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企业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共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16:46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 分论坛五 内外资企业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共赢 1990年初,中国的经济改革正式起步,也是VCD行业发展最为火热的时候。荷兰飞利浦公司对中国即将发生的变化非常敏感,它早早地进入了中国市场展开布局——在VCD方面,
但是,很快这个布局出现了麻烦。在与中国厂商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飞利浦要求当地企业支付给它非常高的技术转让费。这触怒了中国的企业,并导致了它在后来进入中国市场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阻碍。 这仅仅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众多内外资企业发生不当冲突的案例之一。经过20余年以合作共赢为主线的发展之后,跨国公司与内资公司的竞争冲突正在加剧。 现在,内外资企业间的关系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完成了“以技术换市场”的初级合作之后,中国企业提升了自己的企业水平,外资也在这个异域市场获得了战斗力。双方都已经从依赖走向了独立,甚至走向了对手的位置。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场。 中国对外资的思维也正在发生变化,其关注重心正从引资额转移到国内产业的可持续均衡发展。从政府部门到舆论界,近来对内外资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冲突,在华跨国公司涉嫌关联交易避税的问题,以及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的行为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在华跨国公司如何适应新的竞争时代?如何平衡公司利益及对中国产业发展的责任?如何寻求与内资公司的新一轮共赢?新一代外企领袖们面临着新的挑战。 1跨国公司扮演了什么角色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EMBA主任 梁能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扮演着四种角色” 大概来讲,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可以扮演四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是带来技术,带来资金,创造就业,把东道国的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给东道国经济做了贡献。这是一种“贡献”说。 另外一种角色也是很多人常常担心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之后,由于他们的强大,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实力,虽然对东道国的经济做了贡献,但是也对东道国,尤其是东道国已经存在的大型企业,带来了挑战,威胁到东道国在一些关键行业的生存能力。这是“威胁”说。 第三种说法是在1970年代比较多,现在讲的比较少,跨国公司曾经是发达国家的木马,这也是历史事实,中国现在的情况出现这种可能性不大。 还有一种在中国讲的比较少,在美国讨论跨国公司讲的比较多的,就是跨国公司有可能成为东道国的人质,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了资,有既得利益,为东道国说话,不考虑母国员工的利益。 对跨国公司来说,四种角色可能都有,怎么选择,各个公司会有自己的考虑。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郗建民 “不要对跨国公司怀有过度的民族情绪” 几年前爱立信在美国购买了高通系统研发部。前几天我去美国参加中美电信峰会,爱立信作为美国重要公司参加了中美峰会;1990年代爱立信到澳大利亚做投资,虽然投资不大,但是参加澳大利亚在全球市场推广的时候,澳大利亚说你就是我的企业。 但是,我们到中国来,却变成了“狼”。认为跨国公司是“狼”这个心态要调整,否则这个心态会伤害中国利益,一定要该利用就利用,看清楚跨国公司带给我们哪些利益。不要对跨国公司怀有过度的民族情绪,这是最重要的。 2本土企业能否与外资实现共赢 联创策源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谢澄 “内外资公司都在面临环境变化” 国际公司在国内所接受到的是“超国民待遇”,很多对于国内公司来说没有的优惠条件都给了国外的公司。而过去在行业准入上,对国内公司保护,现在随着WTO进程的不断加深,这个保护也开始逐渐的解散。环境的变化对于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都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 波音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王建民 “要共赢而不能独胜” 波音所处的民用航空这个行业是必须共赢,不能独胜的。 一是因为民用航空是大众化的行业,这个行业是跟国民生产总值GDP有着非常密切的连带关系。二是民用航空安全方面,必须十全十美。如果以“99%的产品是好的”这个概念来考察这个行业,每天在北京机场就会发生几个事故。所以,这两个因素使我们所处的行业成为非常典型的全球合作的一个行业。 以下数字或许有助于大家理解外资到底是不是狼:现在,波音有16000架飞机在空中运行,总共带来2800万个就业机会,还有总的经济总值是13000亿美元。我们总的员工是65000人。在国内每一架飞机民航总局的计算值是直接的就业机会大概250到300个左右,中国有700架左右,那么波音在国内航空业最近三四年的发展,直接间接加起来增加了160万个就业的机会,以后的20年会另外增加600万个就业的机会。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晓光 “内资企业是在不公平的环境下艰难成长” 我的观点是,不可能共赢。第一是制度问题,目前很多国内企业的产权制度并不是很清晰;第二是法人治理结构,如果没有产权制度的清晰,不可能有法人治理结构。第三是GDP的差距使内资和外资竞争起来不公平。 第二,跨国公司从规模、核心技术、公司规范等等方面都很领先,而我们毕竟是小企业。中国改革25年,加入了WTO,商业零售已经开始开放,电信垄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保险、金融、证券即将开展全面的竞争,到2005年的时候,中国为数很少的垄断行业最后开放的时间表也进入倒计时。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已经享受了25年的税收优惠,外资企业利用了巨大的原材料资源,目前的出口贸易80%来自境内的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这都是他们的优势,比较起来,国内企业的优势基本上没什么。 第三,目前我们中国的企业,税负与全球各国相比最高,压力非常大。在税负上与其他性质的外资企业相比,我们受到歧视。中国的企业跟外资竞争,还有体制上的很多差距、很多限制。另外来讲,中国企业还担负很多其他的职能。 3.跨国公司如何适应新的竞争时代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晓光 “通过资源组合发挥优势” 我们一直在找新的出路。第一,首创现在大量进行合资,用外资的优势跟我嫁接;第二开始私募,把外国投资者引进来,跟他们一样享受公平的待遇。例如,首创跟荷兰国际银行,成立一家保险公司首创安泰,各占50%股份。还有地产、水务等,也在进行技术和资源的组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EMBA主任 梁能 “制度环境是未来十年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跨国公司都在尽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贡献者,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中国经济后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制度环境将是最重要的。因为下一步进入世界竞争的行业,金融、服务、医疗、高科技等,对制度和政府政体的要求远远比制造业要高的多。 企业历来不是政府环境的被动接受者。美国企业一贯用非常积极的方式参与政府决策的形成,但是一个使人担心的现象是,不少跨国企业来到中国以后却向非正规的中国企业学习,用使用私下搞定政府官员的做法。最近一些政府官员腐败,背后跟企业的做法不是没有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制度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 TOM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王? “中外融合的混合体才能成为成功公司” 第一个角度就是看国际上的企业和本土企业在文化上怎么样能够融合,因为纵观世界上所有的成功公司,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文化的混合体。 第二点在企业经营的模式上,怎么样能够取得创新。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关键就是人才,怎么样把国际上的人才和本土成长的人才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团队。 国际大公司的优点是,在某些方面比较规范,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可能比较好,用人的制度比较有结构的,有层次。同时本土企业家也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说他们很能把握机会,反应速度快,能够用很少的资源做很大的事,而且往往知道一件事情的瓶颈,一件事情最核心的东西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这是可以相互学习的。从TOM的经验来讲,就是要把第一流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激励机制带进来,但是要鼓励本土企业家。像TOM在线,我们的CEO王雷雷是本土企业家,他做出来的业绩也并不比海归差,他懂得充分发挥本土的优势。 《环球企业家》相关报道: 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