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新供给《中国2049战略》课题成果发布会”于2015年5月17日在上海召开。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出席并发表演讲,报告主题为:《中国2049战略》研究思路和主要成果。
黄剑辉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五大趋势。趋势之一: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成为全面开放型经济体。趋势之二:面临生产力革命和产业持续升级的考验,制造业在经济中比明显下降,服务业、知识型产业占比上升。趋势之三: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预计城市化率的平衡点为75-80%左右,城乡差别显著缩小,基本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城乡社保一体化。趋势之四:劳动力供给能力下降,人口红利褪色,老龄化趋势明显。趋势之五:人民币主动流通和主动货币。
在谈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时,黄剑辉表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面,经过研究,把这么一个陷阱分解成五个小陷阱。第一制度体制的陷阱,就靠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第二个方面陷阱是社会危机,主要体现为收入差距比较大,需要缩小采取措施,缩小收入差距,跨越社会危机的陷阱,第三个是技术创新陷阱,需要通过依靠人力资本投资和产业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及一带一路战略时,黄剑辉表示,金融业走出去方面,我们建议实施客户跟随战略,国有企业和中国华人走到哪里,中国金融机构就应该跟到什么地方,而不是一味的到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这样高大上的地方,其实客户也没有,居民也没有,应该采取跟随战略,通过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化。
黄剑辉还建议探索引入商业机构,对国务院各委办局、各省市机构组织开展民众考核评价和民众满意度调查,通过民众的参与制约,促进政府服务的改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经过将近一年半的研究,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研究团队组织开展的民间智库版《中国“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战略——以高质量的新思想、新制度供给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简称《中国2049战略》课题成果,今天在位于中国最现代化的上海陆家嘴黄浦江畔、“东方明珠塔”旁的地标性建筑“金茂大厦”正式发布,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两个地标的名称很好地寓意、阐释了《中国2049战略》的核心研究观点和结论:经过35年不平凡改革开放历程,今天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已经屹立在世界东方,发出了耀眼的光茫,并成为了世界民族之林中令人嘱目的一棵大树;未来35年的中国、迈向2049年的中国,必将还会经历诸多的风风雨雨,偶而还会遇到电闪雷鸣,但是只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方略,坚定地建设“改革创新型”国家,中国这样一个历经5000年、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发展成为更加璀璨的“东方明珠”,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继续拥有“金”色的年华,成长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为14亿中国人民提供更好的福荫,并为全球、全人类的和平发展、文明进步作出积极的更大贡献。
汇报内容一共分为四方面: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主要成果和成果运用。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结束的时候,会见记者提出来人民对美好事业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李克强总理去年9月2日主持国务院会议,提出来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远近结合,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方法来应对当前的挑战。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的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回望近现代史,中国经济的发展曾经十分落后,国家比较贫弱。孙中山先生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著述了比较系统的《建国方略》。
上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整个跨度70年,其中指出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过持续3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今天站在了新的历史时点。去年IMF[微博]报告提出,按照PPP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去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尽管从总量上看超越了美国,但是我们认为需要理性客观地去看待,既要看总量也要看质量,既要看增量也要看存量,实际上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很需要制定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新战国策。
贾康院长明确指出要以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来促进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姚余栋所长在《重燃中国梦想》一书中曾对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作了大历史跨度的分析和展望。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编了《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一书,2013年8月份出版,提出了一个“八双五并重”的建议,首次提出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的并重。13年12月份提出了如何研究这样一个具有大历史跨度的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基于国庆特征、历史坐标、全球视野来考虑,未来35年的内外部环境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相对论的原理,把2014和2049年的发展阶段,纳入以1567年为起点,横向全球化起点,纵向中国大跨度时空,寻找中国几十年发展规律和确定性,以此为基本思路,构建了总报告,包括十一章内容。导论由贾康院长亲自起草。在导论的基础上,首先对国情特征进行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进行三方面的分析。第一章是汉唐以来,起点是1567年,从这个对全球的大国崛起有很大意义的历史转折性变化时点开始,把视角向前延伸,从汉唐来分析和回顾反思。第二章是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比较。第三章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等主要经济的发展对比及竞争力比较分析。基于这三个方面对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发展目标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开始,包括了中国未来35年发展目标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量化模型比较分析。第七章是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的增长空间及动力机制。以这个为基础,把中国未来35年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一个2016年到2020年,第二个阶段2021年到2030年,第三阶段2031年到2049年。以此为框架,形成主报告,共十一章。此外,还包括十五个专题报告。
