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全面聚焦传媒业 > 正文
清华阳光传媒论坛:9-11后世界新闻传媒的走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11月21日 11:03 新浪财经

  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与阳光卫视共同创办的“清华阳光传媒论坛”是为在清华办成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有品味、有权威,并为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新闻学院做出贡献的新闻传媒论坛。11月20日晚,美国新闻传播学教授Dan Gillmor先生应邀参加了该论坛,演讲主题是“9-11后世界新闻传媒的走向”。以下是该演讲的实录全文:

  主持人:同学们,晚上好!清华阳光传媒论坛第五场报告现在开始!

  今天晚上我们邀请了美国San jose Mercury News专栏作家,Dan Gillmor到这里给大家发表演讲,演讲以前我介绍一下Dan Gillmor先生,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他最终最成功的境界是什么呢?再往前发展是什么方向呢?(作家)哪两种作家呢?一个是专栏作家,一个是非虚构作家。最高境界是一个专栏作家,或者是非虚构小说作家。作为一个记者最难为采写的新闻是什么呢?科技新闻。如果新闻达到了顶峰,把科技新闻写得大家都看懂了,新闻学学到家了。我们今天请来就是一个高手。Dan Gillmor先生在香港大学做客座教授,也是我们网络新闻学最早的开拓者,作为一个专栏作家,他非常负有批评精神,对微软的批评在美国很出名。同时,San jose Mercury News也是一个美国非常好的报纸,虽然不像《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那么大,但是就像中国的《南方周末》一样,是一种另类的报纸,专门和政府唱对台戏的报纸。他今天的演讲是9.11后世界新闻传媒的走向。

  现在请大家热烈欢迎Dan Gillmor教授到这里发表演讲。

  Dan Gillmor:同学们,感谢各位同学,感谢李教授,很荣幸到这样一所伟大的学校来发表演讲,首先很抱歉,我在这里不能用你们的语言来发表演讲。我要讲一下,9.11以后,科学技术和新闻传媒发生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真的发生的话。我今天谈到的是数字化时代的传媒。这种讲座内容基于我自己本人的经历,另外也基于我所观察到的变化。我从两个层面谈传媒的变化,第一个是从受众角度,受众如何收听、收看、阅读传媒,另外是从传媒的生产者的角度,从我们这些人的角度来看传媒的变化。

  在我演讲开始,我先提醒大家,你们要记住我所来自的地方,这个地方名字叫做硅谷,这个地方技术的力量在哪里,这就是技术发展变化的一个曲线图。另外,我向李教授保证,我要把这个幻灯留给我们传播中心,这样同学们不一定要把画面都抄下来,将来可以借阅。我是不完全同意微软的,但是微软却生产了很多好的软件。技术的变化,技术的进步是两翻两翻的往前增长的,它是在三个领域发生变化的,第一个是加工领域的变化。这项技术为我们所加工的所有的东西都加了人工智能。再一个是储存技术,刚才给大家一个小小的硬币,这样的一个小硬币可以存储多少呢?一个G。明年这个硬币要变成这么小,明年这个硬币的容量要增加到两个G。这意味着,不仅我们所触摸到的东西都已经有了人工智能,而且我们所触摸到的任何事物都有了记忆功能。另外一个变化是在宽带上。但是还没有完全到来,是提高前面两个变化的速度的技术。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是提供更多的人工智能,提供更多的储存量,而且我们加速了这个世界的网络的连接速度。这会带来什么呢?我们无法预料。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它给媒体带来的变化,给我们如何生产、制作新闻,以及受众如何接收新闻所产生的影响。

