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环境与发展:如何破解中国悖论实录(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 14:55 新浪财经

  江家驷:我们政府如果给我们不的鼓励,我们会不会更激发绿色产业,这方面我希望把他的问题再问,在国家来讲推动非常重要,跟国家的政策这方面可以刺激我们的绿色发展,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不仅是美国。

  杨鹏:国家政策总是提供惩罚和激励因素。

  周国梅:我想税收这块,环境保护部和相关税收部门一直在研究,研究不同的方案,包括独立型的环境税设置还有融入型环境税设置,这都是逐步要实施的。如果看08年国务院工作要点,可以看到,要逐步提高排污收费,这块我们在环境税收这块,还是在研究阶段,如果研究比较成熟的时候,会择机出台,目前还在对企业有一定激励机制的就是中国特色的排污收费,但是很低,很难提供激励机制。很多企业宁愿缴排污税。

  杨鹏:政策制定过程中,环境NGO怎么参与进去,针对企业的政策,可能企业不参与这些政策可能把握的不准。我们每年都写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法律制订的整个程序缺少相关人的参与,这样制定出来经常执行不下去。

  提问: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生,我想问,牛根生先生,杨鹏先生。我注意到关志华先生代表跨国公司,他谈到跟政府合作很多项目。跟大多数高校合作。我注意到牛根生先生讲的,还有王石先生谈到的他们做的都是在企业内部做的活动。请谈一下你们的想法。

  您提到了企业内部的行动,作为中国本土的企业,好像大家都没有提到与中国政府、高等院校合作。

  牛根生:这件事可能刚刚起步,我们的发电厂04年就开始做了,那时候国家没有提出环保、减排等等指标,企业按照先付的成本出去。作为民营企业也没有参与过政府的邀请或者要做什么,但我们企业正好把附近的荒山从农民那里买来,种上树,树还是他的。自己摸索的在做这些事,觉得这样的事好,只能这样做。作为国有企业可能跟我们不太一样,可能比较参与更多的政策或者法规方面的研究、讨论。作为民营企业,尤其是普通消费品的企业,这些事比较少,在我们落后地区可能这方面更新。按理说我们走的比较前,但您说的这方面事几乎没有,因为这些是自发的、主动的。

  王石:我回答两点,第一点,发言是角度问题,作为大学的研究机构参与当然是必然的,像万科搞绿色住宅我们和麻省理工、哈佛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国内的像清华、同济、天大,住宅建设、改进方面,它一定是国外国内的技术、人才一块往前推进的。而且万科建立广东住宅研究所之后,上海、北京,下面准备在东京一系列的推进。一定是这样做的,否则闭门造车,有相关的局限性。第二个问题如何和政府联手往前推进,这方面本身像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建设科学研究院,很多像住宅产业化的系列标准制订,一定要参加的。第三如何和政府一块联合推动公益环保事业,这和企业的影响力、势力是有关系的,中国的民间企业,应该发展到现在,一个是规模问题,再有观念问题。在国内有关类似的活动,一定是政府在前面,企业只是配角。但我相信随着中国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企业的发言权越来越大。但如何承担这个责任,也会更多的在政府推广的活动中企业扮演抉择。目前还是企业自己,和跨国企业没法比较,但我们在做。

  杨鹏:欧达梦先生有一个发言,另外时间已经到尾声了,所以非常对不起没有时间给你们发言了。

  欧达梦:我想说一下最后的一个问题,我觉得你说的的确,国际的一些公司他们在和外部的相关方进行合作有很长的历史,比如世界自然基金会,跟很多国际公司合作,比如汇丰公司、可口可乐,但中国的公司也在很快的跟上了,我们也听到很多例子,比如和学术界的合作,还有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比如说我们和一个食品公司的一个项目,是有关东南亚的石油相关项目,我想这里有很多他们开始一系列的合作,在未来也会有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