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选择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14:19 新浪财经

  所以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外汇资产膨胀让货币政策被动的对冲流动性,可以成为收紧货币条件的有效工具,直接的通过降低进口价格缓解膨胀。

  主持人:第二个议题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演讲人是管涛先生,管涛先生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

  管涛:首先非常感谢再次参加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给我的题目是资本项目开放进程问题,我今天不是给大家讲下一步关于资本开放要怎么做,也不是给大家解释我们做了什么,我只是作为这方面长期从事研究的学者谈谈看法。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究竟是不是资本收入大锅合资本输出大国。一说到资本留出就想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各地还在积极的引进外资,甚至牺牲劳动保护和环境这方面的代价,我们这些年国际收支都是顺差,可是如果把国家作为整体来看,2006年净资产是6620亿美元,按照年度流量来看中国已经是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资本输出过,大家很奇怪,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经常项目长期的大量顺差,而国际收支的平衡等式来看,我们现在的对外项目净债权,不是我们愿意不愿意对外投资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已经发生了。

  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项目制订十一五规划里提出创造条件,初步实现人民币资本相等的可兑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要增加宏观调控能力,从成熟市场经济来看,国际收支调节,重要工具就是汇率发挥价格调节的作用,还有跨境资金的自由流动。我们长期以来由于过去外汇短缺情况下,宽进严出的情况下,使得国际收支调节一些机制是缺失的,但是现在贸易大量顺差的情况下,资本流出的情况下畅通。

  第三,支持企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在全球平台上进行资源有效配制。第四是增加财产型收入的资料。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里归纳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市场化顺序的问题,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是危险的整合,汇率市场化应该在资本上开放,对中国来讲执行政策的时候也有很多借鉴的意见。我认为资本市场可兑换和汇率化是动态的过程,可兑换是慢慢的兑换,并不是终极的状态,市场化也是循序渐进的。而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大家知道英国和法国实现一个目标,需要不少于一种的政策工具,你的政策工具选择越多,调整的越好。要根据相互配合提高效率。另外发展中国家货币危机的教训,资本流入开放的比较过头了,97年出现两次金融微机主要是争夺亚泰中心金融中心地位,当地成为资金自由流入的通道,而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是怎么逐步转变外汇短缺情况下对留出入实现均衡的管理,加强对外汇流入和结汇的管理。更多的我们觉得,光靠加强流入感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拓宽资本留出也是要和市场承受能力相适应,推动资本留出的方面,我们应该有准备。

  再有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内部自由次序,我们现在讨论我们不能回到起点,而且在新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同时每种渠道、方式都是各有利弊,关键是要和改革开放结合在一起。

  汪同三:下面有请沈明高先生。

  沈明高: 股票市场包括债券市场我们FBI基本上是这个样子,一般来讲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分三个方面,国际经验,最近有一些最新研究,表明资本项目开放在一些发达国家导致风险,最重要的问题是过渡开放债务的融资而不是债权融资,也就是说从一定程度上讲,开放资本市场比较粗重股票市场投资,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在1997年前后有一些数据可以说明,亚洲金融危机,银行的债务融资减少很多,但组合投资等等还是保持一定的增长,最重要的是债务融资成本、利息都是要付,如果是债权融资有一个风险分担的责任。目前我们知道的还是这个原则,先开放贷款融资再开放债务融资,最后开放短期债务融资。还有资本帐户开放有什么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资本帐户的开放不能完全使发展不快的经济保持长时间的发展,在最后调整的时候很关键。当一个资本帐户的开放国家,会有一个一致性效果,会推动经济增长也可以提高老百姓的福利。所以如果说这个开发属实,对中国来讲也有一些含义,我们什么时候推行更大的资本商户的开放,我的感觉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内部包括资金、土地、能源等等在内的上游产品。既是开放资本帐户对中国资本市场也是影响很小的,一定程度上资本价格的市场化应该跟汇率、国内价格调整是一起的。第三简单说一下资本帐户的开放目前对中国风险到底是什么,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一样,他们当时面临的是资本流入太少,中国目前情况下是资本流动,流动性太多,开放的方式和顺序可能也不一样。国内价格的调整是资本市场的条件,第二可能在有控制的资本市场开放,怎么在稳定流入流出的开放。风险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现在更多的投资者也担心,中国真正的风险是资本帐户开放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大量资本流出的风险,既是有热钱进来,被资本管制会冷却了,如果是出去成本很高,进来的目的是追求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为了享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享受可能是短期的,未来两三年也没有必要。如果时间正好面临外汇动荡的时期或者外部投资者不足的时期就会导致大量的资本外流,把冷却的钱转化成热钱流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