这样的话其实已经把他的观点表述得十分清楚,在“郎咸平现象”所引发的经济学界大争鸣中,似乎一直沉默的他究竟站在哪一边,已经是可以一目了然的了。当然,我们也就不能再认为林毅夫仍然对这场大争鸣保持着沉默了。或者说,林毅夫的寥寥数语,已经透露出他沉默的玄机。 至于他对张维迎和周其仁的看法,我们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切尽在“笑而不语”之中了。我们难道会期望林毅夫像张维迎、周其仁对待郎咸平那样对待他的同事张维迎和周其仁吗?林毅夫的“笑而不语”所透露出的,不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希望看到的学者的严谨吗?这不正是我们会进一步敬重他的原因吗?(亚杰) 生活郎咸平:耿直性情中人 【本报讯】郎咸平耿直而自负。除对杨振宁、丘成桐等少数大师表示尊敬外,他自恃海内无对手。“我讲一句大话,假如哪一个企业家的所作所为是我郎咸平看不出来的话,我从今天开始封剑退出江湖!” 在一次演讲中,一位听众的手机突然在会场响起,郎咸平马上对其施以讥讽:“这位听众肯定不是一个成功企业家,难道你在生活中重要得非要24小时开手机不成?这说明你没有好好设计自己的管理架构,没有找到可以替你分忧的帮手,这怎么能做好一个企业呢?” 在演讲结束后的现场提问时,一位听众慷慨激昂地表示,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信心在10到20年内造就出中国民营企业的“通用电气”,当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咸平毫不客气的泼出冷水说:“不要空谈那些信心,信心根本没用的,要实实在在地去做,‘通用’是经过100多年才炼就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可能在10年内学会驾驭一个大企业。”。他说:“50年内,一个中国民企做大的上限是200亿到300亿元。” 老妈欣赏请客抢先 尽管郎咸平的朋友不多,但生活中他却很厚道。除了在外面和大家吃饭,他会抢着请客,叫上满满一桌子菜之外,他在家里的饮食很单调。黄豆芽排骨汤,大白菜豆腐汤,加个肉丝炒咸菜。他说年轻时候就喜欢这么吃饭,45岁之后更加喜欢。 “这个社会历来不欣赏做派,而喜欢中庸、四平八稳。所以我这几十年走得比较辛苦”,他说:“没人关心我,我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我很习惯这种日子—————‘不要我’的日子。”,郎咸平捧腹大笑:“说实话,除了我妈,欣赏我的人不多。” 不炒股票不买基金 48岁的郎咸平是财务学家,在经济学界也极负盛名。但这么多年来,郎却一直不炒股票不买基金,按照他的说法是“连花旗银行的企业管治都有问题,我这个专门研究大企业侵害中小股东的人,难道还不知道害怕吗?”所以,他惟一使用的理财办法就是:存银行。(子琦) 各家交锋 国资委的回应 时间:9月16日晚人物: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观点:乱说“流失”要负法律责任 “海尔、TCL、科龙都不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企业,他们具体的改制方案我们并不清楚,所以,这三家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我们还不能轻易作出判断。”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清华大学演讲结束回答现场听众提问时说,“没有对一个企业进行仔细的清产核资之前,不能轻易作出‘流失’的判断,这种判断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邵宁认为,不能仅凭公开的一些简单数据就做出某项交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判断,也不能因为某些个案出现的问题,就推论出国资流失是国企改革普遍存在的现象。“国有资产的流失与否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我建议大家对这个‘流失’的概念要理解得更深一些,对具体个案要严肃分析,不要简单下判断。” 时间:9月17日人物:国资委新闻处处长金思宇观点:国企改革不会因此停顿 “我们一直都在密切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国资委新闻处处长金思宇如是回应记者关于“郎咸平质疑国企产权改革”的提问。 “这场争论从学术界角度来看,是有意义的,但很遗憾,现在已经有学者将争论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了,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是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制定下来的,而且正在执行,肯定不会停下来。”对于这场论战究竟会否影响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金思宇明确给予了否定。不过,他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有关部门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度修改和调整。 持反对意见的经济学家 张维迎: 这是创造财富、而不是瓜分财富 产权改革是私人企业家或者国有企业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勾结起来侵吞国家财富吗?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是瓜分国家财产还是创造财富的过程?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瓜分财富的过程。现在很多人还是抱着这样的推理:任何交易,只要买的人赚钱了,卖的人一定吃亏了,国有企业卖给私人,如果私人赚钱了,那么国家一定是吃亏的。实际上,交易是双赢的过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交易肯定不会发生,但是这样的理论常常被人忘记了。 我们的国家、社会应该感谢民营企业,我们的政府也应该感谢民营企业家,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家创造的就业机会,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家创造的税收和其他财富,社会不会这么稳定。你可以看到,哪一个地方的政府威信最高、政府最轻松,就是私人企业发展最好的地方。私人企业越不发达的地方,政府头疼的事越多。 我不否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但是我强调的是,这个过程总体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瓜分财富的过程。 持赞同意见的经济学家 左大培: 郎教授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首先,郎教授经过研究得出现有的产权改革造成大量国有资产被侵吞的结论是正确的,而且据我了解,情况更严重。 其次,国企老总自己操纵价格购买企业产权的这种方式是根本错误的,我和杨帆、韩德强已经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停止一切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不准任何学者利用与国资委有关的名义进行管理层收购的咨询。 第三,以国有企业老总、民营企业、外资为主导收购国有企业产权的“三套马车”式的做法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中央也没有这方面的精神。 “挺郎派”经济学家 程恩富、丁冰、左大培、白暴力、王空、王志伟、吴栋、孟捷、顾钰民、周肇光、杨帆、侯若石 “倒郎派”经济学家 张维迎、张文魁、周放生、赵晓、朱恒鹏、吴敬琏、华民、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