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中韩贸易何以7年后突破2000亿美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15:01 中国青年报

  韩国年内跃升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本报记者 刘坤喆

  当你播打三星手机时,当你购买LG冰箱时,当你使用SK化妆品时,你是否意识到,韩国与中国今年的双边贸易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这一最新的贸易数字不仅在中韩建交13年的
历史上是第一次实现,也使韩国一跃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上周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两国政府发表了一份《中韩联合公报》,为未来双边贸易的发展明确提出了一个新的、更大的目标———到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为什么要把目标确定为2000亿美元?实现这一目标有哪些有利因素?又将面临哪些难以避免的问题?11月22日,韩国驻华大使馆和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共同举办了国际研讨会,主题就是“未来韩中经贸合作方向:突破2000亿美元贸易大关”。来自中韩两国的经济专家和政府高官就这一系列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也有交锋碰撞。

  为何以“2000亿美元”为目标

  为什么要让中韩两国的贸易额在7年之后争取达到2000亿美元?这一数字的确立是否有根有据?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一目标到底能否实现?

  中国

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表示,中国曾在《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联合研究报告》中预测,如果亚太地区的投资贸易格局能够保持稳定,那么,到2010年中韩双边贸易规模将达1500亿美元;而韩方则认为,到2011年两国贸易额就可达2000亿美元。后经双方进一步研究,将目标最终确定为,到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时达到2000亿美元。

  吕克俭认为,从理论上计算,今后7年内,只要中韩两国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3%以上就可实现这一目标。而中韩建交13年来,两国的这一增长率实际为27%。所以从理论上讲,这一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另一方面,就现实而言,1992年中韩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而到了2005年,仅1至10月的贸易额就已达910亿美元,年内将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中韩贸易实现1000亿美元的规模仅用了13年,而中国与另一东北亚近邻日本的双边贸易却用了30年时间才达到这一规模。由此,吕克俭认为,从两国经贸发展的“爆发”势头和巨大潜力来看,7年后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完全具备可能性。

  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的推动力

  今年,韩国的整个出口情况停滞不前,但是对华出口却令人吃惊地增长了20%。韩国贸易协会北京支部的部长崔容敏认为,“中韩贸易号”继续快速发展具备这样几个前进的推动力———

  首先,韩国企业对华投资越来越活跃。2004年,韩国对华投资额突破62.5亿美元,不仅超过了经济盟主美国,也超过了日本。对华投资必然会带动设备的出口,同时还直接增加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

  其次,中韩两国的产业具备互补性和依赖性,而这一点对贸易扩大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中国可以从这种互补性中获得转让的技术,而韩国则获得了为其产品增加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崔容敏认为,在韩国,每两家贸易企业中就有一家和中国进行贸易;而在中国,则是每三家贸易企业中有一家同韩国进行贸易。这说明两国企业的依赖性正日趋深化。

  第三,中国企业向韩国市场积极进军,使两国贸易日趋走向均衡。崔容敏举例说,中国的“海尔”不仅在小型家电领域大获成功,今年夏天还通过“网上购物”又分掉了不小的一部分空调市场。此外,今年6月以后,“联想”、“华为”、“

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也开始叩响韩国市场的大门。

  最后,崔容敏认为,两国贸易产品的品种正在逐渐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以电脑等IT产品为主的贸易取代以服装等

纺织品为主的贸易,占据两国进出口的第一位,这一趋势对中韩双边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势必产生推动作用。

  未来中韩贸易发展的“暗礁”

  在此次APEC会议期间,韩国外交通商部部长金铉宗在与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会晤时反复表示,对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而言,预防发生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22日研讨会的与会专家则普遍认为,及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方能预防问题的发生,在未来中韩贸易发展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影响中韩贸易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大韩贸易振兴公社(KOTRA)北京贸易馆的洪彰杓强调说,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例近年来剧增,使韩国企业在未来受侵害的可能性加大,因此他建议两国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侵权行为给以足够管理。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处处长刘振华认为,自建交以来,中国对韩国逐步扩大的贸易逆差,对双方而言都是一个避不开的重要问题。2004年,逆差达34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9.4%。从1992年至2005年9月,贸易逆差累计达1616亿美元。刘振华认为,产生这一巨大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较有优势的产品(如谷物、蔬菜等)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韩国设有关税壁垒,同时还频频启用反倾销等非关税措施,阻碍了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

  韩国在很长时期内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影响两国贸易发展的另一不利因素。刘振华认为,其直接结果是在裁量中国商品是否倾销时采用“非市场经济”标准,使中方企业陷入不利境地。不过,这一障碍已在最近的中韩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中被排除,韩国已宣布正式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