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具全球中国竞争力中国公司新闻发布会召开(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 10:08  新浪财经

  仇勇:

  坐在我旁边这位中国化工集团傅向升先生,中国化工集团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当我们环球企业家第一次报道他们的时候,我们称任建新先生也就是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为并购之王,因为在我们看来中国化工集团在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当中,事实上选择了一条比较凶险的道路,他排除了自我建厂或者说是单一产品出口这样的方式,而是选择了并购。但是中国化工集团又确实从并购中得到了很多的收益,比如说他们收购的法国的阿迪苏公司,收购这个公司以后,在化工集团里面蛋氨酸这个单一领域已经成为全球老大了,傅书记在之前我们这个研讨会上讲,他认为在化工行业中,并购似乎是一个更好的方式,我想大家都有兴趣来听听傅书记的解释。

  傅向升:

  谢谢主持人,因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成立的时间很短,是04年5月份成立,就是到今年为止刚刚五年,这个五年过程当中,应该说在国内的发展先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就是说我们资产从当时的230亿,到了去年年底的话是1580几个亿,销售收入是从当时的120亿左右增长到去年的1220亿这样的一个情况。那么在国内有了这样一个基础的同时,我们化工集团就是像刚才主持人讲的,在我们总经理任建新先生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化工集团的这样一个主导产业,我们做了一些海外并购的这样一些工作,我们就结合着主导产业,特别是特种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这样一些方面,我们并购了海外的四家企业,这四家企业应该说,这两年,特别是去年,虽然受到一些这种金融危机的一些影响,但是在化工集团的销售收入当中,它应该占到30%以上,利润现在应该说,我们海外有一家公司是现在化工集团当中,118家子公司当中,是利润最大的一家,所以说从并购的这一块来看,我们几家海外的企业也是,应该说是小有成绩吧,这是一个初步的结论。

  像刚才常博逸先生谈到,这是一个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化工集团也会再进一步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紧紧地围绕我们的主导产业,把国际并购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为化工集团做大做强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做一些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傅书记,其实据我所知,任建新先生当时在谈到他们对法国企业的一些并购的时候,我觉得谈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他说千万不要有一种占领军的心态去并购这些企业,而且在我看来一个更可贵的是,一个中国企业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收购,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在18个月内保证这个企业能够盈利,在这方面中国化工企业至今记录良好,那我想下面请邓庆旭先生,他不光是新浪网财经的总监,也是著名的商业世界的观察者,想听听您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些看法。

  邓庆旭:

  我就从我们网络媒体这么一个媒体人的角度说一下这个事情。我觉得任何事情总是有四个阶段。

  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二,知道自己不知道。

  三,不知道自己知道。

  四,知道自己知道。

  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对国际化的认识处在一个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过程中,所以说我们走了一段很长的路,我们觉得我们现在正在处在一个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过程中,我觉得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像环球企业家这样的媒体,有必要站出来做目前做的这样一个事情。

  刚才我在闭门的会上也说了,这个事情其实就是给我们目前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化的过程中来指方向、定标准、给答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想法、两个思想,可能我觉得是从我们的角度,都不太可取。

  第一,陈婷女士也经常说,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我想中国企业也是一样的,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曾经有过一段妄自菲薄的过程,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刚刚从改革开放走出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力量很弱小,看着外面都是很强大,做什么都束手束脚。

  到后来尤其是我们的形势好一些,我们觉得日子过得好一些的时候,而面临国际市场肯定有一些相竞争的企业也开始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开始妄自尊大,觉得我们自己可以老虎吃天等等各种各样的心态,可以一步到位。

  所以说当这两种想法都遭遇挫折,或者说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之后,我觉得我们正在走向一个见证成熟的过程,这是其一。

  第二,我觉得我们之前都是从中国的角度来解读国际化,我觉得我们简单地把国际化理解为走出去,在海外我们设一个办事处也好,招聘几个高鼻子、金头发的外国人就是我们的国际化,其实我想国际化到今天为止,我们应该从一个全球的角度来看待国际化,所以说这也是联想为什么从全球战略开始收缩,集中做本土业务的时候,我不认为这是他国际化的倒退,我觉得这是在他国际化过程之中,更深刻的认识。所以说今后中国这个市场是目前最活跃,也是一个最有活力的市场,它也是本身就是在全球化这么一个布局下的,所以说我们要学会从全球化的角度、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国际化的脚步,谢谢。

  主持人:

  其实我觉得有时候我们作为一个媒体,我和在座的大家一样,我觉得是有一种幸运在这里,我们正好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见证中国从改革开放这么一个极贫极弱的状况下成长到今天,也能见证很多中国企业真正去走向全球这样一个过程。

  下面想请陈总,是我的领导,也是媒体中的一员,她领导和做了这几年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这样一个评选,她的感受是什么呢?

  陈婷:

  我想更多地是借这个平台,因为在座的都是我们的同行,我觉得同行之间,过去有句话叫同行相轻,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特别好的就是同行相互抬轿子。所以今天其实面对的,我刚才在观察,其实我们台下的这些朋友们都是我们的盟友,我们的盟友要一起做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如何让我们的中国经济更加强大、真正强大。因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大家可能也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中国有可能拉动全球的经济,但是事实上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上上期的对话节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来中国他讲的,他当然是一个非常率真,敢说真话的人,但是我觉得他讲的也是有道理的。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觉得因为我们很活跃,我们就能拯救全世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有一句话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在国际竞争力这一件事情上,我们环球企业家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探索者,因为十六年前我们诞生的时候,当时我们提出的口号其实也叫国际化,但中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由于,因为国际化让我们很孤独,因为在那个年代厂长经理是很热闹的,中国企业家、民营企业家都是大家愿意谈的话题,如果说你每天杂志上写的是外国老头,这个外国老头叫什么,在哪里,大家并不知道。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觉得我们离国际化特别远。

  那么今天其实从九十年代中走到九十年代后期,走到今天,国际化一直在发生变化,那我觉得对我们来说,关于国际化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为什么我们想一直做这个评选?而且希望呼吁我们更多的盟友,在这儿的媒体、同行各位朋友们,能一起来参与这个事件,参与我们这个评选,其实这个评选我们通过罗兰·贝格的专家团队,包括我们自己的团队,我也趁机介绍一下我们仇勇,是我们杂志社非常尊敬的一位编辑,他给我创造了很多的骄傲,我出差在很多的场合都讲到说,你们仇勇的博客或者说你们仇勇的那篇文章写得怎么样,所以说这个项目主要是他在牵头做,我也希望以我们两家的专业团队的力量跟媒体的力量,能够抛砖引玉,引出一些概念供大家参考讨论,然后提供更多的报道的素材跟案例,让大家一起分享。

  在大家今天看到的50强的名单里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说我就是并购成功的,或者说我就在海外建厂成功,好象每条路都有可能成功,还有我是中国制造成功的、我是研发成功的,大家去研究一下这50家,似乎都有可能成功。那在不同的行业选择不同的区域,然后从每个国家开始不同的路径,其实都有可能成功,当然这个过程我们真理越辩越明,我们大家一起,我们的盟友同行们,我们一起参与这场大讨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