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新时期故事(1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7:38  新浪财经

  2005年,松花江发生水污染事件,严重威胁着十厂的饮水安全。作为“灾区”的最前沿,第十采油厂净水厂净化班,北靠松花江古道,南望肇源县三站镇,是十厂松花江引水工程的核心。这个班11名女工管理着净化间、加药间等5个岗位。当她们从媒体上得知发生水污染事件的消息后,第二天,不约而同地全部返回净化班,在岗位上一呆就是40天。为了增加对可能出现的有毒物的吸附能力,她们将原有的石英沙滤料更换成活性炭滤料,为把20立方米活性炭投加到4个滤池里,从早晨7点开始,11名女员工跳进潮湿的滤池,将石英沙装袋,每袋100多斤的沙袋,对于一个棒小伙来说,想抗动它也是很费力的事情;可女工们没有退缩,一袋扛不动,就半袋半袋往滤池外扛。女工刘金焱有低血糖,干一会儿就累的眼冒金星,她就坐在滤料堆上歇一会儿,姐妹们劝她回寝室休息,她却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没事,挺一会儿就好了”。就这样,11名女工顾不上喝一口水、来不及吃上一口饭,连续奋战40个小时,直到次日晚上8点多,她们将20吨石英沙全部扛出了4个滤池,更换上活性炭。等到她们从滤池中爬出来时,一个个都变成了“黑美人”。姐妹们的辛勤汗水和努力换来了十厂员工家属的饮水安全,净化班的11名女工,也以被十厂人亲切的称为朝阳“水芙蓉”。

  【指挥部里来了“亲友团”】

  在远离海—塔盆地的大后方,有一个会战将士的“亲友团”,这个“亲友团”是由女人和孩子组成的群体,这些女人为了支持会战将士的工作,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本该丈夫扛的家庭重担,上敬老人,下护孩子,她们也是海—塔石油会战中最可爱的人。

  面对高于以往大庆探区5倍的勘探工作量,会战将士们恨不得像孙悟空那样,生出三头六臂来。要在海—塔盆地里找出滚滚黑金,在海—塔盆地上实现着百年油田的光荣与梦想。说句心里话,谁不想家啊,但是为了百年油田这个大家,他们只能撇下了小家。

  8月16日,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来了第一批由29人组成的“亲友团”,一时间,员工宿舍里传出欢声笑语。

  指挥部的4位领导只有副指挥李彦兴的妻子尚秀娟来探亲,其他3位领导的爱人都因孩子开学未能成行。其实,几位指挥心里明白,这些年基本上都没管过孩子,这辈子把自己都交给了石油事业。“要说苦,那得看跟谁比,你说当年老铁人的爱人吃什么、喝什么?跟咱们没法比。海—塔石油大会战是几十年一遇的机会,放开手让他大干一场,他回不去,我就来嘛。”半年来,尚秀娟已经来了4、5趟,有一次是一路站到海拉尔的。作为领导家属,她早就担当起“大嫂”的角色,要把弟妹们拢到一起,彼此有个照应。

  然而,指挥部的人并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在这里甚至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指挥部派几个人陪“亲友团”到风景怡人的阿尔山游玩两天,其目的主要是让“亲友团”迅速打成一片,以便在大后方相互关照。

  陈鹏的爱人林涛没有去阿尔山,她太珍惜这个团聚的机会了。小两口结婚10年来一直两地分居,离多聚少,林涛研究生毕业后来大庆工作,在一起生活还不到半年,陈鹏就报名参加了大会战。8月19日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陈鹏忙乎忘了爱人在宿舍没吃午饭,当他想起来时,林涛已泡好了方便面。这一天,陈鹏没给爱人准备什么礼物,而林涛却很知足:“你在我身边,就是最好的礼物!”