课题由研究团队洪崎董事长、贾康院长牵头完成。从2013年11月份决定做该课题开始,经历一年多的时间,在今天5月17日在上海发布,之后做进一步完善以后,6月底上报有关国家的决策部门。
主要的观点和成果:国情分析,从中国位于亚太比较适中的位置,陆海兼备,陆地呈C型分布,在北西南三个方向,C的开口为东海和南海方向,独特的地形是全世界比较稀少。英国、美国都不具备该条件,中国历史上会有汉唐时比较繁荣的路上丝绸之路,和宋元比较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跟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密切相关。第二方面的特征是我国疆域辽阔,56个民族,民族很繁杂,这样一个大国,具备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和特点。第三个特征是疆域地形呈现为西高东低。第四个特点贾康院长领导的团队首次关注的,中国有半壁压强式的胡焕慵先线,从黑龙江的瑷珲到云南腾冲画了一条线,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只变化了2%,36%的土地供养了94%的人口,这个特点对于中国整个经济布局,民族的建设,环境发展,治理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五点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5千年的文明,比如我们中国倡导“和而不同”,含有和平世界主义的观念,还有儒家“入世”的特点,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还有“梅花、牡丹”精神。可概述为体现中国以汉代为主的主流思想,以众志成城,不畏艰难的“大禹治水”式黄河文明为特征。
下面介绍一下,主报告第三章,分析中国王朝兴衰一起全球500个国家的兴衰变化。 成功的实施变法,其实就是改革,只有变法改革,国家才能振兴,而固步自封,国家会僵化,会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对外开放关乎国运兴衰,闭关锁国会很快的落后挨打。从15世纪以来,曾经有9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崛起,从他们的历程来看,关键在于是否实行改革开放,《大国的兴衰》总结了这方面的规律。兴盛的原因有6个方面,一个国家能够兴盛,首先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中国1949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他国家的兴盛也是这样,总结世界九个大国,像德意志早期也是长期分裂的,不可能兴盛。第二方面国内比较安定没有战争的行为。第三个方面一定要推进革命性的制度变革,这是大国兴盛的革命性前提。第四个方面着力发展经济,完成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第五个方面“眼睛向外”,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世界市场。中国很强的汉唐和宋都是开放的,后来闭关锁国以后才逐渐落后的。第六个重视科技和教育。衰败的主要教训:1、体制呆滞,不适应进一步发展要求。2、国土狭小,没有国内工业基础或者国内市场。3、殖民帝国庞大,治理困难。 4、发动和参与不义的战争。
下面分析一下未来35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趋势。从全球来看,我们可以归纳为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
驱动力之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
驱动力之二:全球互联网化,出现智力较高的机器人。
驱动力之三:呈现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竞争格局。全球影响力和主动权从西方转向东方,从传统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从民族国家转向私营部门,从政治体系转向市场。
驱动力之四:城市化进程加速但难以持续。
驱动力之五:出现了革命性的生物、基因和材料新技术。
驱动力之六:包括大气,气候,农业,工业出现巨大的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五大趋势。趋势之一: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成为全面开放型经济体。趋势之二:面临生产力革命和产业持续升级的考验,制造业在经济中比明显下降,服务业、知识型产业占比上升。趋势之三: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预计城市化率的平衡点为75-80%左右,城乡差别显著缩小,基本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城乡社保一体化。趋势之四:劳动力供给能力下降,人口红利褪色,老龄化趋势明显。趋势之五:人民币主动流通和主动货币。
基于前述的分析,通过横向是世界全球近500年大国崛起,纵向是从中国历史的角度分析,把未来我们分成三个阶段,2014年到2020年我们乘改革东风扬帆启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1年到2030年架设改革创新之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刚才王庆总裁说的,如何突破呢?因为陷阱所以要架桥,不能摸着石头过河。2031年到2049年持续强化软、硬实力,阔步重返世界之巅。
从十三五来看,全面落实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的进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方针是大的基本背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面,经过研究,把这么一个陷阱分解成五个小陷阱。第一制度体制的陷阱,怎么突破呢?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跨越制度体制的陷阱;第二个方面陷阱是社会危机,主要体现为收入差距比较大,需要缩小采取措施,缩小收入差距,跨越社会危机的陷阱,第三个是王庆总裁提出的必要条件其中之一,技术创新陷阱,需要通过依靠人力资本投资和产业升级。中国未来人口增长减慢,如果通过发展教育,把人质量提升上去,然后把人口的配置效率能够提升下去,其实还是能够把人口红利的问题通过质量和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跨越这样一个技术创新的陷阱。第四个陷阱是国际收支失衡,提升外向型经济,全面开放型经济,提升国际收入的陷阱。第五个是生态陷阱,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不注意生态就没有办法再往前发展了,这个过程当中,除了加强环保的执法,要把财税经营的工具很好的利用。
在第三个阶段,我们提出来要持续强化软硬实力,阔步重返世界之巅。全方位打造中国力,锻炼和延展中国美。包括文化软实力、思想力、人口实力、民族凝聚力。提升优质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强大的组织力,中国为什么能发展,在实现统一以后,强大组织能力要提升,建立强大的组织力是这个国家能够得到发展的关键。要注意国防实力,提升外交能力,以科技教育为支撑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实现解放生产力和提升经济金融力。
