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仪电点石成金(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14:25  上海国资

  理由虽然很充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被决策层采纳。

  其后,他又对工业局的投资管理体制提供了一个改革方案。此方案后来成为仪电改革方案的雏形。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取消工业局行政职能,作为企业而存在,与下属企业的关系是母子公司关系而不是行政管理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业内重组。

  张林俭说,自价格双轨制废除以后,国企对外打不过外资企业,对内打不过乡镇企业。虽然自1982年以来,国企改革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租赁,但种种办法都没有给企业带来活力。

  张林俭想的是,“这些办法解决不了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一放权让利,原来的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削弱了,不能对企业指手划脚,企业经营者的权利也增大了。但这是畸形的相互关系。企业经营者盈利了他可以分红,亏损了就躺在国家身上要吃要喝,由政府负担全部责任。企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张林俭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国有企业就象围墙里的人,外界对他们没有力量干预。”

  他觉得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资产所有者要站出来说话。

  这是他改革的初衷。

  张林俭曾对人说,只有代表投资者、资金所有者,从股东的角度参与管理,才有资格对下面的企业进行重组改革,如果单是从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既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干预了经济,又没有效率。

  他坚信这样的改革能改变企业生存状况。

  但别人并不这么想。

  这个饱含热情的方案最终与前一方案一样,夭折了。

  “当时,我把方案给黄菊同志汇报,他同意了。还在市政府召开了8个工业局领导会议,没想到全部反对。结果,只能作罢。”张林俭回忆。

  大家反对的原因很简单:从没有人这么做过,实际能否行得通?

  不过这并未让张林俭放弃,他期待着一次实践理想的机会。

  1992年,他被任命仪电局局长,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张林俭在上任的第7天,就向上海市有关部门、领导提交了一份《上海仪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报告》,主动请缨,要求成为国资改革试点。

  争论

  批复并没有想象中来得快,张林俭足足等了1年。

  当时,市政府安排的试点单位是其他工业局,但他们积极性并不高,仪电趁机要求自己成为试点。

  张林俭报的方案是,让仪表局成为投资主体,撤掉下属的10个行政性管理公司,并重组行业内企业。

  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很大争论。

  “反对的声音在于,工业局不适合投资主体,这个角色应该让下面的行政性公司来当。我必须要说服很多人。”张林俭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