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京津冀一体化要打破行政过度干预(2)

2014年07月14日 14:18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虽然带动了周边区县的发展,但是目前这种带动能力更多的集中在滨海新区,像周边区县的辐射也在逐步减弱。对于河北,最大的特点就是他自身的城市并没有辐射能力,因为我们研究城市辐射的规律,一个城市没有几千万人口的话基本做不到强辐射,城市的辐射能力不强,更多的依靠自身的工业发展,或者吸收北京产业的热辐射,这是辐射范围和空间,在整个京津冀非常重要的特点,而且我们不同类型的产业辐射它的空间和范围有很大的变化。发展阶段,北京后工业化,当然是跳跃过去的后工业化,和行政首都有直接的关系,在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过程,天津是工业化中后期,二产占主导地位,河北是工业化中期,这样一个发展差距。城市化率北京、天津80%,河北是46%,说明发展阶段差距比东西部的差距还要大,东部地区城市化率62%,西部是44%,京津冀城市化是80%对40%,如果按一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算差了40年,这种互补,这种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多大呢!#p#分页标题#e#

  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我刚才讲过了,不用讲,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医疗、教育资源,而且户口这种差距是特别巨大的。最近我们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是不是实现京津冀的公共服务水平一体化?是不是城市户口能否兑换?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发表了,关于北京市人口调控,我们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在河北一些地区,廊坊、张家口近邻地区和北京实现户口同城化,北京人民坚决反对,"京奸",北京汉奸,网上说要记住这几个人的名字,把他们全家迁出北京。北京整个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享受他的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强烈的抵触性,这种福利已经被固化了,已经形成既定的利益结构,对改革也是巨大的阻力。

  京津冀发展有什么共性呢?当然有。我们多次讨论京津冀一体化的时候,河北省的领导同志提出,我们要坚决响应中央的号召,保住北京"一片晴天,一汪清水",特别是张家口、承德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变了自然环境,一片蓝天下,河北发生什么变化,北京可能就能感受到这些变化。

  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城市,北京提出了以水定人,认为我这个水资源的短缺是北京市发展的短版,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不同的意见,不仅仅是北京的水资源短缺,整个华北地区水资源都严重的短缺,我们可以看一看图河北最大的问题,虽然水资源相对于北京丰富一点,人均占水资源是324,但是地下水超采的问题也极其严重,京津冀人均水占有量是中国人均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2,比以色列还严峻,是同一个水资源体系。但是,我们要研究水资源的时候,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分布带来什么影响呢?特大城市对水资源的分布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统计一下80年代的北京市人口用水量和现在北京市人口用水量,80年代北京1000万人口,北京用水量是40-45亿立方米,到了2012年北京市人口从1000万增加到2140万,北京的用水量到了35亿立方米,下降了5-10亿立方米,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口的高度密集,提高了水的利用规模效应,大量水的利用,降低水的成本。所以,在三省水资源,一个水资源体系下都共同面临短缺,但是特大城市在水的利用上,他的资源利用效率远远高于河北,虽然环境相同,但是城市发展的人口密度不一样,他的水资源利用效果也不一样的。

  第三,产业规划同构。2008年奥运以后北京也开始了工业高速增长阶段,因为高速增长,北京从06年和10年平均每年人口进入80万,5年进入400万人,大力的发展工业,从2012年开始又收缩了,所以人口的进京速度就放缓。房地产发展在北京周边,包括天津,我今年去了很多区县,提出的房地产发展的目标都是一样的,被财政压力所逼的,一定要发展高档地产来获取更高的土地创新,来减缓地方财政的压力,但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竞争,我们如果看一看地方城市的财政支出,北京的财政支出60是依赖于土地创新,所以对房地产发展依赖极强,你对房地产发展依赖极强,我河北再跟你同构竞争,使你竞争的激烈,使你沟通或者打通协同发展根本不可能实现。在重化工业上天津河北也在发生相互的竞争,相对于这三个地区土地资源,河北可能更为丰富一点。

