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创业故事(30)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6:04  新浪财经

  晚上回到宿舍,胡水启提起笔准备写信。怎么写呢?小胡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地买螺丝的问题,是咱们的工作没做好,浪费了兄弟厂工人的劳动,应当先向人家作检讨。谁来检讨呢?小胡又想,王炳章平时就有粗心的毛病,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没有及时地好好帮助他,这次螺丝是他丢的,责任却在自己身上。他毫不犹豫地在信里写下了自己的检讨:“……我没有尽到责任,工作做得不严细,使国家财产受了损失。我对不起领导,也对不起你们……”信写好了,胡水启又附上5角钱,给xx厂寄去了。

  从寄走的那一天,胡水启就盼着回信,心里不时地出现问号:“能寄来吗?”随即由自己作答:“能,因为咱们都是工人阶级。”果不然,3月上旬的一天,工厂给矿党委回了信,寄来了螺丝钉,还退回了那5角钱。这封用工厂厂部办公室名义写于1964的2月26日的信里这样说:“采油五矿负责同志:接你矿采油三队工人胡水启同志的来信,获悉他将卡尺上的固定螺丝丢失,他为了不使国家财产受损失,使生产不受影响,寄来5角钱,要求我厂给解决一个螺丝钉。这样高度的革命责任心,爱护国家财产比爱护自己眼睛还生的生动事实,使我们很受感动。我们准备以这个材料在全厂职工中宣传和学习。……经我厂研究,现寄去一个螺丝钉给你们,将胡永启同志寄来的5角钱寄回,请你们还给本人是荷。祝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礁和螺丝钉传到三队,胡水启非常激动,大家也都非常高兴。王炳章把那颗来自远方的螺丝钉小心地上到卡尺上,感动地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件事!”

  【三查钻杆】

  1965年初的一天夜里,三二一三九钻井队采集员古存义接了零点班,副队长张建芝问他:“要下井的60根钻杆有没有问题?”他说:“白班查过了,没问题。”

  张副队长问完就上钻台去了。古存义犯开了寻思,自己没有检查,万一要有什么问题就会影响钻井质量。不行,自己还得查一查。于是,他找了个手电筒开始检查钻杆。天很冷,钻杆上结了一层霜,用手套一抹就变成了一层薄冰。钻杆上的尺寸、编号都看不清楚。古存义一根根仔细检查着,不一会儿全身就冻透了。检查了4根钻杆都没问题,他想,看样子没啥问题,可以下井了,于是就直起腰回到值班室。他一边暖和着身子一边想着刚才检查钻杆的事:只检查了4根,其余那56根呢,敢保没问题吗?不行!还得逐根检查。他拿起手电筒,再次来到了钻杆旁进行检查。他一根根地查呀,记呀,过了好长时间,终于把剩下的56根钻杆都查完。确信没啥问题,才又回到值班室取暖。

  古存义坐在值班室内,想着刚才的事,心里越来越不踏实了:自己开始就存在马虎思想和饶幸心理,先查了4根,第二天又查了剩下的,会不会有几根查串了呢?这能算“三老四严”吗?越想越坐不住,他第三次走出门外,从头查起钻杆来。严冬的午夜,寒风刺骨,不一会儿脚麻了,手指冻得连手电筒都拿不住,身上厚厚的棉工衣好像窗户纸似的,寒气直透进骨头里去。然而,古存义毫不动摇。他觉得,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石油工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畏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任务完成好。他一根一根地查,一字一字地对,60根钻杆查到头。上百个数据对到尾,查出了4根错了序号的钻杆,及时把它们调整过来。

  他第三次回到值班房时,虽然冻得几乎走不成路了,但心里好像打了一次胜仗那么高兴。

  【换螺丝刀】

  1965年的一天,工具房李师傅到各班组发放工具,来到车工侍广州的车床前,看到那把螺丝刀太阳了,就给他换了把新的,把旧的收走了。可是等他刚回到工具房,待广州就急三火四地赶来,把那把新的交回来,非要把那把旧的换回去不可。老李从柜子下边的木箱里把那把旧螺丝刀拿出来,仔细打量起来;这把螺丝刀,刀头已经短了半截,磨成扁的了,木把油漆已经剥落,就对他说:“旧成这个样子,不能使用了,使那把新的算了。”侍广州说:“不,我这把旧的还能用,我再来换也不迟。”李师傅还是不想换。跟来的徒工也说:“这把螺丝刀是我师傅的心尖子。我们好几次要扔都没扔掉,你还给他吧!”

