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燕生表示逃逸韩企占比不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09:24 21世纪经济报道

  逃逸企业占比不大

  经营不善的驻华韩企“半夜逃逸”并非最好选择,近日韩国政府部门的表态,使已经选择半夜出逃的韩资企业可能面临司法诉讼,而这对有此打算的韩企也形成威慑。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产业资源部于2月19日表示,除考虑将擅自撤离的韩国企业移交司法处理外,也会在非法撤离的企业逐渐增加的地区,如青岛设立企业清算协助小组,以支援本国企业的清算,保护企业主人身安全。

  针对本报此前报道的烟台世刚高管集体逃逸事件,烟台市福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玉浩表示:“我们已经注意到韩国产业资源部来调查的事,像世刚这样外逃的事件如何处理我们也在研究。世刚遗留的机器设备还没有拍卖,尚在清算之中。”

  对于韩媒所报道“半夜逃逸”现象多因中国破产清算程序复杂的说法,记者采访了青岛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律师滕军。滕表示:“通过正常程序破产清算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中国《公司法》就这么要求,这是法律程序。我们也正在研究出台应对措施。商务部人士上次到青岛来,也对我们提出了相关要求。”

  烟台韩国商会顾问、孙培江律师也认为,韩国官方的调查及动用司法程序的表态对那些经营不善的小企业应该有震慑作用。“对世刚来讲,韩国官方的表态显然更利于这家企业的清算。比如把世刚的老板再‘请回’烟台,清算起来更方面一些。”孙培江说。

  对于部分韩资企业撤离原因,外媒认为“近期经营环境急剧恶化”。像烟台世刚实际上并非个案,一年多以来,在华韩企的非法撤离现象引人瞩目。2月12日,韩国进出口银行发表的《青岛地区投资企业的非法撤离现状》报告书指出,从2000年到2007年,共有8344家韩国企业在青岛投资,其中的2.5%(206家企业)非法撤离。在这206家之中,从2000年到2002年这三年中没有一家企业“夜半逃逸”。2003年,首次出现了21家,此后每年都在增加,去年非法撤离的企业数量多达87家。

  从行业来看,其中工艺品(首饰)生产(63家,30.5%)、缝纫(16。%)和皮革(13.6%)等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偏多。而员工50人以下企业的无故撤离比率占整个无故撤离企业的55.3%。

  据此推断,目前倒闭、逃跑、转移的韩资企业,大多是皮革、成衣和缝纫玩具等加工型小企业。它们更为依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就难以生存。对于韩方媒体“撤离潮”的说法,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夸大其词”。“海外的报道有点夸大了,实际撤离中国的企业很少。”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

  对此,韩国官方也有类似观点。

  2月14日,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调整官赵兑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近对在华企业的非法撤离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韩国企业虽然在青岛等城市的非法撤离比重不高,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障碍。”

  烟台海关办公室副主任张磊向记者透露:“国家财政部近期出台新的关税政策,还会有一些韩资企业破产,但世刚事件后国家许多部门健全了应急机制,对一些重点企业加强了重点监控,目前看没有再出现类似的恶性事件,虽然破产企业肯定还会有,但以后出现类似事件的可能性将不会太大。”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