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11)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13:59 新浪财经
毛振华:谢谢杨再平教授,下面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平新乔教授发言。北京大学今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重要的机构,他的报告也是我们要参考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平新乔 平新乔:谢谢主席,我第一次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报告的发布会,这个研究成果我很关注。我本身不是做宏观的,我是讲应用微观多一点。这个报告读了之后讲财富结构调整中的中国宏观经济,这里涉及到分配,涉及到宏观背景下的微观结构的转变,以及转变产生的宏观效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 我提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家讲很多了,一个是流动性过剩问题,这个不清楚。什么叫流动性?股市里的流动性和这里的不一样。流动性有微观特点,有宏观的特点,微观特点是讲股票资产的变异性、灵活性,灵活变异。交易里是不是困难。我们现在讲存量,货币多了,这个是不清楚的。什么叫流动性,你查英国银行最早的资料,最早是讲银行的资金超过银行应该有的准备金,这叫过剩。我们现在讲的不是这个概念,是广义的M2:GDP。 流动性过剩是指供的过剩还是求的过剩,中国现在的资产形势,人民财富形势的变化不是很单一的,可以持有国债、证券,证券有各种各样,或可以持有房地产和其他的形式。财富要转变就需要灵活性,居民被流动性的需求也在变化也在上升,凭什么说过剩?流动性过剩这个概念指的是供还是求?现在是关注供比较多,没有想过求?我们看到银行里一方面是过剩,银行调动资金和贷款有困难。因为银行的准备金提高以后,大幅度贷款调动资金的难度显然上升了。流动性过剩的概念是指居民持有财富形式的。结构是什么?定义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第二点,财富结构者的公平问题。中国经济如果有危机,不是人与市场本身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有危机,那是整个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天津、上海的工厂倒闭、市场紧缩。如果经济为己有的话,都是政府作乱造成的,政府政策造成的。整个20世纪中国经济史,包括80年代、90恩年代,中国经济如果有危机,怎么产生的?还不都是政府搞的。 这个格局现在变化了没有?稍微变化了。中国外在资本比重增加了,国家资本下降了。中国的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中国的机构将近200家,中国银行在中国的营业部将近200家,各种各样的投资公司在中国增加了,金融资产的形式变化多样了,银行资本占GDP的倍数超过2倍。GDP的20万亿,随着银行资本以外,股市的价格20万亿,金融资产是GDP的3倍。这种变化会造成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转速度加快,这个是有危险的,不是没有危险的。我们在做银行的微观,银行相互竞争客户,从3月到9月观察,一家银行从银行的客户变化率大概在30%左右,这是非常高的速度,财富的变异速度在加快。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还是重要的。我们85年的时候,中国转移支付80亿,财政的盘子到了1000亿左右,3000亿左右的GDP,80亿的转移支付。去年超过8000亿,涨了一百倍,政府的转移支付规模涨了100倍。原来是1000亿里的80亿,现在是5万亿里的8000亿。现在地方财政收入里,大约只有35%左右,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说的人均GDP、人均财政转移支付里,排在第一的是西藏,一个西藏居民拿到800元,第二是上海,上海是最富的。居民拿到转移支付的金额是第二位,北京是第五位。本来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就是解决不公平的分配,穷的地方多拿一点,富的少拿一点,这是转移支付应该包含的意义。但是实际上我们测人均转移支付,穷的地方还是拿得少。这主要还是谈判能力和财富返还。真正一般意义上的转移支付比重还是小。转移支付还是要看谈判能力。 这样你怎么调控?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机制和西方不一样,中国的抑制性非常强。国家统计局的姚景源先生讲了。这不是优质的经济,优质的经济一调就有作用,一个差别很大的经济,靠市场来调的作用相对比较弱,这个情况下,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报告强调抑制很强的,我们讲宏观经济要有中国特色。 谢谢大家。 毛振华:谢谢平教授,财政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研究员,我们做宏观经济研究最早的,在很多学校都不做的时候,国家有很少的机构在做,国家信息中心是最权威的机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 范剑平:非常高兴回到母校,我在人民大学学习七年,工作九年,今天来参加研讨会。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讲财富结构快速调整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我讲的主要内容也是讲财富结构快速调整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十七大”报告这一次有一个非常新的提法就是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这个提法出来以后,社会上有很多人产生误解。因为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是不是意味着房价涨得更快,股价涨得更快?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从唱起来看,世界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如果要想使一个国家在财富快速增长和财富结构快速调整中,宏观经济为结构调整和财富总量的增长有利于老百姓,至少需要三个制度保证和三个政策保证。 三个制度来讲,第一个就是我们的收入分配宏观的制度要有一定的保证,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着最大的问题,我们国家初次分配结构中间,劳动性的收入比重太低。