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米价冲击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7日 15:48 《中国商界》杂志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撰稿/ 本刊记者 亚夫 孙一枚 刘娜 刘雅婷

  文/亚夫

  2008年4月24日,泰国大米在100多天时间里翻了两个跟头,从年初的每吨360美元,遽然暴涨到1000美元关口。世界为之震惊。

  全球约30亿人以大米为主食。泰国的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0%。泰国米价的大涨无疑对全球粮食价格是个沉重的打击,也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安。

  菲律宾是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马尼拉国家粮食局前,想要购买大米的人排成了长队。政府出售在价格上予以补助的进口大米,规定每人只能购买4公斤。同时政府号召快餐店将米饭分量减半。

  海地首都太子港,汽车轮胎被点燃了,石块和瓶子投向总统府。高喊着“我们很饿”,数百名饥民游行示 威。

  从莫桑比克到印度尼西亚,从科特迪瓦到塞内加尔,到处都有饥饿人群走上街头示威。在埃及,在喀麦隆,粮食引发了示威,接着是暴力冲突。7.5万名墨西哥人走上街头,抗议玉米饼等涨价。

  在越南,农民开始拿起猎枪日夜守护庄稼。巴基斯坦和泰国更是派出了军队来保卫农田和粮仓。英国和美国的许多超市开始限量购买大米,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

  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也在大幅下降。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够维持53天。这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而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70天的需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用“后果可怕”形容当前的国际粮价走势。他指出,若粮价形势不能缓解,国际社会过去5至10年的发展成果将毁于一旦,而由此产生的社会动荡,在极端情况下,“问题的下场有时是战争”。

  民以食为天。在全球粮食危机面前,中国依然从容淡定。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历年来的惠农政策;连续多年的粮食丰收,充裕的粮食储备,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未雨绸缪,天有不测风云。全球粮食危机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无疑是天大的事情,保障粮食安全永远是一个最最重要的课题。

    主题链接:

 米价上涨:一场“沉默的海啸” 27日
 专家解析:粮价上涨根源复杂 27日
 应对危机:国际社会群起而动 27日
 面对危机,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27日
 专家观点:粮食危机还可能威胁中国 27日
 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完全有能力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27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