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突破制约国际化人才流动的政策

2015年06月27日 14:32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讯 6月27日消息,2015陆家嘴论坛6月26日-27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表示,离开人才,浦东的开发开放事业将一事无成,在各类资源当中,人才一定是第一资源。要进一步突破制约国际化人才流动的政策瓶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以下为演讲实录:

  沈晓明: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举办陆家嘴论坛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浦东每年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大会组织者希望我说一下关于金融人才服务的事情,受限于我过去的经历,我对人才有一点点了解,但是我对金融的了解非常少。我对金融的认识大概只有两点。 

  第一点,金融对经济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是资金,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去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0万亿,按照30%的资本金算,至少有35万亿的资金通过金融来提供支持。如果从消费的角度看,如果没有住房按揭、消费贷款,现在的消费市场就不可能那么活跃。希腊等一些国家,目前遭遇的困境,从反面证明没有金融的经济是无本之木。

  另外一方面,大家都关心科技创新。金融对科技创新也很重要,我在市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时候,知道创新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如果没有天使投资,没有创投资本,没有产业基金,银行证券信托,担保,小贷,创新可能就是一句空话,我认为没有金融的创新是无米之炊。我到浦东工作之后,对金融重要性了解进一步加深了,去年金融的增加值占到浦东GDP的21%。全国可能没有第二个地区金融能够在经济当中占如此大的比重,确实在浦东也找不出第二个行业能够像金融一样对经济贡献那么大。所以我认为,浦东离开了金融就是无源之水。

  第二点,我除了知道经济对金融很重要之外,我还知道人才对金融很重要。我到浦东经常讲一句话,改革是浦东的命根子。没有改革浦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才对浦东开发开放的事业也是命根子,离开人才,浦东的开发开放事业将一事无成,在各类资源当中,人才一定是第一资源。对于这一点,大家要有共识。但是不同行业的情况,可能稍微有不同,对于钢铁企业来讲,有铁矿石资源很重要;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有土地储备很重要;但是金融不一样,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没有可以依靠的固定资产,能不能搞好全靠人。金融的比拼就是人的比拼,金融的比拼就是人脑的比拼,因此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关键是人才,离开人才谈金融中心建设是空谈。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浦东的定位是核心功能区。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事情要做: 一、金融改革,金融改革主要不是靠浦东,主要靠监管部门,浦东能够将市场和机构的需求反映给监管部门,把监管部门布置的改革任务先行先试好,落实好。

  二、拓展金融集聚空间,集聚更多的中外金融机构。截至今年一季度,陆家嘴地区集聚金融机构1398家,其中持牌的金融机构是737家。现在所处的小陆家嘴地区,是浦东金融集聚的核心区,大概1.7平方公里。这可能是一个巧合,和伦敦金融城的面积一模一样,伦敦金融城大概1.7平方公里。这个区域高端商务楼的入驻率上扬,在商务楼市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宏观环境下,我们所在的地方商务楼的入驻率持续超过95%,今年第一季度超过97%。对于浦东来讲,开发新的金融集聚区迫在眉睫。浦东新的金融集聚区在后世博地区,包括两块:一块是以前世博会的浦东园区,第二块是前滩地区。接下来,金砖银行总部等重要金融功能机构,都将在那里集聚。那里将是陆家嘴金融城的延伸,更重要的它将是陆家嘴金融城的升级版。

  三、完善金融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对标国际标准,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拿金融人才的发展环境来说,我们与成熟金融中心相差得距离相当大。最近围绕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浦东正在努力争取成为全国人才改革试验区,我相信金融发展环境会因为全国人才改革试验区而得到更大的改善。

  我非常简要的向大家介绍我们加强金融人才服务方面的一些想法。1、进一步突破制约国际化人才流动的政策瓶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前几天我去伦敦金融城访问,发现和我们相比,他们人才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在陆家嘴也可以见到不少外国人,但是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并不多。大概是4000人,占到从业人数比例的4%左右。并不是外国人嫌我们条件差,待遇低不愿意来,也不是我们不需要海外人才,而是客观上我们存在一些政策障碍。 

  我们习惯于用管中国人的办法去管外国人,用老的办法去对付新问题,造成人家想来来不了,想留留不下。我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去福特汽车[微博]亚太总部调研,他们的老总告诉我,福特汽车下很大的决心把亚太总部从新加坡全迁到浦东,全迁到陆家嘴。来了之后,发现亚太地区的董事长在上海是办不了就业证的,因为已经超过60岁了。中国人到60岁要退休,所以外国人在中国60岁以后也不发给他们就业许可。

  这在高层管理人员当中,造成很大的反响。在跨国公司做到亚太地区老总,大多是60岁以后,我们中国如果有这样的政策,我们明明就是想把这样的企业挡在中国的门外。今后这样的荒唐事情是不是能够不要发生了?我们将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使国际人才可以便捷的到上海,到浦东生活和工作。我们希望或者正在进行这样的制度创新,比如绿卡就是永久居留的问题,大家都反映获得中国的绿卡比美国还难。现在我们在公安部的支持下做了一些改革,建立更加市场化的人才认定机制。

  以前外籍人才能不能拿到绿卡,我们看他是不是副教授以及副教授以上,我们认为副教授是人才,但是很多人才不是副教授。不是副教授的人才很难在中国拿到绿卡,今后主要要根据收入,根据税收贡献,根据居留时间等要素认定人才。如果一个雇主愿意一个月给他20万美金的月薪,我相信他一定是人才,不是副教授也是人才。