  我现在要讲一下我一年前的一个经历,当时我正在香港大学教书。当时,美国总统大选刚刚结束,局面很混乱,大家都不知道结果。因为在香港大学,我住的那个房间里,所有的频道都不是英文的,都是中文的,我只能上CNN的网上,通过它的视频下载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公司的广播。我当时相信,我通过这个网络获得的这个选举的结果是全面的、可信的,跟在美国看到的选举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大家都记得戈尔副总统。但是大家要记住,从选举就可以看到,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使用新闻的方式。这对于将来新闻的生产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意思的是,CNN在生产它的新闻节目的时候,它没有想到观众会看别的网站,全国公共广播公司在生产它的节目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别人也会其他的网站,认为受众只看他们的网站。我就把这些东西弄在一起了,这是一种新的想法。那么,现在我们再往后看,再走十个月就到了今天9.11,我们看看传统媒体是如何报道这次袭击事件的。我当时正在南非旅行,当时我是通过《纽约时报》的网站看到的报道。当时,在南非我没有看到电视,是通过网上看到的,但是在美国,在世界其他的地方的人们大部分是通过电视看到这场袭击的。

  电视的功效在于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第二天,报纸详细地报道了这场袭击,包括我自己的报纸San jose Mercury News,报纸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且更多的是细节和故事。因此,读者大量购买报纸,尽管他们看了电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是媒体的聚合时代,你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的出口获得新闻,在南非的时候,我甚至可以通过手机获得9.11事件的情况。

  下面我讲另外一个媒体的变化,就是Peer to Peer,同类对同类的交流和传播。新的变化是这样的,传统上有一个中心,中心有一个新闻把关人,但是新的媒体变化使把关人这个中心往边缘移,边缘人慢慢变成了新闻的把关人。大家注意到9.11很多人获得的新闻并不是来自专业新闻工作者制造的新闻,他们去的网站都不是专业的媒体。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图,这个网页是一个网络软件工程师制作的,这种形式叫做网络日记,他主要的工作是把和9.11相关的所有信息做链接。

  大家还要注意到,另外一个重要的传播是电子邮件。我获得了一份电子邮件组,发送人是宾州大学电子传播学的教授戴沃尔,这个邮件组上有两万人,都不是一般的读者,都是一些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传播领域有影响的人物。戴沃尔给我发来的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所提供的背景和价值观,在传统媒体上是看不到的,把这些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编到我自己的文章中去。我下面给大家看一个邮件,这里面记录的是卫星图片照的曼哈顿地区的双塔地区。这个邮件是澳大利亚人发的,是讲澳大利亚人如何感受这场袭击。澳大利亚人,他们一方面对美国人表示同情,另外,他们非常担心美国人这种报复会使未来的状况变得更为糟糕。我相信,这些声音对美国人来讲很重要,美国人应该听到这些声音。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来自阿富汗的电子邮件,这个电子邮件发给了一个美国记者,这个美国记者贴在了网上,在晚上就传开了,这个电子邮件所提供的关于阿富汗战争,阿富汗冲突的视角和观点和美国人永远看不到和想不到的。由于这个邮件被贴到美国的各大网站上,两天以后,这个作者就被美国各大电视网找去采访。大家想想,以一封电子邮件,最后他对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我收到另外一封电子邮件,是英国人写的。

  这是美国一个专门研究新闻的基金会做的一项研究结果。这个研究显示,9.11使很多美国人争着上网看新闻。大家可以看到三分之一在网上聊天室,四分之三的人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或者接收关于袭击的消息。这是一个叫David的人说的一些话:美国和全世界第一次一起讲一个故事,可以看到大家是同悲、同哭、同泣、同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不仅在阅读新闻,而且也在生产新闻,包括你们也是这样。我们记得前面讲的曲线,在未来,这个数字化技术将要把大家全部连接在一起。

  数字技术,为我们新闻的制作,无论是新的方式或者是旧的方式,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工具。

  这是一个里面装了一个小电脑,同时有光学结构的数码照相机,我给你们拍照,在明天早上到来之前,你们就会上到互联网上,全世界都会看到你们。我几分钟之后,我就告诉你们如何能够这样做。这项技术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作为一个出版者。我所谓的出版包括在网上发电子邮件。

  虽然有前面讲到的这些技术,但是大家还不知道如何利用新媒体做生意、办企业。我所住的地方,也就是硅谷,到处都是.COM公司的尸体,这些公司都已经破产了。虽然有风险基金想提供资金,但是我相信这些公司最后还是要像泡沫一样破灭的。