  竞争重点在优质资源,怎么样能给地方带来更多的财政利益和优质资源?当然是房地产了,附加价值高的工业企业。在竞争当中河北处于劣势,相对另一方面,河北可能认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土地优势,但是特别要看清这一点,这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基本是在北京靠拢,我们研究北京市人口结构的时候,将近900万的外来人口40%来自河北、河南、山东,这40%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河北,尽管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优势,但是由于北京的寻租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其他的城市,大家还是想到北京来寻找发展机会。河北的剩下的只有是土地成本相对北京低一些,当然了不处于绝对的优势,北京在吸引外来投资的时候,土地的价格也很低,但是他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发展弥补,河北在这方面的能力弱很多。

  未来随着都市圈的发展,人口到底向哪里流动?在中国有户籍制度,但是挡不住人口流动,我们公共服务有限制的,人口就业的流动是没有限制的,所以,从2004年到2013年,将近10年,北京平均每年增加62万人,户籍人口仅仅增加15万人。我上个星期去了东京,日本东京从70年代以后,全国的人基本也都在向东京流动,尽管国土交通省和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人口像东京都市圈流动,但是实际上在东京都市圈1.34万公里的面积内,北京市1.68万平方公里,东京已经有了有3400万人口,我们北京才2140万人口,按照要素流动市场化的趋势,人口向北京集中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p#分页标题#e#

  所以,我们可以看一看东京的图,这个图里面整个日本的人口40%集中在特大城市,主要的集中区在哪里?半径30公里以内,3400万人口半径不超过50公里,更多集中在30公里以内。我们想,当时很多省提出副中心城市,其实他忘记了规律,是交通的成本来决定他的城市边缘化扩张的边境,像东京就是600平方公里接纳了将近1000万人口,北京5环内比东京的密度还高,也是600平方公里,1000多万人口,再往后扩张大概是30公里,30公里在哪呢?就是河北燕郊,离北京天安门31公里,北京庞各庄,再往河北去延伸,那就取决于你交通规划的设置了。所以副中心城市提出保定、沧州等等远中心的假设,在世界的城市发展规律当中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沿着城市的边缘向外扩张,扩张一定点的时候就开始线状扩张,沿着轻轨线扩张,也不是高速公路,也不是高铁,这是一个发展的规律,沿着轨道发展。

  所以我们研究,未来得北京市的特大城市,人口集中趋势在不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真正优质资源的转移最大的特点是向半径30公里到50公里之内,基本上还是在北京圈内,所以我给京津冀提出一个推测,不要再这方面寄予过高的期望。保定房价上涨,纯粹是炒出来的

  第四、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北京由于福利相对封闭,高水平的公共福利他已经面临发达国家曾经有过的城市病,他开始关注雾霾问题,关注城市拥堵问题,又担心环境的问题。而恰恰环境问题、拥堵问题一方面和自身规划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大气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刚才讲过了京津冀是处于同一片蓝天下,所以自然会对北京产生影响,会要求河北张家口、承德去净化整个山地环境,还要阻挡西北的风沙吹到北京。现在情况变了,北方张家口、承德给北京带来的都是利好,因为水变了,沙尘暴这些年几乎没有了,可是南方出现了问题,南方的钢铁工业水泥工业,一大片雾霾,现在成为北京人不满的原因。是因为雾霾影响到我了,我才想到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政策?现在我看到政策的是要求河北压工业,压煤炭等等。最后结果还是以北京为主轴的一体化政策,要求你河北把工业问题解决了,不要让你的雾霾影响到我,河北怎么完成这种过渡呢?从46%的城镇化水平向百分之七八十的过度,这是通过什么方式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天津是服务业弱项,1400万人的特大城市工业占46%,在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达到80%的时候服务业比重是工业比重的两到三倍,天津还是工业独大。天津服务业发展的弱项怎么来解决?天津应该考虑的是城市发展的理念和规划,还有发展政策要进行调整。河北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我怎么越过环北京贫困带,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差异和发展水平差异,怎么样来和北京、天津提高到同一个水平?这种发展的饥渴和利益取向恰恰和北京、天津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所以这个问题摆到现在,利益取向不同,怎么来进行协调和一体化的发展。第二、行政壁垒。我刚才讲过了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行政是分割的,这种行政壁垒的分割使各方面进北京是进不来的,本来沿着北京边界的城市对疏散北京人口、缓解北京房价的压力是可以起到作用的,但是北京的断头路,我刚才讲2300多公里,这是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分割结果造成的。我在原来讲过燕郊30公里,我从日本几个新城看,都是离中心区30公里,轻轨非常发达,可是我们现在的北京基础设施交通资源的配置使河北和北京的联系不是加强的,反而重污染化化,造成了交通拥堵,交通的瓶颈,也使河北一些地方想去吸引北京的低端产业遇到了直接的挑战。

