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八千英里商业时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10:45 《商界》杂志

  有时候,只有处在一种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才能更清晰地认识我们自己。

  就比如,站在地球另一端――英国伦敦的街头,来回望中国的经济和商业。

  2007年9月下旬,受英国贸易投资总署邀请,本刊记者赴英国伦敦和爱丁堡,对英国金融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隔着8000英里的距离(上海到伦敦的飞行距离,约13000公里),穿越于一个后工业社会和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商业时差”,我们试图作一个粗线条的商业瞭望——

  八千英里商业时差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商业瞭望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屈腾龙

  从世界商业橱窗看中国制造

  ――代前言

  作为世界大都市,原以为伦敦街头一定耸立着有棱有角的现代高楼大厦,马路上奔腾的汽车永远川流不息,晚上光怪陆离的霓虹灯招徕着喧闹的人群。而伦敦颠覆了我们对现代城市的思维定势。

  整体来说,伦敦的城市高度远远不及北京和上海,街道两边的公寓楼宇大多不超过6层。虽然交通也较繁忙,但是因为车辆很少鸣笛,伦敦更多时候表现得很安静。伦敦的道路也很狭窄,在小巷里绕来绕去,根本没有国内大城市常见的三环、四环或者外环内环,据说原因是房子都属私有,就连英国女王也无权让老居民搬迁。

  伦敦交通的最大特色是发达的地下交通系统。伦敦地下有长达400多公里的地铁网,长度世界第一,四通八达,有274个车站,每天运送300万人上下班。

  伦敦和纽约一起,是这个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两个城市。街头涌动着各种肤色、回响着各种语言,

写字楼里忙碌着各国才俊,商量里摆放着各国商品……全世界的商品、人才、文化在这里汇聚,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各国的生活方式。

  9月22日,记者到达英国的第二天,便和来自上海、北京、香港的同行相约一起参观伦敦最繁华的商业街――牛津街。

  牛津街类似于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淮海路。如果说伦敦是个世界级的商业舞台,那么牛津街无疑就是屈指可数的“世界商业橱窗”。

  站在这个商业橱窗前你可以发现,来自中国的商品比比皆是,从服装、鞋帽、玩具到家电、电脑,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遇到一个中国的品牌,这些商品全是代工。在一家专门销售纪念品的商店里,记者看到一种外形为伦敦街头著名的红色电话亭的铁皮储钱罐,标价6英镑,非常畅销。

  按照眼下1英镑相当于15元人民币的汇率,这个不起眼的小玩意售价约合90元。但在这90元当中,位于珠三角或者长三角的中国代工企业,能拿到的材料和加工费想必不会超过5元,其余95%的利润属于设计、品牌、流通环节。

  牛津街上的色芬哲(SELFRIGERS)百货商店在英国久负盛名,面积几万平方米,尤其受年轻时尚女性的喜欢,手上提着色芬哲的购物袋走在街头,也总能平添她们的自信。

  在色芬哲销售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IT产品的区域,我们发现最主流的产品是美国的惠普、日本的索尼、韩国的三星和LG,不过,我们没有发现海尔、联想等中国大陆品牌。

  那一刻,我们感觉到,在通往世界商业主流舞台的历程上,中国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碰巧,当时正值中国玩具在美国被召回,在西方市场引发了对中国商品的普遍信任危机。

  由于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曾经是第一个“世界工厂”,他们如何看待我们这个新的“世界工厂”和“中国制造”?

  对这个问题,英国朋友的回答几乎一致:这不过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崛起过程中必然的插曲。就像历史上的德国和日本的产品,先是低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后来成为高端、高质、高价的代表;再后来,韩国、我国的香港和台湾也陆续经历了这个过程。今天的中国大陆,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

  总部在英国的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大的境外投资者(QDII),拥有4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其投资总监告诉我们,他们注意到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正在全球产业链条上不断攀升,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浪潮。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必将出现一批世界级的企业。马丁•可利最看好中国的机械行业,尤其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企业。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