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现在全球的经济仍然在下滑,虽然我们说受到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信心受到的影响很大。这边打了半天的气,那边美国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大家信心又下去了。另外对外部门影响是大于我们原先的估计。再有就是说,国内资金很多,到项目上的钱比较难落下去。
主持人:如果刚才您说的六条都能够实现,“保八”的任务可以实现吗?
李扬:那我有信心到九。
主持人:我想现在不光合肥,很多的城市都在面临急转的形势。合肥我知道在这两年应该是经济的刚刚起飞,合肥的经济增长应该说是赶上了上一轮经济周期的尾巴,但是刚刚起飞就遇上下雨天,现在可能要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这样的话会不会影响你们合肥未来发展战略整体的规划?
吴存荣:我们市委市政府也根据宏观经济受的影响,结合合肥自身的情况做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我们觉得机遇还是大于挑战。有利条件还是多余不利条件。对今年保增长还是有信心的。
主持人:有没有哪个机遇是今年新出现的?
吴存荣:比如说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在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政策优势在强化,我们合肥市本身就是科技创新基地,又是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的占有份额比较高。在政策方面,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方面,对我们非常有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大对我们主导产业工程机械这个产业也是一个机遇。国家推进的家电下乡这个项目,像我们合肥实际上是家电城,我们合肥家电产业占全国家电产业的三分之一,从一二月份看,情况还非常不错的。这是主导产业化的市场。
二、我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9.6%,我相信这个数字在全国来讲是高的。而且高于08年下半年的增长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9%,其中制造业仍然增长了65%,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大的不利的背景下,我们增长速度比前年放缓,但不会很低,相比其他城市,可能仍然要好一点。
主持人:看起来好多这样的机会,甚至一些中央的政策都是为合肥量身定制立的。
吴存荣:这到不一定,我们合肥前几年推进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符合中央的政策。比如说依靠科技创业来推动新兴工业化的发展,我们05年国务院已经批准合肥为科技创新试点市。同时我们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实际上是调整重要的方法,这是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的。还有我们正在推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乡的发展,都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往往我们大的宏观经济的项目,正好也在国家这一轮的保增长我们运用比较多的。
主持人:从吴市长的话里我能感受到一种信号,虽然你们只是赶上了上一轮经济周期的尾巴,但是你们显然对上一轮经济周期更了解。
吴存荣:应该说我们还是有机会更多一点,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弯道超越的现象。
主持人:您的意思在弯道超越的过程中,合肥是个内道。
吴存荣:也可能是缩小差距的时候。
主持人:您的这个判断会启发很多后发的城市。
主持人:刚才说了,李教授本身是安徽人,所有经常回合肥进行调研。对现在的合肥和过去的合肥都是非常的了解。您的观察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合肥的机遇是否依然存在?
李扬:首先我和认同吴市长的说法。我已经注意到这些措施和别的地方相比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我们是科技立市。我特别想强调这一点,此次危机大家看起来是金融危机,事实上是一次实体经济危机。实体经济因为发生危机是因为整个经济没有创新活力,创新活力的丧失在本世纪初。经济整个过程是有科技、科技产业化、大家创造企业、然后金融才能繁荣,繁荣整个经济才能繁荣。这个链条倒回来作为全球总体来说,就是创新动力不够。我们现在等待更大的科技改革。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并不需要所有的站在前沿上,发达国家做过事我们还可以再做,不管怎么样科技领先是第一位的。我提醒大家注意,看中央政策的时候很多,其实就三类:
一、经济刺激措施。
二、十个产业重整计划。和西方国家相比,不是简单的让你火起来,基本上是一个瘦身计划。要产业结构调整、要行业调整、要坚定重组。
三、十六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全面启动。
我们看到了其实整个问题追到最后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意思就是说,眼下我可以完成发达国家过去完成的任务我可以保持一段增长,但是中国总是要走到前沿上的,到那个时候就需要有科技创新。整个国家的计划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如果这样,合肥是国家的创新型科技城市,很早就被保持,没有被挑战过。万人中的大学生比例我们是最早的,当然我们城市相对小。合肥这几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天下边我看了科大恒星。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经济才会有持续的增长。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而且今天了解到,合肥市政府为了使得这样一些科技从实验室变成产品、产值,做了很多非常独有的工作。比如说建立科技平台,挖掘合肥的科技潜力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二个很重要的六条,最后一条是全民创业。我从经济学的角度说,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当然科技是基础。科技基础需要有创业精神的人去把科技变成产品、变成市场、变成产值,中间就需要创业,我在安徽大学读本科生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书,有一句话“美国人的事业就是办公司”。这是他的成功之秘诀。现在我觉得政府鼓励“创业”,不管大小,当个老板,为经济增长做贡献,非常有独到的眼光。
要说问题,我也觉得,投资规模上的非常快,投资需要承载,人口和我们的企业增长速度,和我们估计中的产业转移中的速度和我们估计中的产业转移的速度是不是能够完全一致。
主持人:虽然合肥依然保持着比较快速的发展,刚才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毕竟很多的设计是按照全球的经济包括中国的都在高速增长这样的前提设计的,当然外部环境出现了变化之后,我们是不是要调整一下之前所发展的战略?
吴存荣:我们也在及时的调整。因为外部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整套的支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投资。支持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我们每年调整一次,调整他的方向。我们现在重点投入培育企业信心产业,支持企业搞技术改造、更新改造,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中,支持那些企业搞自主知识产权,研发那些企业,迅速的做大做强。我们又出台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50条政策,同时还出台了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的50条政策,这些政策体系,是在宏观形势的变化下不断调整和完善。市场信息是瞬息万变的。我们政府的职责就是发挥我们政府,调整机制的变化,不断的调整政策,引导企业按照我们正确的方向去运行。
主持人:刚才李教授说,现在的合肥包括最近几年的合肥都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脚手架。我想,之所以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是希望未来几年能够引入很多的投资,有很多的工厂能够进入,所以你们建了很多的经济开发区,包括滨湖新区这样的新区,作为未来发展经济承载的区域。如果在未来几年这样的投资减少了?会不会使这些区域出现空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