  其实在过去几十年中,什么是新闻学,新闻,新闻界,新闻都是一个词“NEWS”,本身就是一场讲座,告诉你是什么东西,你自己决定是不是买它,相信它,接受它。但是今天,我相信新闻或者新闻界正在从一场单向的讲座变成了一场对话。我作为记者,我告诉你,我知道了什么,你作为读者或者公众,你告诉我你认为我讲的对不对,你是怎样想的,然后我们一起讨论,最后发现什么是真理。重要的是,我的读者比我知道得还要多。由于读者比我知道的还要多,所以我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知识,这也就是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数字技术不仅是对新闻报道重要,同时对新闻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可以用这个小小的数码相机向你们展示一下。我最近去非洲采访,那个地方没有几个人有电脑,但是很多人都有手机。因此,很多媒体公司就利用手机来传播新闻,这些新闻很短,都是一些标题,但都是真实的。并不仅仅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利用这些技术,而且其它各种人都在利用这项技术。在几年前,你们还记得,在西雅图举行的WTO的大会,当时很多反全球化的人在抗议示威,当局无法镇压下去,因为这些人的联络当局是无法对付的,因为他们都使用手机进行联络。这种手机使用的技术形式就是Peer to Peer,同类和同类之间的传播,当局怎么也打破不了这种交流。我不是说这些人是在报道新闻,我是讲,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习这些人的方式来报道新闻。另外用什么样的方法传播新闻呢?就是通过做网页。用浏览器把自己的网页进行更新,并不是非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软件,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和地方的电脑上更新自己的网页。这是我的网页,上面有我的照片,有我自己写的新闻和观点,这是我的北京日记。

  作为一个记者,你的新闻源越广、越多越好。我认为在互联网这个世界里,最有效的新闻源就是电子邮件。另外还有一种是邮件组,如果邮件组管理得比较好,也是很有价值的。其次就是聊天室或论坛,在我的网页上,我有一个Forums,读者对我的文章进行评论就是在这个聊天室里谈论他们的意见。通过这样一个论坛,我从我的读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提高了我的新闻水平。当然了,大家公开地在论坛里骂你是“傻冒”,这肯定不高兴,但是这确实帮助我提高了自己的业务。

  另外,其他的一些网站记者经常会忽视,一个是政府网站,一个是非政府组织网站,还有公司的网站和一些利益集团的网站。为什么说他们网站有用呢?有些政府或大公司往网站上放的内容他们认为是没有用的,其实是很有用的。我不知道在中国记者使用的最好的搜索引擎是什么,至少在美国毫无疑问绝对最好的就是Google。使用Google的同学请举手?除此以外你们另外的搜索引擎是什么?

  CAR,是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这些一些工具,一个是数据库,还有Mapping,还有两个网站,是你们学习新闻和新媒体要看的一些网站:WWW.nicrar.org和WWW.ice.org。第一个网站是美国计算机辅助新闻学院的网址。第二个网站对你们也很重要,就是调查记者专用网站,这是一个美国网站,但是全世界的新闻记者和调查记者都在使用这个网站。

  现在我要讲一下网络日记,这是一种崭新的现象。所谓的网络日记,完全是个人化的日记的形式,每天更新,所以叫日记。这些都是那些对某个话题有激情的人制作的网络日记。我刚才放的图片就是我自己的网络日记。

