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创业故事(21)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6:04  新浪财经

  有一天,中队长刘玉春来到了拌灰组上岗,发现有一锅沙浆配错了,和润性不太好,可桃浆的力工老苏看了看,挑上就走。刘玉春截住老苏问他为什么不检查,老苏笑着说:“人家拌灰挺累的。老是老同志,何必闹那个红脸呢?”刘玉春当即就批评老苏不该只顾情面,不讲质量,要求他以后要对质量负责,认真的检查,并出主意说:“你动真格的试一试,看谁敢发火?”

  沙浆好坏直接影响到房屋的建筑质量,为杜绝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沙浆上墙,九中队曾几次规定,挑浆的人必须对沙浆标号进行检查,发现有问题就返工,可是这一关总是卡不住,为此已调换好几个挑浆的力工,这不,连敢于严格要求的老苏也松下来了,这到底是咋回事?第二天刘玉春又来到拌灰组上岗,为便于了解情况这次没露面。他从旁观察,发现拌灰小组长小常忙三火四,不一会就把沙子斗数量错了,这回老苏没含糊,立即给他指了出来,可小常却满不在乎地说:“天天都这么干,还能错,你查查看!”老苏真的一斗一斗地量起来,小常在事实面前有点慌,他说:“怪了,怎么会错呢?”事后,老苏对老刘说:“老是靠撕破脸皮也不是个长远的办法。再说总返工也耽误进度啊!”刘玉春也看出来了,问题在于拌灰组对沙浆质量不够重视,不从这根子上解决,光靠检查来卡是不行的。

  第三天,刘玉春又来到空上岗上班,他和小常一起劳动,发现小常开始很认真,配合比量得很准。但过一段时间就不注意了,又把沙子斗数量错了。老刘及时提出来后,小常说:“昨天老苏就给我提出过,我当时脑子有点热,不大虚心,还没跟你说呢。”当看很多人的面,刘玉春没批评他,重新量过又接着干,等沙浆供上使用时,老刘把小常和老苏叫到一起,3个人在一旁开了个小会,他给小常讲了保证沙浆质量的重要性,讲了怎样认真按百分比标准配料。诚恳地对小常说:“工作难免有错,只有思想上重视才能按要求办事,老苏检查就是为了把住质量关,咱们可都要负起责任来呀!”老苏也接茬说:“过去怕你想不通,我有时要求不严,今后咱可一点也不能马虎了,”小常感动地说:“你办和查。无论怎样查我都欢迎,而且保证小组4个人全欢迎”。

  小常认识提高了,其他人思想通了没有?真能全欢迎吗?第四天,刘玉春第四次来上岗,帮助他们打扫地,他看到小常干得很认真,很仔细,可快到午间时拌灰工老梁多量了一斗沙,把配合比搞错了。这回没用中队长出面,小常召开了现场会,他对老梁说:“这事不怪你,我过去就不大重视,要求不严,讲是少,今后咱们都重视起来,错了就改,并且要欢迎老苏检查。”老梁不大服气,当面没说什么,过后说:“这玩艺,说重要就重要,说没啥也没啥,我看差不离就行了。”

  午休时间,刘玉春找老梁唠嗑,他说:“你说不重要,道理在哪儿?”老梁说:“砌这么多墙,我没见因沙浆配合比不对裂了的!”原来是老梁不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刘玉春就详细地给他讲解起来,最后他说:“这都是经过科学试验的,你多量一斗沙,沙浆的标号小了,强度不够,墙的寿命就要缩短,能用100年的,可能只用80年,这严重后果几年内看不出来,但后患无穷,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老梁点头称是,

  刘玉春第五次去拌灰组上岗,观察一上午,拌了9大锅沙浆,配合比一点也没错,当晚刘玉春在全中队长会上表扬了他们,打那以后刘玉春又抽查了5次,再没发现有错,而且亲眼看见老苏、小常作过4次检查,两人都是严肃认真,心平气和。

