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国祥:中国三农问题解决之道(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12:10  新浪财经

  主持人马洪涛:

  一直以来土地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这是基本国策的问题。那么在您看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这个方向是肯定正确的,但是它又可能会不断挑战我们保护耕地包括法律上的一条红线,当我们改革的方向跟这个红线出现矛盾的时候有没有必要去调整我们的法律?

  李国祥:

  应该来说这个红线是不能冲破的,我们一定要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大于一切的,如果没有粮食安全,你整个国家都不稳定了,或者整个国家都没基础了,你还谈什么产业发展呢?所以说我们应该通过保护耕地的前提条件下,我们并不是没有土地来发展养殖业,我们在调查当中,有一些地方用这个土地发展一些工业化的污染项目,他愿意,但是你让他发展规模化的养殖他就不愿意,所以地方政府的利益问题,工业项目地方政府能分到财政收入,能分到税收,但是如果发展规模化养殖农业项目他没有税收的,地方分不到,所以地方政府对可利用的土地来发展养殖项目他不干的。

  主持人马洪涛: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在这个事情上地方政府是没有积极性的,因为跟他的利益是相违背的。

  李国祥:

  我们在调查当中就发现,如果你的污染问题不解决,农民不愿意规模化养殖在他这个地方发展,地方政府也不愿意你在这个地方发展。

  主持人马洪涛:

  农民考虑的是污染问题,政府考虑的也是收入问题。

  李国祥:

  对,地方政府就是财政收入的问题了。

  主持人马洪涛:

  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怎么能够让地方政府也能够对这件事情有推动的作用?

  李国祥:

  地方政府要想解决的话,可能最终还是要通过国家里面制定一个合理的转移收入这样一个制度,如果是每个地方都是自己来赚税收的话,来养活自己的话,整个中国的经济布局可能就非常不合理了。我们都来搞这个工业项目,哪怕是污染项目,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怎么办?同时,大家都在搞低水平的重复的一些工业项目,你的生产能力会不会过剩,这也是一个必要的调整。这里面我们有一些调整可能是政策因素,有一些调整也是合理的,是压缩我们的过剩的生产能力。

  大家都来搞工业项目,肯定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所以从整个全国来看,一定要有一盘棋的思想,有人搞工业项目,有的地方必须要搞农业项目,搞农业项目没有地方的税收收入,中央里面要通过转移收入这样一个手段,来把这个问题解决,让地方政府发展农业项目他也能够得到甜头,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马洪涛: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