  这是另外的一种网络日记,是那些喜欢科技新闻的人看的。这个网络日记的网页只有几个人在办这样的网站,但是,看它的网站的人数应该是超过95%的美国网站的人数,人们把自己新闻的想法发给这样的网站。比如说《洛杉矶时报》有一篇文章,我们可以通过链接找到《洛杉矶时报》,这篇文章的内容是说人们对于信息越来越保密。大家开始读它的新闻的时候,这是对话的开始。阅读这个网页的人们,都是在网上聊天的人。大家在不断的聊,这些都是聊天的文字,一段又一段。当然了,他们大部分的话都是不值得一读的,都是垃圾文字。所有的网上聊天都是有一个版主主持的。你也可以经过挑选,你要读什么东西可以给自己一个代号,我自己的代号是“3+”,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些信息。通过这个办法,为我采写新闻稿件获得了信息,有时候为一篇新闻稿可以获得几十篇这样的文字。因此可以看到,读者在为我们新闻学,为我们新闻报道提供素材。我不知道该不该称为新闻学,至少在传统新闻上不会承认它的。但是我感觉很有用,至少我们大家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东西。

  我再谈一个问题,然后我就跟大家对话,听你们的问题,我不希望是一场讲座,我希望这是一场对话。

  网上的新闻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真假。你读报纸的时候,你难道知道报纸上的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我相信网络上的东西,是给你提供了一个便利,就是比较容易核实它的内容的真假。我告诉大家去年的一个故事,是讲一个年轻的女子,据网上的消息说得了白血病。网上就不断报道她的消息,读者慢慢对她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最后她死了。她的名字叫KayCee,但是没有这个人,这完全是一场骗局。大家是怎么发现这个骗局的呢?就是做网络日记的人在网上做调查性新闻。在网上,这些网上调查记者告诉网民,告诉全世界,这个网站的新闻是一场骗局,但是传统媒体知道这整个骗局被揭露以后,在网上都已经报道结束以后,才报道这个事情。网上是可以抓到这些骗局的。为什么传统媒体反映这么慢呢?我还是相信传统媒体的网站,我更相信《纽约时报》的网站,不相信那些没有任何品牌和品名的网站。我不敢说《纽约时报》处处讲真话,但是我相信他们努力使得他们的报道是正确的,我也相信这家报纸的记者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有时候,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按照我们新闻学教授给我们上课讲的东西行事,比如当年我上新闻学课的时候,当时新闻学教授我讲了一句名言,也是美国新闻界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妈妈说她爱你,你要核实一下”。

  最后我要讲一下网络媒体的财经模式。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通过网络媒体赚钱。《华尔街日报》是在网上向订户收费的模式,网上的订户已经有六十万人了。但是我相信《华尔街日报》不会把在印刷媒体上的资金用在电子媒体上。我为什么要订购《华尔街日报》电子版或者阅读它呢?因为我想读印刷版上的内容。另外还有一家有名的网站萨朗,它最近开始收费了,我最近也给它寄钱,真正付费了。我不知道这个网站到底还能持续多久,我希望它能持续。我相信,大部分的网络媒体,只不过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补充。有人在琢磨如何通过网络媒体挣钱,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我希望这一天会到来。

  我先讲到这里,下面听大家的问题和意见。

  主持人:我们对Dan Gillmor教授的演讲表示感谢。

  Dan Gillmor这是我的电子邮箱和我个人网页的网址。dgillmor@sjmercury.comwww.siliconvalley.com/dangillmor

  如果你们给我写信,我会回信的,但是可能要等几天才能收到。

  提问:刚才您讲到很多网络得好处,但是,据我所观察,我们清华的网络条件也很好,但是我觉得,他给我们带来的有时间的浪费,还有很多同学上瘾,还会造成同学关系的淡漠,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了这种现象?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Dan Gillmor:你的问题是在网上花太多的时间是不是影响人际关系?对任何事情花太多的时间,都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除了有一件不会影响,但是我在这里不会讲这个问题。我要强调的是,网络是把全世界各地有共同兴趣的人连接在一起,可能你的邻居没有人能够跟你分享这样的乐趣,但是世界在其他的角落可能有这样的人。我讲的社区是网络社区,这是网络媒体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你不能把一生都花在网上。

  提问:您对微软和其他的一些大公司的批评是怎样的?

  Dan Gillmor:太多了!

