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国祥:中国三农问题解决之道(1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12:10  新浪财经

  主持人马洪涛:

  但这个服务业可能不仅仅是像餐饮服务员,像保姆,像一些比较简单的劳动。

  李国祥:

  那是,有一些服务产业农民可能是进入不了,像金融业,那肯定是要通过专门训练,要非常高的专业人才。

  主持人马洪涛: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想我们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应该是把这个大门更多地向农民,向进城务工的农民敞开,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这才是能够保证农民增收的一个增长点。

  李国祥:

  我们整个农民将来以后他要增收的话,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一个方面,他们去打工,另一个方面,服务业当然有很多非正式的就业,在我们国家主要就表现为他可能是家庭经营,非农产业经营,目前来看可能通过这样一些途径。在国外他们主要是家庭,在企业,或者他是一个中小型的企业,很多都是通过非正式部门来解决这样一个就业问题。

  主持人马洪涛:

  但是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很少有中国这么大量的农民存在,所以可能中国除了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之外,可能更多的他研究国内自己的问题。像李教授这样研究农业问题的专业越多越好。

  李国祥:

  这个大家都在探索,解决中国“三农”问题首先当然你可能核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只有农民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整个“三农”问题才能根本性的解决。

  主持人马洪涛:

  其实有一个好的变化,我觉得对于农民务工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变化,就在于很多沿海企业现在在往内地转移,特别是转到了像安徽、四川、江西这些劳动力的输出大省,其实转到这儿以后我觉得可能会有些好的变化,第一,农民不用跑那么老远去沿海地区打工,第二个,他可以因此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比如交通的压力会减小,比如留守儿童会因此减少一些,这个变化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去努力地推进。

  李国祥:

  我们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在沿海里面他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多虽然是在东部,在沿海关门了,但是在中西部他们又开展营业了,所以说企业这样一个转移必然就会带来劳动力转移这样一个方式的转变。

  主持人马洪涛:

  这样一个机会我觉得如果说中西部的省份,地方政府能够想办法把握住这样一个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不光是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在当地实现很多农民的就业。

  李国祥:

  应该是这样,这个方向应该是好的,但是我们也特别要注意在中西部吸纳东部企业的时候,有一些是环境问题,因为沿海发达地方他们在发展以后对环境质量要国越来越高,这些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东部,在沿海,他们的环境不达标。我们在吸引这样一些企业去投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开始起步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要求,一定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我们现在发现,或者很多地方的农民抱怨,或者反映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地方企业是多了,但是我们这个地方环境质量下降了。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