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开局良好,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9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去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8%,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结束了自1996年以来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局面。经济进入一轮新的增长周期是令人鼓舞的,尤其在外部世界如美国的经济正处于阻遏衰退的时候。
我国经济形势向好,从经济战略目标而言,就业处在重要的位置。在经济持续增长中,就业前景一般随之向好,但两者并不总是同步。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杨宜勇提出一组数据,论证了两者有同步也有不同步的现象。1997年,我国GDP增长率为8.8%,从业人员增长了1.1%;1998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8%,但是从业人员只增加0.5%;到了1999年,从业人员仅比1998年增加0.36%。就业增长的速度下滑较快,专家们呼吁要扼止这个不好的兆头。
这位人力资源专家说,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两种经济增长,一种是就业机会增加的经济增长,另一种是失业型的经济增长。因此,我国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今天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中国国情,只有走“第三条路”,既要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又要能够促进社会公平。
杨宜勇指出,增加就业机会要靠经济增长,这是不容置疑的;而有就业岗位增加的那种经济增长对于今天的中国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这就要设计一种在经济低增长时能够扩大就业岗位的经济增长模式,即从原有经济规模的调整中去想办法。扩大经济规模的增量调整当然是对的,但是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仅仅在增量上想办法是不够的,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因为增量调整太慢了。
在原有经济规模的经济调整中想办法的意思,是指多在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结构方面做文章,在社会结构调整中多在教育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用工制度方面做文章。这就要给经济调整引入一条思路,在总体上扩大提供而不是减少压缩就业岗位;更要给经济增长引入一个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能够扩大提供就业岗位,即使经济低增长时,就业岗位也能有所增加。(李海)《市场报》(2001年05月20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