  首先我要说,微软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公司,很伟大的一家公司,他们工作努力,人也聪明,而且努力改进技术。我相信,他们所采取的商业上的策略,特别是他们这些策略已经被许多法庭证明是非法的。如果微软公司能够稍微谦虚10%,不像今天这么傲慢,有这么一点谦虚它就不会遇到这么多的麻烦。我认为美国反垄断法是鼓励竞争的,我希望鼓励竞争的法律全世界都应该有。

  提问: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热衷于科技报道,您最关注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所碰到的,在新闻报道中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第三个问题,你刚才在演讲中提到,有很多非专业的记者,或者说普通人在高科技的时代进入了新闻媒体这个行业,他们运用科技手段在制造和传播新闻,这对于职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否是一种挑战,如果是的话,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呢?

  Dan Gillmor:对新闻学的挑战和威胁是来自于新闻的非专业化。我不知道未来的高科技会对新闻界带来什么,但是我相信未来的新闻界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我记者生涯中最大的挑战和阻碍就是我现在变懒了。第二个挑战或者说阻碍是我碰到一个主编,也就是我的上司,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我不一样,这就使我的稿件有可能被枪毙。第三个挑战和阻碍就是我们想了解一些情况,但是知道情况的人不想告诉我。第四个挑战,就是当这些人向我们透露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们脑子里有一种想法,就是记者不知道这些情况,要让他们报道出来。

  我为什么喜欢科技报道呢?因为本身科技是不断变化的,我喜欢变化,我可以通过科技报道,来不断更新我对它的认识。

  提问:我们认为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被妖魔化的,因为在传统媒体中,强势媒体不在我们手上,国际上听不到我们的声音,您刚才讲到网络非常有用,中国有可能利用网络来树立自己正面的,全面的形象吗?

  Dan Gillmor:这个问题好大!我是一个科技记者,不是政治记者。

  中国的形象,在每个国家和每个国家都是有差别的,在美国也是在各个地区有差别,在加州的形象和在华盛顿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有一位风险资本家告诉我,世界上最好的想法或点子,一半是来自于亚洲,而亚洲的点子一半来自于中国。这个问题,关于中国的形象建设很多复杂的问题,有和中国的政府的形式有关,有的是和中国的人权问题有关,很复杂。中国记者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和发展,通过网络去影响别人,但是具体怎么影响我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很难影响,无法利用网络影响BBC或CNN。

  提问:作为一个科技记者来说,在中国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因为现在科技发展得很快,很多记者,一个是自身没有这个知识背景去了解这个技术的先进性和远景,二来,是实用主义,直接拿到这个公司推出来的这个概念,这个记者要进行宣传的话,会得到这个公司的一部分利益。比如蓝牙技术不其实是很好,但是大家都在宣传,整个媒体都在报道蓝牙技术有多好,其实这个技术并不长久。在美国有没有这种情况?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Dan Gillmor:蓝牙技术受到了这么多不该得到的赞誉,这不仅是中国新闻界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这不仅是技术记者的问题,也是科学记者的问题,有些记者并不知道他们报道的新闻的意义,专业人员或者科技人员告诉他们怎么写,他们就怎么写。所以有的时候,一项技术问世以后,有这么多媒体给予这么大的炒作,其实不一定是记者拿到了他们的钱。在美国我遇到一些技术背后的大公司老板,这些技术的拥有者常常让我想起美国政坛上的政客,这些人常常撒谎,他们相信他们的技术会给社会带来变化。

  提问:您能不能给我提一些建议,因为我是一名技术人员,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专业的记者?希望您能提一些好建议。

  Dan Gillmor:你应该给我提建议!

  我给你的建议就是你写的东西要大家都能读,让大家知道科技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你的强项是你有信誉,因为你是技术人员出身。你是工程师,你可以跟他们谈的时候,不会让他们把你给蒙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学会如何提出采访问题。

  提问:人们常常怀疑网络媒体上提供的信息和价值观的真实性,刚才您也讲了,你妈妈说她爱你,你也要核实一下。您运用这些网络上的信息和价值观念的时候,您是如何辨别,去核实的?