  北京的轨道交通规划既满足不了对外区域辐射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和河北省多处交通联系,只是高端化,做高铁,高铁对人口流动的有效性远远低于轻轨和公路。我们统计一下,北京轨道交通和东京比,市郊铁路,东郊是2013公里,北京才77公里,这个差距特别大,北京郊区化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建立了,他才能够向河北进一步的延伸,整个的交通配置圈基本上在30公里之内,30公里之内配置还不是极其的完善,所以要向50公里圈了,我们从轨道交通配置上可以看到他对外地的影响。我们也可以把东京都市圈拿过来看一下,东京多摩新城,基本是轨道交通带动起来的,我们在东京附近考察了很多重要城市,全都是通过轨道交通带动的。为什么东京在他周边一都三县,甚至一都四县、七县,一都三县是3400万人口,一都七县是4600万人口,这么大规模人口的集中在这里,就是意因为交通网配置发生了变化。#p#分页标题#e#

  其他的问题还有不对等的话语权、要素市场分配机制以及传统的区域协调方法还在主导未来的规划,我们最近跟他们研究区域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研究区域的问题不研究体制问题,不研究行政体制管理问题,不研究交通问题,不研究公共服务的差异化问题,你怎么来进行研究呢?我们在区域发展和观念上还严重的滞后。

  第五、协调发展的建议

  第一,以人为本,以促进增长和就业为前提。可能大家觉得增长和就业有什么关系?协同发展是发展,发展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我最关注的是河北7200万人口城镇化率是46%,那54%的人口怎么样从农地上转移出来,能借鉴京津的发展这种大的形势,怎么能从农地上转移出来?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来快速的步入城镇化进程?京津对这个过程会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如果我们把整个的所谓的京津冀一体化归结城市,建物不建人的规划,恐怕我们的路径要走弯,我们这么多年地方政府更多关注的是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忽视产业、忽视人口,所以京津冀一体化核心的问题是怎么样通过北京、天津两个这么好的城市、地区把河北的非农就业城镇化带动起来,这是人的问题。第二、尊重规律,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们很多地方提出来三年大拆大建大变样,我这次去日本、韩国,韩国也去了一个星期,韩国平均一个新城的建立,韩国中央计划很强,大概10几年,日本基本上是20年到30年建一个新城,可是我们现在是3年就建一个新城,5年就建一个新城,大量短期行为充斥着新城,使成本过高农民进不来。所以,尊重规律,进行长期发展规划政策,不要指望在我一个人之内发生变化。第三、重在建立机制,我们解决了行政见得配置问题,解决了体制的障碍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解决了交通资源网络的配置问题,市场自动的选择产业和要素的流向,我们不要急于去建新城,是要花10年时间把整个机制建立起来,来形成一个要素流通的大环境。第四、以市场为主导,打破行政的过度干预,既要打破等级化行政干预,建立高层的协调机制,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弱化政府建新城的强烈动机。怎么样来配置市场资源?无论在交通资源配置上还是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上,甚至是城市的公共服务配置上,更加尊重市场的选择。第五、增量调整的原则,存量继续优化。增量从80年代中央有过限制,严格限制中央事业单位到北京,但是基本挡不住,现在我们觉得从增量上新的大学,新的医院,新的总部不要往北京搬了,严格限制,向京郊、河北、天津方向转化,这样才有可能带动资源的充分配置。我们在研究东京的时候,东京提出政策,他对规定工厂的规模和规定新增学校的规模,超过这个规模一律不许到东京城中心城区去建,即使这样也没挡住人口向里流,但是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我们想新的大学校区,新的医院是不是尽量向津冀转移,所以我们看东京工厂1600平方米的,大学2000平米方的基本都不再让你新建了,这是从50年代就开始设立,限制像都市城区流动的政策。

