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八届中国管理100年会首场论坛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 16:40  新浪财经


  再来看体制改革。

  在1992年之前,中国主要是通过非国有部门的发展来降低国有部门的比重。前15年,我们假定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我们的思维是扩大企业制主权,我们把这些做法统一叫做承包制。1993年之后,我们开始实行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用中国的说法叫做股份制改造,此外还有各种各样其他的名目。大致来讲,这一过程大致经过了3个5年。

  第一个5年是1993年到1997年,县级以下的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这里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山东,某县的15家企业都卖了,所以这个县有一个称号叫做“全卖光”,还有一个县是送出去的,所以叫“全送光”。第二个5年是从1998年到2002年,这五年中,所有的企业都在进行大的改造。第三个5年是2003年至2008年,这五年的特点是特大型企业的改造,其中包括了几十个大的国有企业,像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中人寿等等,全部上市了。还有三大国有银行全部引进战略投资,或者在境内外上市,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变革。同时,我们成立了国资委,对于国有企业进行了战略性的继续调整。

  我们来看一下《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体制改革文章的统计。这条黑线代表关于承包制的文章,紫线代表关于股份制的文章。大概1992年之前,文章的发表更多的是谈企业怎么进行承包制,1993年之后,紫线上升,媒体开始大量地发表关于股份制的文章。

  再下一个图,紫线代表的是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我们看到1993年之后,中国人在研究国有企业的时候,才开始谈论产权制度,而在1993年之前,我们很少谈论产权制度。所以,国有企业的转变,是在1993年开始发生的。1992年之前,所有的改革证明了一个结论:在国有企业的范围内,所有的招数都使尽了,但是没有办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1993年,企业开始转向产权制度的改革。

  我们再往下看一下有意思的统计。这个图统计的是国有工业企业在整个的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可以看到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工业产值87%都是国有部门生产的,之后一路下滑,到了2006年,国有的工业产值只占总产值的9.7%,也就是说90.3%的工业产值都是非国有部门生产的。

  国有职工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1978年的时候是6000万,到了2006年的时候,城镇就业人口当中,国有职工只有22.7%,而非国有达到了77.3%。1978年,国有工业企业有8万多家,2006年只有2.5万家,在数量上大幅度下降了。

  这些图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现在吃国家饭的人,只有44.2%在企业工作,而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吃国家饭的人80.2%都在企业工作。所以,过去30年里,吃国家饭的人的增长是在非经济部门。政府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改革初期是400万多一点,而到了2003年达到了1000多万。所以,政府部门是人员增加最快的一个部门。

  这是我们给大家看到的企业制度的改革。

  我们还要给大家讲一下私有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这些非国有的,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私有企业的发展,中国的改革不可能如此成功。

  我把中国的企业家划为三个代,每10年一代。我们从一些中国富人的排行榜可以看出,第一代企业家55.3%都是农民出身,再加上一些港澳同胞或者移民,大体占70%。1988年到1997年创业的人,72%是国有官员,都是政府企业出身的人。第三代基本上都是海归和科技人员。所以,归纳一下三代的中国企业家的背景,三代人各自特征明显。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