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观察:像印度象一样跳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 17:38 《全球财经观察》 | ||||||||
迄今为止,全世界充满对中印两个古老亚洲大国的想像与臆断。印度为什么如此令人着迷?“印度象”不仅成为重画世界经济版图的一个新兴力量、为跨国巨头提供了另一个新大陆、为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家提供了另一个互补的贸易、投资伙伴,更为中国公众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新的印度世纪所走的道路完全不同于中国。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第一篇:
一个被称为“世界工厂”,一个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如果中国和印度真正走到一起并携手共进的时候,它们也许真的有能力去改变这长达500年的旧世界秩序。 龙象共舞 文|姜白 发自印度班加罗尔 “印度和中国可以共同重造世界秩序。” 2005年4月11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与来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倾谈三个小时之后,说出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 当达伽马率领的航海舰队于1497年抵达印度海岸时,东方的古老中国与印度正无可救药地趋于内向与保守。整个世界开始了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国际秩序。在这漫长的500年后,一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与一个被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印度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真正走到一起并携手共进的时候,它们也许真的有能力去改变这长达500年的旧世界秩序。 2005年,印度在普通中国人的印象中就是不断扩张的IT产业。而20年前,对印度的印象就是电影《大蓬车》、《流浪者》。更早一点,印度在中国的象征也许就是天竺、佛教这些模糊的符号。但早在2000多年前,中印之间就已经开始了贸易往来,中国和印度的第一次相遇正是通过贸易发生的。《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于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从身毒(即印度)转口贸易而来的中国蜀地商品“邛竹杖”的一段记载,明白无误地记录了这一点:“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时至今日,发展双边贸易与经济往来,实现共同繁荣又成为中印再次接近的最大动力。“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这个伙伴关系前的定语,此前中国尚未与任何国家建立这种伙伴关系。 中印经济关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1998年开始,中印贸易额一直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率,短短4年间从30亿美元猛升至130亿美元。在相互投资方面,热度也逐年升高。2002年后,印度软件公司掀起了登陆中国的热潮,如果走进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印度排名前四位的软件企业TaTa、InfoSys、Wipro和Satyam公司。而在此之前,中国公司早就试水印度市场,华为、中兴、TCL等公司成为中国投资印度的先行者。2005年4月18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孟买航线正式通航,把中国和印度各自最大的经济城市直接联系到了一起。 与象共舞,与龙共舞。以制造业见长的中国与以软件开发制造崛起的印度互为机会。 印度的经验 “从老牛车到因特网”,这是对印度经济在最近15年来的飞速增长的形象说明。1990年代初,印度政府开始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使得GDP实现了年均6%的高速增长。印度这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是以服务业为主要推动力,以金融与软件开发为代表的服务业对整个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1%。 印度的金融服务业、软件开发业与国际接轨的程度长期以来被视为印度超过中国的优势。国际化程度高是印度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官方语言之一的英语又为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便利。 受益于与西方世界的长期接触,印度直接继承了源于西方的法律与金融制度,金融部门运行良好,监管制度严格,目前银行部门的坏账率低于10%。重视程序合法与透明度保证了印度有一个健康、高效的金融体系,为商业投资提供优质服务。以ICICI银行为代表的私有银行在印度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语言优势和一流的高等教育为印度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印度中国研究所(ICS)荣誉研究员阿尔文德辛格博士称。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印度政府投资的重要领域。过去几十年来印度对教育的投入每年都占GDP的3%乣4%。2004年,印度政府又承诺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至超过GDP的6%。这保证了印度高等教育院校在数量和教学质量上都能有逐年稳步的提高。不夸张地说,印度经济的崛起正是基于知识经济基础之上的崛起。 高度国际化与优秀的高等教育提供了一流的人才资源,为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创造了优良条件。以IBM、GE、Intel为代表的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到印度开展企业传呼业务,建立研发中心。 虽然有着相对成熟的金融与法律体系,但印度经济也只是在最近10年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而且主要是在服务业这一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如摩根史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所指出的,印度经济发展的经验也许就在于它充分利用了其服务业拥有训练有素和英语能力很强的劳动力、同时又没有什么政策限制的优势,选择以服务业为主导发展方向的模式。 “印度扬长避短,绕过了限制其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储蓄率、基建和FDI等因素”,花旗环球金融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认为,印度借助服务主导的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了其部分高素质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和英语优势,从而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黄益平亦指出,今后印度面临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在制造业领域取得同样的进展,实现工业化,以使脱离于服务业的分布于广大农村与小城市的大部分人口同样能从经济发展中获益、并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率。 与印度服务业占GDP比重半壁江山相比,中国服务业则大为逊色,2003年的数字是占GDP总额的1/3。在失业增加与服务业的缺口同时出现的情况下,促进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服务业,特别是零售、分销和专业服务等私人服务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完善目前的金融与法律体系,并突破体制瓶颈。印度的成功经验或可具重要的启示意义。 合作大于竞争 作为历史相似、地缘相邻、传统产业接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同质性,也因此难免在某些经济层面存在竞争。 2004年,印度新内阁上台后,在外资进入门槛、税收、产业开放、行业整合等方面屡有举措,显示其加速吸引外资的决心。印度也表示,不仅要做服务业大国,也要向中国看齐,做制造业大国。看起来,似乎中印之间的经济竞争无处不在。 然而细究起来,中印之间仍然是合作大于竞争。从纺织业上来看,中印之间首先在产品结构上各有所长。印度在纺织尖端技术上优于中国,而在生产低技术含量型纺织品方面,中国的优势则十分突出。其次,印度纺织品的主要目标市场是欧洲,在北美市场上份额不大,而中国则是在欧洲、美国市场均有较高份额。可见,中印的纺织品竞争并不具有直接对抗性。 在能源领域,中国或者印度的确都极度需要能源,并努力在国际市场上寻找自己的能源来源地,的确也存在着竞争,比方说最近两国在安哥拉的油田竞标。但是事实上,无论中国还是印度,都与美国、日本、除俄罗斯及英国之外的欧洲都在进行能源竞争。 这种多方竞争格局本身就说明,竞争并不只是在中印之间存在。中国与印度作为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反倒可以在这一领域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比如印度石油与天然气部长于今年4月间就提出中印共建南亚能源管道的提议。中印更可能携手对国际石油定价权施加影响。 于2005年初推出亚洲首个原油期货的孟买商品交易所副执董约瑟夫马塞(Joseph Massey)对《全球财经观察》表示,“中印在国际能源合作方面有共同语言”。 从产业分布上看,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和印度的服务业优势恰恰是互补的两种核心竞争力。中国在电信、基建、机电、家电、日用品等方面的优势,印度在金融服务、软件开发、高科技和教育产业方面的优势都在对方的市场有巨大的开发空间。今年4月,中兴通讯公司与印度运营商ATLAS签署协议,获得了合同金额高达2.09亿美元的印度IPTV全国网络二期扩容项目合同,该项目将使印度拥有全球最大的IPTV网络。 此外,近年来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建立中印共同市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印双边贸易额从30亿美元升至130亿美元只用了4年时间,而100多亿美元的数字对于两国潜在的庞大市场来说,不过是盘正餐前的开胃小菜。 一个拥有超过24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正充满激情地刺激着中国和印度的商界的想像力。 联系记者fosca@gfo.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