  最后我提几个主要建议,第一、改变区域研究方法,改革区域管理体制。区域研究方法不仅仅简单的从公共区域的角度,要更多的研究行政体制、管理体制问题,要研究公共服务的配套问题,研究基础设施的一体化问题等等,同时要建立高层的协调机制。第二是强化结构调整,重点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促进服务业,利用服务业带动北京周边甚至河北的优势,来带动选区域发展。京津冀服务业发展,北京确实是一枝独秀,怎么样来发挥北京的服务业优势是一个大的课题。第三、能不能改革户籍管理体制,在部分地区实现户口同城化,如果京津实现户口同城化,可能在京津资源的配置上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把河北周边的几个城市能逐步的纳入同城化内容,对带动北京周边的一些中小城市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了,这个事情关键在北京。第四、不要以边界来界定经济圈,而是以真正的产业来界定经济圈。

  过去环北经济圈只是沿北京边界制定的14个城市,很多产业并没有连接。现在我们看,比如说研究服务业外溢的时候,河北的崇礼,我们多年关注的一个城市,还有张家口,为什么可以申奥?就是因为他跟北京的服务业有天然的联系,北戴河每年2000多万人的北京市人口,天津市人口到那里去旅游,这种联系是天然带动的,是服务业带动的。所以,怎么依托市场重新界定经济圈不是简单的依托边界,这个会在我们制定京津冀起到作用。第五、中小城市的发展。在北京周边地区怎么来带动一些5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这样通过轨道交通建立格局。第六、重新规划区域交通体系,更多的把重点放在能带动人口多的交通,而不是搞高当尚的交通,研究日本、韩国的经验不是建立高速公路,也不是建立高速铁路,更多的是通过轻轨和轨道交通才能带动更多人口流动,在从新的位置上来形成卫星城的建设。最后在京津冀之间也要确定分类指导的发展政策,特别是要对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弱化的地区,人口城镇化弱化的地区要加强政策支持,北京应该开始,天津开始对河北进行反补,进行支持,这是重点,谢谢大家。

上一页12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投融资京津冀一体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视主持人芮成钢被曝为郭振玺密友
  • 体育德国加时绝杀阿根廷夺世界杯第4冠 视频
  • 娱乐李小冉曝秦海璐怀孕:她身体有特殊情况
  • 财经住建部秦虹:中国楼市不会崩盘 有三风险
  • 科技叫兽易小星:长在互联网 成功后彷徨
  • 博客博导被指诱奸女生令人悲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3分拉开400多名 北京中考被加分刺痛(图)
  • 李锦:上海将出现大量国资不控股企业
  • 余丰慧:拿什么还4.2万亿到期地方债
  • 麒元:国际资本最后的盛宴
  • 江濡山:部委干部都求央视主持人办事
  • 徐斌:“大印钞”时代无流动性危机
  • 陈思进:经济学家们怎么会错得离谱
  • 王海滨:大部分死扛的房产商将会扛死
  • 曹凤岐:IPO改革“恐惧症”
  • 张炎夏:房价太高论纯是皇帝的新衣
  • 李大霄:为什么现在可以买股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