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安全战略论坛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18:53  新浪财经

  政策倾向的革命,要求政府系统的干预经济,大家也知道,系统的干预经济的时候,政策选择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明显的秩序安排。他是讲货币最重要,财政最重要,货币也重要。所以他把货币政策作为服从于财政政策来安排。在这样的理论政策指导下,可以说西方经济走出大危机之后,经历了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初,20多年的黄金时代发展。到了70年代,三年以后伴随着危机的发生,整个西方主流经济的成本一级各种矛盾迅速上升,这时候的主张和政策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和局限,经济当中出现了次债。这时候产生了货币也重要的情况。

  带着这种检讨,人们强烈的印象货币主义经济资本主义为基体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活跃起来,货币作为代表的典型。在这种主张经济自由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样的一种政策指导下,从上个世纪70年代逐渐走出了这个陷阱,一直到现在30多年,产生了西方经济近30年的持续稳定的发展,特别是与美国经济作为代表。我们现在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慢慢从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时候人们重新怀疑和减少这种货币政策是不是没有问题?是不是有更大的局限性?是不是需要改造?在这个改造过程中大家注意到了各国的旧世纪法有着普遍的一个特点,政府的大量的财政支出,对银行、市场,各方面增幅它的流动性也好,增加他的抗击打的能力也好。现在流行着一种看法,30多年货币政策惹祸,现在让财政政策来买单。这就给人一个新的启发或者一个认识。这个时候30年河东,30年河西,二次大战财政最重要,取得了20多年的繁荣,出现了问题,货币政策从70年代到现在,活跃了30多年。现在出面来挽救货币政策造成的危机和风险。到底是不是这样?这个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

  我们讲从政策发展的时间历史来看,我们现在是不是到了要系统地检讨货币政策的这种做法?这是从实践上看,经济上看,从理论上看,大家知道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采取的货币政策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什么思想?货币政策的采取,它主要是通过不断地降低利息率,不断地降低利用资本或者是货币的代价或者成本,把更多的项目和投资吸引到经济生活中来,通过这种吸引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这样实现了它30多年稳步的发展。这种发展背后正所谓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请货币政策在长期当中起到了支持和带动国民增长的功能和作用。这种功能和作用背后隐藏着一个风险,经济持续地扩张和增长和资产的质量不断地增长,酿成大祸的根本原因。通过利用利率来刺激投资和需求。怎么办?降低利率,原来的利率12%,12%就意味着什么?一个投资和项目,赢利能力是11%或者是10%,或者是9%,12%以下这个项目就是不可行,经济可行研究的报告就是属于不可行。银行这笔投资和贷款就不应当支出,不应当发生。如果我现在把这个利率降低,降低到10%,那原来11%的项目,在12%当中是不合格,不能定向的,现在可以合格,可以立项。我觉得经济还不活跃,经济再往上加,降到7%,原来的9%、8%,是不合格的,现在是不仅合格而且大逆可转。让持续稳定不断地降低运用货币和资本的成本。把竞争力本来不强的市场预期收益率不很高的项目的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不是十分突出的项目纳入到经济生活。让它成为有利可图的项目。

  你的发展越快、越持久、越大,前提的背景就是进入你发展内部的和范围的赢利能力和竞争性、生产质量持续地降低了。持续降低的这个资产质量怎样能够让市场繁荣?有一条,只要我持续降低门槛,不断进来的劣质资产,虽然是劣质的项目和资产,只要社会有需求,价格是看涨的,我的经济就是繁荣的。我们说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象美国次债危机的发生,它的基本思想和西方30多年统计的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完全是一个逻辑。它当时为什么带动经济发展?拉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给予它的市场需求?怎么办?首先是银行对贷款者的资格放松条件,次债,带给你的就是次品,叫次债就是属于不合格的。按照我的条件是不能给你贷款的,现在繁荣经济就是把贷款放松,原来不合格的现在让你合格。寻求市场需求,然后去买房,造房给他,给他之后他对次债危机,当时他是采取2+28,我要求他,当时既然是次债,我给了你比较好的条件,回报比较高,利率比较高,这样下来有一个问题,美国当时它通过两部法,一部是家庭住宅法,把信息输入,使银行带给你的风险尽量地减少和锁钉,使银行乐于贷,敢于贷。通过社区再投资法,进社区改造,为什么?低收入层,为贫民盖大量的房屋,推广经济适用房的设计。培育出需求的市场,次债来了,来了以后放在这个产业,这里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房子的价格要持续化,从1973年到2007年,美国的房价涨了400%,73年是100,到2007年是400,美国的物价总指数涨了300%,也就是说物价涨幅始终低于房价,房价再涨意味着市场需求再扩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