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过程还是重结果(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4:20  新浪财经

  我们过于重视“内行领导内行”,但在美国,科研组长很多就是“外行”。在纯粹强调“内行领导内行”的情形下,如果要评价研发人员工作,我没水平,怎么评价人家呢?就要找一个技术水平最高的人来当组长,即“权威”,他才可以给下属“打分”。再看“外行领导内行”,当研发人员发明出一种产品的时候,他自己须证明自己的产品是一流的,因此,他就会写很好的可行性报告,做出很好的模型,还要对产品进行一遍一遍的测试,最后再告诉这位“外行”领导:“我的产品有多好”。这位“外行”领导用什么眼光来评价呢?他首先是个普通消费者,他会更多地从消费者、市场的角度来判断,超脱技术人员的固有思维,可以对产品进行更全面、更客观的判断和分析。

  陈:我国许多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追求“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甚至把“填补世界空白”作为产品的首要研发目标。过于相信奇迹,崇拜奇迹,“四两拨千斤”。我们总是希望快点创造出一个高科技产品,把它拿到市场上去赚钱,而不重视把研发的规律和特性提炼出来,不重视市场需求与产品的持续竞争力。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把新产品开发出来就行”,这样研发、生产出的新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往往不具有持续的竞争力。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程序,你连怎么维护、改进都不知道,到后来还得全部重新来过,事倍功半。

  郎:许多企业往往放弃管理控制,忽视项目的研发规律,把注意力放在新产品的最终状态上。这种思路导致企业仅关注产品最终结果,忽视项目研发的规律和研发状态管理,甚至认为加强项目流程的管理与控制是一种多余活动,从而使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过程处于自由活动状态。

  由于高新科技产品知识的隐含性,由于研发人员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必然导致产品在性能、品质和可靠性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组织结构要适应科技产品的特点,包括层次分工要明确,测试与验证有足够的投入。

  陈:注重不可行性分析法,在研发管理中的运用十分重要。不可行性分析首先就是对可行性的反向、逆向思维,是对可行性分析最重要的补充。不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决策的困难因素分析、带来的问题与风险。我们要实施新项目或研发新产品,通常习惯于制作一个前景如何乐观的可行性报告,吹得天花乱坠,没有准确、科学的实证和数据分析,拍脑袋,不经过大脑严密审慎的思考。不可行性分析就是要从最坏的可能性出发,不放过任何细微环节的思考分析,对最有可能出现隐患和漏洞的细处,对最容易粗枝大叶、所谓“保证没问题”的部分进行逐一论证、怀疑,地毯式搜索每一个角落。对于创新这种具有高风险性、不确定性的活动而言,不可行性分析法更具有实质意义。忽视不可行性分析的论证注定是残缺的。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计划到2005年把上海建成亚洲金融中心,上海市随即成立了两个班子,一个论证上海可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一个论证上海在10年内不可能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不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它通过对资金拥有量、流动量、经济开放程度、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上海要获得某些条件还有相当难度。最后,尽管经过反复权衡,不可行性报告未被采用,但是它对决策者全面考虑上海的发展很有帮助,它提醒决策者,上海要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必须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郎:要建立高新企业持续的竞争力和研发能力,必须注重过程控制,必须用制度取代“大拿”,建立“麦当劳式”的工序研发模式,依靠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要改变传统的研发理念,面向研发而不是面向科研,面向项目管理而不是面向产品,面向过程控制而不是面向结果,面向技术储备和积累,而不是寄希望于机遇,面向研发规律而不是追求研发进度,这样,才能建立正确的企业研发战略和研发组织结构,才能真正出现“中国的微软”。不仅研发管理如此,其他各种项目的管理也应借鉴研发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

    陈鸿桥:《16节科学管理课》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