  【书记“兜风”】

  1987年年初,采油八厂矿建办党支部书记苏光忠上任,没几天就坐上车出去兜风,今天从高台子跑到萨尔图,明天又从高台子跑到让胡路,后天又跑到银浪,一路观风望景,可真够风光的,书记一上任就坐车兜风,有些人不理解,但细心人看出来了,他一不去外地,二不上公园,专门跑有物资供应仓库的地方,这里一定有名堂。

  不几天,书记“兜风”的谜底就揭开了,原来是矿建办每天雇五六台车拉运建筑物资,签订合同时,9条常用运输线的里程都是按客运里程计算的,没有实地踏查,存大不少误差。“双增双切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别看一条线路一天差几里,天长日久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于是他亲自坐车实地踏查,测了八厂所在地——高台子到萨库、让库、银浪仓库等7条常用运输线路的实际里程。结果原合同上线路的里程比实际里程多了13公里,这样一台车每天就要多付出8元多钱。

  书记测量后,矿建办与运输承包单位协商重新签订承包合同,每月为企业节约运输费2421。6元,1年就节约近3万元。

  【厂长吃馒头皮】

  1986年10月7日早7时,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厂长关兴武来到食堂,他查看了饭菜质量,检查到餐厅卫生,又同工人们交谈,询问大家对改进伙食的意见,忽然,发现一个青年工人的饭盒旁堆了一些馒头皮,就走过去俯下身和蔼地说:“小同志,这馒头皮不好吃吗?我就愿意吃馒头皮,还是精粉的呢,扔了多可惜。”说完检起一块馒头皮吃了起来……那神情真诚坦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在场的工人被厂长的这一举动感动了,那青年工人羞愧地把其余的馒头皮收回饭盒,吃了下去。

  关兴武厂长是从会战中走过来的人,深知今天的条件来之不易,更懂言传身教的作用,过后,工人们联想到他做过的一些事,编了句顺口溜:“关厂长他没架子,运动会上扛旗子,歌咏比赛抬台子,食堂里边吃馒头皮子。”

  【地下警察】

  1960年11月的一天早上,井长贾世安按照老习惯一上井就检查资料,他发现这口井油压上繁荣昌盛,套压下降;产量上升,油气比下降,赶忙爬到采油树上去听,哗哗地流油声也比平时更响,是什么原因使油井发生了变化?他把全井组同志叫来一起检查设备,从早忙到晚,也没查出什么异常。

  既然设备正常,那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回队的路上,贾世安还苦苦地恩索着,遇见问题就动脑分析,这是他当井长以来养成的习惯。

  贾世安是1959年转业的战士。1960年参加石油大会战到采油队工作,队里叫他领3个刚转业的战士管一口油井,他想,我一个“徒工井长”领仨转业兵,全是“白帽子,”这井可怎么管?在一次先进生产者会上,听了油井分析能手姜岱冬怎样管地下的发言,使他明白了“采油工人岗位在地下,斗争对象是油层,”不能光围着绞车转,让井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取全取准资料,学会油井和地层分析。回来以后,他带领全组办“地宫”,搞事故预想,取全取资料,大搞油井分析,这样,他慢慢地成了油井的主人,井上一点小变化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今天,他又及时发现了报表所反映的问题。

  回到宿舍,贾世安打来饭吃不乍,上了床睡不着,他想,技术员说随着油田开采,油层压力要下降,这口井地层压力怎么啬了呢?他突然想起领导说过油田开始注水的事,会不会是注水发挥了作用呢?贾世安把被子一掀,马上往队部跑,第二天又上矿场,指挥部,最后找来试井队,经多方验证证明确实因为附近注水井注水见到了效果,使这口井油压上升,产量增加。

  注水见效,给组地下分析增加了新课题。贾世安和全组同志为了把井管好,同地质部门密切联系,坚持按时测压,为了量油准确,还搞成了浮漂和玻璃管双保险量油,贾世安经常整夜守在油井上观察油井的变化,随时进行油水上观察油井运动情况分析,遇到问题就及时解决,这样,这口井连续安全生产400多天,在第一次五好油井检查中就被评为“五好油井,”贾世安也成了油田闻名的“地下警察”。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