  勘探评价部的生产运行总监金曙光有幸陪爱人孩子去阿尔山,但是第二天就被电话给“追”了回来。当10岁的儿子金天鹰抱着他的腿喊着“我不让你走,我要你和我一起看温泉”时,他的心里像打了五味瓶,说不出来是个啥滋味。他有两怕,一怕孩子学习不好,二怕妻子埋怨,妻子是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的技术骨干,为了支持他的事业,放弃了去哈萨克斯坦服务的机会。

  勘探评价部的钻井总监金波也是因工作从阿尔山返回的。他的爱人侯艳荣是第一次来指挥部探亲,她是齐齐哈尔第一中学的物理教师,如果不是放暑假还来不了呢。她因头晕中途几次辗转返回指挥部,大家开玩笑说她是想金波想的,其实她真的是身体不好。为了让金波能安心工作,她不再担任班主任工作,每次金波回去休假,她看见丈夫在电话里、电脑上忙个不停,非常心疼,舍不得让他做家务,总是做些好吃的犒劳他。

  阿尔山之旅很快结束,“亲友团”就要离开呼伦贝尔了,指挥部设宴款待“亲友团”。席间,大庆油田副总工程师、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指挥王玉华端起了酒杯:“这杯酒我要敬在座的贤内助们,你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孝敬老人,还要惦记远方的丈夫,你们辛苦了,你们的奉献将载入海—塔石油大会战的史册;我还要敬在座的小朋友,我知道你们很想爸爸,想爸爸就用行动支持爸爸工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听妈妈的话,上小学、中学的小朋友好好学习,祝你们茁壮成长!”

  四位指挥来到每个桌前,跟每一个家庭碰杯,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他们知道这两个字也不足以表达他们的谢意,还有歉意。韩卫东的爱人说:“指挥部工作这么忙,还能安排我们来探亲,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支持丈夫的工作,再说了咱们就是大庆石油人啊。”杨根锁的爱人谭飒英可能是水土不服,胃里不大舒服,基本没吃什么东西,但有爱人守在身边,她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她说:“我是老会战的女儿,对吃苦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没啥说的,全力支持海—塔石油大会战!”。王玉伟的爱人李霞说:“我早就想来看看了,看看就放心了,指挥部领导这么以人为本,让我们感动。”

  “亲友团”的几个小成员在草原上结成了“安答”(兄弟)。他们最开心的事是在筵席的一边夸爸爸。10岁的金天鹰很自豪地说:“我爸爸可好了,上次回家领我去‘大自然’玩水,去吃香辣蟹,真开心。”

  12岁的张琳说:“爸爸每次回来,都给我买蓝莓饮料,可好喝了,他还陪我到乘风广场溜达。”

  10岁的曹瑞说:“我爸爸还领我去儿童公园玩,带我捉蝈蝈呢!”

  看得出,“亲友团”里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已经习惯了等待,习惯了守望,习惯了默默的奉献。

  8万平方公里的海—塔盆地为相聚作证,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风雪救牧民】

  俗话讲,“草原的天、猴子的脸,说变就变”。2006年4月,蒙古国塔木察格连续下了一周的暴风雪,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度,风力达到八级以上。4月7日晚上8点左右,狂啸的寒风裹着漫天的雪花在寒夜里狂舞,此时,刚从百公里外地震施工现场回到基地的塔木察格油田现场负责人朴永吉,正要准备吃晚饭,忽然,咚咚的敲门声,惊的朴永吉急忙打开门,一名满身挂着雪花的蒙古女牧民带着寒风冲进屋里。气喘吁吁地向朴永吉求救,从她急切的叙述中,朴永吉得知这位蒙古牧民的丈夫,为寻找丢失的牛羊,从早上出门至今未归,生死未卜,除油田现场外,方圆百公里内人烟稀少,她挂念丈夫,情急之下她闯入异国的朋友办公地来求援。听到这一紧急情况,朴永吉顾不上吃饭,立即带领基地医生和十几名蒙古员工分乘五辆车,顶着暴风雪,冲向夜色中,展开拉网式的寻找。夜幕下的草原,伸手不见五指,更别说根本找到路,狂风卷着漫天的雪花在夜色中呼啸,汽车没有暖风装置,即使车前灯打出的两根光柱也无法避免使车辆经常陷进雪坑,大家手拉肩推保证汽车缓行,每个人都紧张地瞪着车灯照亮的雪地,在认真寻找着。经过一夜的努力,次日早8点多,终于在塔木察格区块塔19-17井的发电机房找到了迷路的牧民。此时牧民的已手脚冻僵麻木,基地医生马上对其进行紧急抢救,并立即用车将他送到200公里以外的乔巴山市医院,进行治疗,使其脱离了生命危险。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