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面对危机 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7日 15:54 《中国商界》杂志

  温家宝:国际大米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粮食价格会有影响。但是中国的大米供应主要依靠自己,中国要靠自己生产的大米养活自己。

  文/雅婷

  泰国大米的价格传递效应,不断叩问每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之门。全球粮价狂飙,中国能否独善其身?从现实的情形看,全球粮价危机还没有对中国市场造成太大影响。但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担忧的那样,今年恐怕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中国粮食市场的持续稳定依然是本届政府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

  有利条件:库存充足且市场相对独立

  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老挝首都万象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期间表示,国际大米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粮食价格会有影响。但是中国的大米供应主要依靠自己,中国要靠自己生产的大米养活自己。4月5日在河北考察温家宝总理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充裕的粮食储备是应对当前粮价危机最有利的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我国连续4年粮食丰收,去年超过一万亿斤,今年无论从播种面积还是从苗情看,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还能保持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4月28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也表示,目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库存消费比远远高出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我国粮食除了大豆、稻谷、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都是供求平衡有余,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很小。2007年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稳中有升,但上涨幅度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粳稻价格更是下降3.9%。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比较平稳,小麦、稻谷等主要口粮品种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首先,此次国际米价上涨,受到影响的主要是那些依赖大米进口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菲律宾、中国香港等。中国内地的大米供给并不依赖国际市场,米价自然不会随之上涨。其次,中国的粮食连续4年增产,库存非常充裕。“中国目前的情况和国际市场不大一样,东北有些地方还存在卖粮难的问题。”第三,中国很重视粮食储备问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总体比较高。市场上进口大米价格的上涨,对国内大米整体价格的影响几乎可以完全忽略。

  控制出口:财政部连下三道禁令

  2007年底,当国际粮食价格出现急剧上涨时,为确保证国内粮食供应以及抑制粮食出口,半个月时间内,中国财政部连下三道禁令: 12月18日宣布对粮食及制粉取消13%的出口退税;之后又于2007年12月30日进一步宣布,对上述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为期一年的出口暂定关税;今年1月1日,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又实行了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表示,中国粮食供需形势日渐吃紧,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越来越小,单产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的难度加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保持粮食供需长期基本平衡的任务非常艰巨,所以现在严格控制粮食出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我国的严格控制出口并不是完全禁止出口,根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出口大米34.5万吨,同比提高37.31%。所以此举对国际粮价的影响不大。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