  所以,今后我们将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认定人才而不是传统上根据职称。再比如,外籍人士获得工作许可目前是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外国专家证,一种是外国人就业证。我相信在座的外国人,在座的中国人都很难搞清楚这两个证有什么区别。为此,我们去掉年龄限制的同时,把这两个证放在一个窗口办理,只要你申请在中国就业,就要递上你的申请,应该办哪个证我们做决定。因为对你来讲,哪个证都一样,只要有就业许可就可以。现在很多人应该办专家证还是就业证就搁在那里,比如外国留学生直接就业,必须有两年的国外工作经历。 

  比如复旦大学有一个美国的学生,毕业了之后其实是不能在上海就业的,必须到其他国家工作两年,才能够在上海就业,这大大违背了到中国来留学的学生初衷,当时选择复旦大学读书就是看好中国市场,希望在中国就业。这些政策正在改变,其实许多发达国家对外国留学生都发放两到三年的临时工作签证,为的是留住这些人才。从现在开始,打算允许硕士以上的留学生直接就业,力争两年以后本科留学生也可以在自贸区内直接就业。

  两年以后,上海纽约大学第一批300个毕业生就要毕业,这些毕业当中150个是外籍学生,之所以选择上海是看好上海的发展,是希望毕业之后来上海工作。纽约大学的金融很强,希望我们有更多的上海金融机构可以雇佣上海纽约大学的毕业生。我借这个机会,为上海纽约大学金融专业的学生打个广告。

  第二,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现在工作包分配的方法已经过时了,大学生自主择业,企业市场化招聘。虽然有这些,我们并不能说我们人力资源的配置已经充分市场化了,事实上人才市场的发育还远远不能成熟,组织化程度很低。人才招聘主要还是靠人才招聘会、网络招聘广告等比较传统简单的方式,人才中介很多还是提供办证、档案代存、代管等比较初级的服务,附加值高的人才管理资讯,人才测评,人才培训等服务相对滞后。 

  就浦东来说,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发展高端人才服务业,准备借助自贸试验区和全国人才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突破一些障碍。比如利用服务业对外开放机遇,加快引进高水平国际人才培训机构。比如率先放开人才中介机构的外资比例限制,破解营改增之后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税负加重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要拓展市场化配置人才的领域。上海曾经用猎头的方式,选用大学二级医院的院长,猎头公司对人才资源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对用人岗位所需素质的理解,对人才的跟踪服务,给我本人留下了极具深刻的印象。 

  我曾经和区委组织部说过,你们要向猎头公司学习,他们对岗位需求的理解把握得非常好,有时候把握得比我们组织部还要好。浦东已经在竞争性国企高管的选任上做了一点探索,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专业技术类聘任制公务员的选任上,探索采用猎头选人的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才生活的配套环境。这方面主要缺什么补什么,而且要补得精致、精细、方便、有品位。针对陆家嘴金融城写字楼之间看得到走不到的问题,我们开通了四条线的金融城巴士,投资4.7亿元,建立了二楼的连廊,将主要的办公区域方便的连接起来。针对金融城文化设施缺乏,文化生活枯燥的问题,我们推动文化场馆向公众开放,举办金融城文化节等活动。

  我们还要在小陆家嘴地区引进上海轻音乐团驻团,国际会议中心前面有一块空地,是陆家嘴留下的最后一块黄金宝地,我们决定不做赢利性的事情,建浦东美术馆,搞一个全国一流的美术馆。我们要在大陆家嘴和后世博地区建设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它们的规模,都要超过浦西的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针对陆家嘴金融城商业配套不完善的问题,推动陆家嘴90%的楼宇开设员工餐厅,建设南滨江酒吧休闲街,目前正在推进金融城地下空间的开发,准备做商业设施。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要推动本土医院,与国际商业保险医疗接轨。完善社外保险结算网络,进一步方便国际人才就医。要兴办更多为国际化人才子女服务的学校,创新灵活多样的就学方式,更好满足归国人员子女受教育的需要,加大人才公寓的建设力度,要建设更多受外国人欢迎的国际化社区,满足不断增加的外籍人士居住需求。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关键是要坚持需求导向。关键是要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对接,提高人才工作的针对性。我希望在座金融机构的人士,对浦东在金融人才服务方面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浦东自贸区改革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西藏首虎乐大克被查 长期任职国安系统
  • 体育女足世界杯-中国0-1不敌美国无缘四强
  • 娱乐雪姨王琳向股市求饶 网友:依萍赚几十亿
  • 财经刘延东:北京未来三年1300亿美元治污
  • 科技高通前高管汪静因内幕交易获刑一年半
  • 博客专访马布里:我还可以再打两三年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浙江被虐打8岁男童获9万补偿 高考分数线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国家牛市的真正含义
  • 水皮:新兴板挤垮神创板“地命海心”
  • 易宪容:政府岂能退出股市发展战略呢
  • 张化桥:台湾官方对股市的态度
  • 张捷:带期权期指的市场难有慢牛
  • 洪榕:A股为什么如此悲催
  • 尹中立:股市的下跌为什么如此惨烈
  • 李光斗:神州不懂Uber的黑
  • 叶檀:为何公仆抱怨取消税收优惠政策
  • 天天说钱:中国股市的“六月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