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仪电点石成金(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14:25  上海国资

  正好国家体改委的领导到上海调研,张林俭觉得机会来了,可以先说服国家体改委的领导,再通过他们说服大家。

  终于在一次讨论中,国家体改委的领导接受了张林俭的看法。

  “我对他说,工业局适合做投资主体,工业局现在的职责就包含有投资主体的职能。比如任命经营者,比如决定产业结构,比如决定投资项目,这些都是控股股东的任务,工业局如果不适合没有更适合的。它是最接近股东角色的,也是最容易改的。”张林俭说。

  国家体改委表明了明确的支持态度,也对上海的领导表示了他们的意见。

  后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开始研究具体的改革步骤。

  “由吴邦国同志主持,市体改办、市经委和仪电局参加的会议,开了好多次,开始意见不一致,后来一次次深入,一次次具体,终于达成共识。”张林俭说。

  他记得有一次,由于坚持要在改革方案中明确工业局是投资主体,不仅有管理的职能,还要有经营的职能。这样,体改办的一位领导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工业局是投资主体,可以作经营,下面的企业也是在做经营,两级实体都在经营岂不是乱套了?

  当时一听这个说法,大家都觉得确实有点问题。

  张林俭在思考后对大家解释说:“改革后的工业局的经营,属于一次经营,是资本经营,下属的企业是产品经营,属于二次经营,不会乱套。”

  类似的争论每次会议都会有。终于,在多次争论中,国资管理的线条越来越清晰,工业局改成资产经营公司后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

  “会议很有成效,形成了经典的3层国资管理结构,第一层,政府主管部门,决定成立国资委,下设国资办,是国家管理国有资本的机构,职能是管理而非运作;第二层,是国有资本的运作机构,是运作的投资主体,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第三层,经营国有资本的企业。”这些会议记录至今还在张林俭的日记本上。

  1993年,顺应会议的成果,上海成立了国资办,从事事务性管理工作,仪电等两个工业局先行试点,改革成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总公司。

  199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向国家领导人汇报。“上海的改革在全国走在前列,国家领导人肯定了上海的做法。”

  当年5月,仪电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总公司更名为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工业局建制撤销,工业局和资产管理公司并存的格局从此结束。

  变革

  张林俭的思路已经很成熟,把仪电集团下属的行政性公司全部拿掉;所辖经营性资产先在集团范围内(上市公司除外)进行整合,或与其他子公司的相关资产合并成一家公司,或在原来这家子公司的基础上直接整合成一家经营性企业;然后再把这些完成整合的公司出售给上市公司。至于整合之后留下的一些已经没有了经营性资产的空壳公司,则直接注销掉;还有一些没有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则交由集团其他分支机构处理掉。

  通过诸如此类并购、合资、破产、托管、合并、分拆等方式,上海仪电下属的子公司只剩了10多家,孙公司也只有近百家了。以针对比较小的企业进行的改制清理为例,到1999年底,上海仪电对434家小企业的进行了改制清理,完成改制162家,停业、歇业272家,并注销了174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