  侍广州是总机厂加工车间二工段的车工,对车床和工具特别爱惜。本来一把螺丝刀在当时也就值两三角钱,使坏了换个新的也是平常事,可侍广州却认为不平常。他说:“工具不分大小,都是生产中需要的,国家把一把螺丝刀交给我,我就要充分使用它,让它在生产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他1962年领的一把螺丝刀已经用了3年还在用。每当刀刃磨秃了,他就用锤子砸扁,磨平,打出丸口,继续使用。3年中,磨秃7次,他砸了7次,虽然只剩一半长了,但还和新的一样好用。徒弟们看见他一天干活就够累的了,还得花时间修理螺丝刀,很心疼,就对他说:“换把新的得了,别费这个劲了。”待广州说:“办工厂也像居家过日子,能省点就省点,决不能大手大脚。”有个徒工曾偷着给他换过一回,惹得他发了顿脾气。

  这一回又没换成,还不知用到什么时候呢。

  【让表】

  1965年入冬后,一二0五钻井队打的几口井,最大的井斜点都出在二班。保证打井的质量就要勤划眼,现在的问题是划眼时间不准,时间少容易造成井斜,时间长了,又影响速度。司钻老赵没有表,每次划眼得靠别人提醒。一会儿架工喊:“还差30秒!”本来就提心吊胆的赵师傅,让大家一喊就更紧张了,有时一慌神还溜钻,把他急得团团转。

  这情景,转业战士杨兴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天上班前,杨兴德把自己的新手表摘下来递给赵师傅说:“你戴上掌握划眼时间吧!”赵师傅高兴地接过手表,刚想戴上,却摇摇头又给杨兴德送回去了:“还是你戴吧,我毛手毛脚的,碰坏咋办?表挺贵的。”杨兴德说:“一导体表再贵值多少钱?一口井值多少钱?再说,表坏了是我的,井出了问题国家要受多大损失,你算算看!”

  赵师傅听了这话很受感动,只好戴上这块新手表打钻,按时划眼,保证了井身质量。

  让表的故事在队里传开了,可杨兴德却若无其事。同志们称赞他时,他只是笑笑说:“质量上去就好,我只不过尽了点党员应尽的义务。”

  【找螺丝】

  1965年元月的一天深夜,天气很冷,采油三矿四队上零点班的女徒工黎邦友,擒着闹钟从井场测完气回到值班房,手脚冻得麻辣辣的。正当她搓着手想暖和暖和的时候,突然发现闹钟上少了一颗豆粒大的螺丝。

  “闹钟上量油、测气的工具,是采油工的武器,一个零配件也不能丢啊!”小黎想到这里,不顾寒冷,急忙推门出来,冒着严寒去找那颗小螺丝。

  漆黑的夜里,黎邦友打着手电在井场上反复找了3次,浑身冻得直打颤,也没有找到,她着急了:“难道真要把问题交给下一班吗?不,不能,我一定要找到,”这时,师傅们干工作严细认真的动人事迹蓦地在她脑里闪现出来,她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为了找一颗螺丝,老师傅硬是把土扫起来,一点一点地筛……

  黎邦友第四次找螺丝时,外面风更大,井场上的冰雪结得更厚了,她半跪在测气管线旁,把手伸到管线下面,仔细地摸,后来她索性把管线下面的浮土都扒了出来,用手一点一点扒拉,用电筒细细的照。天快亮了,手冻僵了,她覆盖于找到了那颗豆粒大的螺丝。

  黎邦友常常这样告诫自己:“要继承三矿四队的严细作风的事例,何止这一颗螺丝钉,还有“一张报表”、“一个字”等许许多多关于“一”故事。

  【一滴油迹也不放过】

  1965年4月的一天,青后徒工姚希先来到水电指挥部变电站上夜班。一上岗,他就按照要求,认真地进行巡回检查。突然,他在电容器室的电缆沟里发现有点油迹,就像边防战士在国境线上发现一个可疑的脚印一样,立即跟踪查起来。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