  Dan Gillmor:如果网上的东西是来自于政府的统计年鉴,我就不需要核实,是可以直接引用的。如果是从一个人的网络日记而来的,我必须要核实。新闻事实的核实,即使是进入了数字时代,也是一条永恒的原理,永远不能改变。

  提问:从您的讲座中,我听到作为一名记者你应该了解你的听众,你的观众他们想要听到的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报社主编,你的那些记者不断地给听众们,或者读者们他们所想要的暴力、色情这样的东西,难道你的报纸不是会变得越来越煽情吗?

  Dan Gillmor:我不同意新闻煽情的,但是媒体为了生存,必须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次9.11袭击以后,新闻媒体的质量有所提高。

  提问:您是来自硅谷的,硅谷每天都充满了新的概念和新技术,您怎么样抓住新的观点和技术,而不被忽视。因为很大程度上,记者的言论引导了投资的方向。

  Dan Gillmor: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但是又非常难回答。在硅谷,每天都发生很多新鲜的事情,新的技术每天都在诞生,我不可能了解所有这些事情,我是尽我最大的努力,采访很多人,尽量找到我的故事。我告诉你一个绝招,我自己有一个圈子,我有一个名单,15个人的名单,这15个人,他们本人又有一个圈子,他们和科技界人士有联系,我经常给这15个人打电话,我问他们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我又漏掉了什么新闻?他们回答也很清楚,你漏掉的新闻太多了。记者是一般很难预测未来的,更多的是要解释现状。

  提问:美国有没有有偿新闻?如果不是基于某种利益,某些记者为什么会对某些产品进行宣传,为某些政策说话?

  Dan Gillmor:作为我个人,我自己认识的圈内人都没有发现搞有偿新闻的。因为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我们出售的是个人的信誉,是对公众的公信度。如果说要发现有任何一个美国记者在搞有偿新闻,让我知道,我可以调查、揭发他。你应该区分一下这两种新闻学的区别,一种就是传统上学校里讲的直截了当的新闻报道,另外一种是经过包装的新闻,为某种政客做宣传,为某种利益、事业,包括产品技术做宣传,这是两种不同的新闻学,也可能我对很多情况不熟悉,但是我觉得我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

  主持人:今天的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清华大学、清华阳光传媒论坛第四场报告实录 (2001/11/08 10:43)
清华阳光传媒论坛首场杨澜演讲会今晚开讲 (2001/09/29 20:33)
图文:杨澜在清华大学就传媒业发表演讲 (2001/09/30 00:04)
杨澜在清华大学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实录 (2001/09/29 23:24)
杨澜在清华大学演讲全文(一) (2001/09/29 23:00)
杨澜在清华大学演讲全文(二) (2001/09/29 23:06)
杨澜在清华大学演讲全文(三) (2001/09/29 23:10)
资本运营暗流涌动 中国传媒面对危情时刻
电脑业不景气导致美ZD集团旗下两媒体关张
世界经济衰退波及中国 广告寒流席卷平面媒体
Tom.com欲斥巨资收购南华早报旗下PC Home杂志
英国传媒集团Pearson与中央电视台建合资公司
评论:入世将加快传媒业对外开放步伐
美国传媒业的资本价值(附图)
评论:报业上市--文新集团能否捷足先登?
全面聚焦传媒业专题

新 闻 查 询
注册新浪VIP邮箱,赢取每日手机大奖!


分 类 信 息
订信息获上网卡!
:企业咨询、策划
   诚邀有识之士合作
   打好基础再出国
   婚庆服务找金缘谷
:财通大众的朋友
   特价销售飞机票
:美国新创电脑学院
   世贸战中决胜利器
:欢迎加盟龙腾家园
   天创科贸进修学院
:深圳通宝跳蚤商行
   伊美堂全国招商
:最新飞行器广告
   人大学历学位招生
:滨河精品现房发售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网通全国IP卡59.99
  • WSG石器时代9折
  • 联通IP卡32.49
  • 吉通IP卡 63折
  • 移动IP卡 48折
  • 网通包月上网卡52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