因为讲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关系是一个存量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合法的财产性收入最初的来源还是劳动性收入。我们国家由于长期以来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资本倾斜过多,劳动报酬率过低,这个问题已经专门提出来了。我们在初次分配环节和再分配环节都要更加注重公平。城乡收入的提高很多在初次分配环境加以总结。这是很重要的制度保证 第二个是要使我们的合法财产得到一个很好的保护的制度。大家都知道《物权法》出来以后,我们应该说对财产有了一个保证的制度性的基础,《物权法》出来以后,实际上配套的很多制度还没有建立,我们应该保护的财产是什么财产?是合法财产。首先要甄别合法的收入和财产,为《物权法》配套的还应该有一个全民的收入申报制度和财产申报制度,这相当于国外的阳光法案。让大家增加的是合法的财产和财产性收入。只有去申报的讲的清楚来源是合法的,才能得到体制性的、制度性的保证。 第三是金融制度要进行创新,要扩大居民的理财渠道,让广大老百姓通过理财来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这方面中国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过去老百姓的所谓理财,相当长一段时间唯一的途径是银行存款,坚决融资渠道。现在逐步的要发展直接融资,金融出现一个过程。实际上,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讲,老百姓理财已经有了很多的渠道,这需要我们在制度上进行更多的创新。 从政策方面来讲,更是需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是我们的稳定物价的政策。可以这么说,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要想让老百姓财产性收入得到保护不断的增加,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防止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什么呢?实际上通货膨胀是政府征的一种税,通货膨胀是政府通过货币的形式对老百姓的财富剪了一次羊毛,在很多国家历史上都发生过。东欧国家演变以后,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几百甚至上千。我们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物价,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和通货膨胀做斗争。我们宏观调控始终要把防止通货膨胀作为重点,使老百姓的收入长期保值增值。 第二通货膨胀的保证是我们的汇率政策在灵活性和稳定性中取得平衡。我们对外一方面保证币值的稳定,另外要和我们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竞争的提高相匹配的币值的升值,汇率的大起大落,大幅升值贬值,实际上是外部资本对本国老百姓财富的剪羊毛。金融危机使很多老百姓的收入退到了15年前,要使老百姓的收入稳定增长就要保持汇率政策有效的稳定和灵活性相结合,争取使我们的币值真正能够在均衡水平上努力。 第三个政策的要点就是要保持资产价格的稳定。也就是说,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无论是房价还是股价的,实际上是国内少数利益集团对广大老百姓剪了一次羊毛,这在很多国家的历史上都出现过,很多人对大起很高兴,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什么市场都没有只涨不跌的。大起之后会有大落,往往是少数人赚钱,最后是被套住。在这些调整过程中间,政府有时候出台了很多稳定政府出台的政策,从短期来看是不是阻止了大起,使很多人不满,但是长期来看,有利于财产性收入的保值增值。 要在财富结构快速调整中使宏观经济的稳定和老百姓财产性收入的稳定增长更好的结合起来。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必须关注这些方面。 谢谢大家。 毛振华:已经将近12点半了,我代表同学们感谢嘉宾们精彩的发言。同时,我也代表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到来的嘉宾感谢同学们,你们是尊重研究、尊重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你们的精神,这也值得我们学习。谢谢大家。 今天的报告非常精彩,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会社会也为广大同学所认可,我们由小地方转到大地方,通过这几个报告,联起来看,展示了研究所研究的重要特点,我们每一个报告的主题,这个副标题,实际上是揭示在市场经济的常态下,在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成为一个经济高速成长国家的过程中,市场常态的和经济大国所都存在的经济现象,比如说社会财富结构的调整,所有的发达国家,所有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会遇到这样的结构。我们向这个结构转型,而且我们已经走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中期我们谈到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我们有时候说这也是常态,但是中国是第一次或者刚刚被人们认识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研究所去年的报告中,我们回顾了过去常念叨的增长率的问题,我们认为不可靠。只有在比较高的投资过程中,才能保持我们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进行结构调整,才能体现我们的质量。实践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还有待与进一步的检验。这次我们探讨财富结构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接触到的领域里,还没有机构提升到这样的问题。也可能我们看的不全。但我们希望我们的看法能够引起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每一季度会揭示一个市场的主体,下一季度的报告我们还会进一步揭示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请大家拭目以待,谢谢大家。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