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国祥:中国三农问题解决之道(11)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12:10  新浪财经

  李国祥:

  希望是这样,当然我觉得最终我们得通过法律,通过完善这个制度,通过组织创新来实现这样一个平衡。我们不能指望这个资本,但是我们可以在市场里面往往都有一个平衡的力量,如果市场里面没有平衡的力量,当然我们农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护,市场里面最终它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的力量的。这样一个平衡的力量一旦形成了,我们的农民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大资本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么整个产业这种发展就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主持人马洪涛:

  我们过去一直说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可能关键是减少农民,这也是李教授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现在我们又看到一个新的变化,过去很多农民是通过到城市里面打工的方式来减少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但是现在一个新的变化,在沿海地区很多制造型的加工企业,也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现在普遍出现了一些经营不太景气甚至倒闭的状况,这样一来他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减少。很多农民又不得不再回到农村从事以前的产业,对于这样一种转变,好像在距离我们减少农民的目标越来越远。

  李国祥:

  每次经济走向复苏的时候都会出现农民工回流的问题,这在中国也是表现比较明显,这在所有的国家都出现这种问题。我们现在的经济应该说通过宏观调控,我们有一些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现在一个是国际上的出口市场需求下降,另一个方面,我们前几年劳动力供应偏紧,劳动力的供资力就上涨的幅度比较大。现在宏观调控一些企业的执行力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农民工回流,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暂时的,是不影响整个主流的。

  主持人马洪涛:

  主流是什么?

  李国祥:

  主流应该来说我们农民工他会到城里,或者到非农产业里就业。

  主持人马洪涛: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大家的评论,就是中国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未来的路可能会越走越窄。

  李国祥:

  这个应该说我们在工业产业里面可能劳动力他的需求很可能会达到一个饱和,但是我们看发达国家他们现在劳动力就业结构,他们60%以上在服务业,所以说等到我们工业化劳动力饱和以后,很可能我们大量的劳动力,他的就业很可能是在第三产业。

  主持人马洪涛:

  你觉得第三产业的崛起对于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来说是一个机会,但是也要提高农民为服务业去服务的一个素质。

  李国祥:

  服务业我们现在的需求量是不断的在增加,当然了,我们随着这个国家里面第三产业发展如果是到了一个黄金时段,我想我们的农民通过适当的培训,进入这个产业应该来说问题不会很大。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