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过程还是重结果(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4:20  新浪财经

  二是研发人员层次高,研发效率低,科研产品少,博士、硕士学历者比比皆是,但发明创造却不多。

  三是产品多瑕疵也多,维护服务压力大。这与我国高新科技企业重创新、不重测试有关。在国内所谓的测试大部分是由研发人员自己测试,而非由独立专业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四是 “老板给员工打工”的奇怪现象。高新科技企业过分依赖研发人员,总是担心他们跑掉,想方设法笼络。由于我们不重视制度的建立,大部分企业片面强调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到创新管理与技术研发制度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确保技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作用。

  陈:调研中我们发现有六成的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却只有四成的企业重视技术积累,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持续竞争力必须依赖一个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有了技术积累才会创造出持续竞争力,而技术积累本身就要靠立规矩、建制度,需要一代代技术人才前赴后继、上下传承。

  郎: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西方的高新科技企业是利用“麦当劳”这样的工序研发,而国内公司的研发却类似中餐馆的研发模式。我们的研发人员也像中餐馆里的大厨一样,做研发就像是炒菜,而不像在搞高科技。于是我们看到:在中国餐馆(高新企业)里,①老板给大厨(研发人员)打工;②炒菜(做研发)没有标准化的工序,迷信大厨(研发人员)的手艺;③大厨(研发人员)的手艺(技术)直接影响餐馆(公司)的成败,大厨(研发人员)走了,餐馆(公司)就可能关门;④餐馆(公司)无法积累、不能复制大厨(研发人员)的手艺(技术)。这样,中餐馆(高新企业)总是达不到如同“麦当劳”(微软)的全球性企业规模。我们要将中餐馆式的研发理念转换成麦当劳式的研发理念。

  陈:我认为首先要形成的就是企业纪律化的思维。很多企业老总自己对于不讲程序、不讲规则习以为常。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虽然也有文档记录,但是文档的操作性都很差,难以形成历史性的知识积累。这是为什么?还是个纪律与规矩问题,大家都在随心所欲,认为少一点、漏一点没关系。一个没有纪律和程序的团队是难以发展成微软这样世界级科技企业的。

  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纪律的思维转换成工序。我还是以中餐馆为例。它可以借鉴“麦当劳”的工序。比如,我们可以把大厨炒菜过程分解,设计成二十道工序:第一道工序①切葱花,按规定好的标准切;第二道工序②切肉丝,也老老实实按要求切……下一道工序③倒酱油,别凭感觉,须用设计好的勺子倒满一勺;再下一道工序④调好一定的温度炒菜,规定炒六下就六下,不要多也不要少……每道工序严格按规定做,不一定非要搞什么创新。这样炒出的菜可能难吃,可能是大厨1/10的水平。但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有什么好处?——这样可以积累手艺!比如,炒出的菜端上桌,客人吃了说太咸,你回头可以少放点盐,如此反复,不断累积,不断改进,最后定出精确的分量,甚至可以输入电脑,形成电脑程式。这样到最后,你可能会达到大厨80%的手艺。每个小厨不可能都达到高水平,但经过标准化程序后可确保每个人至少能达到及格水平。这就够了。做到这一点,你还怕跑了大厨吗?你甚至可以像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开分店。

  麦当劳就是这样累积手艺的,它的分店开到世界各地,谁都可以做出麦当劳的薯条。“微软”也一样,从WINDOWS95到WINDOWS2000,其产品也就相当于“麦当劳”的汉堡。正是这一简单的思路,可以创造出当今西方的科技文明。

    相关专题:

    陈鸿桥:《16节科学管理课》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