在此基础上有几个重点观点向大家汇报一下。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和引领全球的和平发展,促进建设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和谐共处“地球村”。全力促进2031到2049年期间,完成祖国和平统一。海峡两岸各方有这样的共识,促进未来的和平统一,为促进“中国梦”至关重要。新供给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强调通过改革开放,形成新的制度供给,同时作为市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我们提出来要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生产力发达,引入新的制度供给,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新一轮的制度变革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应对现实的挑战,破解瓶颈制约,供给管理通过制度的改革强身健体,需求管理基本上生病失衡了以后状态下需要引进西医,今天给大家发的材料里面一本书也有这篇文章,中西医结合,比较强调制度供给。
在这个理论下,提出一个新三驾马车,就是叫改革开放、创新创造、生态民生的理念。核心就是说要以高质量的新制度供给,促进改革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拓展市场空间,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着眼于“长跑”,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多国的国际竞争,其实是一种很长的长跑,能不能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在最后关头实现超越是关键,要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另外要把生态民生的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法国总统萨科齐曾经组织一批诺贝尔经济学者,在2009和2010年的时候做了课题,最后形成一本书,叫《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GDP是我们的指标,而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一个度量标准而已,要把生态民生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作为基本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在这些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八双”的主张,“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支持鼓励国民全球创业。“双化”“双减”“双扩”“双转”“双进”主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步,摒弃非此即彼,截然互斥的思维,“双到位”政府、市场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两者良性互动、互补。
“五并重”,建议五年规划和四十年规划的并重,研究制定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法治经济与文化经济的并重。“路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并重;柔性参与和PPP与独立开展经济合作区谈判并重;高调推动国际货币体制改革,推动人民币货币的国际化。就产业改革、政府改革,教育改革等都提出了一些建议。
改革的核心是提升效率,白重恩院长提出可用全要素生产率(TFP)等指标进行度量。过去中国宋代以后,有一段时间提出降效式改革,把效率大大降低了,这种改革会严重制约阻碍生产力发展,不利于要素的阻隔和效率的提升。我们以这个为基础,还提出一个小建议,建议可以探索引入商业机构,对国务院各委办局、各省市机构组织开展民众考核评价和民众满意度调查,通过民众的参与制约,促进服务的改善。
向全面开放的经济学迈进,通过一带一路,向国际市场创造需求,激发国内创新供给的作用,我们觉得这个战略与哥伦布开启大航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另外这个战略还可以延伸到非洲,设计过研究过高点陆路直达非洲,亚欧大陆桥,非洲的铁路网,用铁路进行连接。
推进一带一路,构建中国国际发展署等五个平台。整合对外职能,借鉴美、英、法经验,设立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国际开发署,统筹对外合作。构建金融平台,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推进区域经济贸易合作非常重要,包括上海自贸区在内的区域性合作也至关重要,刚才提到基础性公司发展模式做了一定的设计,借鉴苏州工业园和安哥拉模式,基础设施换资源,实现股权多元化国际化。我们建议要强化中国的制造业立国,实业立国理念,用新的资源供给对应新技术革命。作为我们金融业的发展,应该定位和立足于为实体经济和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金融业走出去方面,我们建议实施客户跟随战略,国有企业和中国华人走到哪里,中国金融机构就应该跟到什么地方,而不是一味的到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这样高大上的地方,其实客户也没有,居民也没有,应该采取跟随战略,通过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化。另外加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打造中国生态发展银行也是我们重要的建议,应对当前和中长期的挑战,要加大稳增长促改革,优结构,特生态,促民生的结构。
介绍一下2016年到2049年的量化预测,按市场汇率法预计中国2025年左右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总量预计29.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28.4万亿美元。到204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55.5万亿美元,占世界比例24.9%,届时美国GDP的1.8倍,这个用的比较保守型的,2013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17.6%,把市场汇率法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盛来运司长认为这个更科学一点,用汇率法也有一点偏差,用购买力也有一点偏差,平均了比较接近于现实。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的值,但是这个时候会相当于美国的23%,只是接近门槛,并不是跨越中等收入水平,你接近门槛能不能跨过去,跨过去以后能稳住需要2020年到2030年进行检验,并不是达到12000就跨进,只是接近这个门槛。2049年中国人均GDP有望实现小平同志80年代提出的目标,赶上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中等发展国家,六种情景下,我们适用倒数第二种作为基准目标,这样把小平同志的宏愿基本上实现,但是离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还有一定的距离。
课题成果应用我们会在6月底,在进行第一步修改以后,报国家有关决策,年底请有关国家出版这个书。我们建议携手并肩,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阔步迈向2049年的祖国。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民主法治、生态文明的国家,为全球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国家繁荣发展献出美好明天。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文章关键词: 新供给中国2049战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