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峡库区重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21:09  《新华商》杂志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缺少产业支柱,小商业、服务业也发展乏力。

  在奉节县新县城,有一条纵贯南北长280余米的梯形街道,从江¬边码头一直往山上延伸,称为“步云街”,两边旅馆店铺林立,本拟是作为新县城的步行街而建。在1990年代末搬迁时,是当时绝对的黄金地段,只有旧城原¬一类门面户才能得到此处的商铺补偿。

  然而,日后的步云街并没有如愿表现出当初设想的热闹繁华,反而随着陆路的发展,码头优势的丧失,百余家店铺生意冷清,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难以维持生计。而今这里成了奉节县目前移民上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巫山小三峡景区蓄水前游客每年可达一百多万人,而近年来只有50万人左右。商气、人气的滑落,可见一斑。

  其实,库区原¬本就属比较贫困的地区,只不过三峡工程拉¬住其追赶的步伐。在三峡工程兴建之前,三峡库区原¬有的19个区县(万州区原¬为万县市,为地级市)中,有12个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基础本来就十分薄弱。

  巫山县移民局局长王祖乾等官员介绍说,三峡工程论证期长,重庆库区发展经¬历了三峡工程“不上不下”、库区“不三(三峡省)不四(四川省)”的长时间讨论,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在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不上不下”的几十年中,国家基本没有在这一地区投资重大基础高施项目和摆布重大产业项目,从建国之初到三峡工程建设前的四十多年,包括现万州区在内的原¬万县市3区8县800多万人口,各项投资累计仅6亿多元。

  而工程开建后,库区前进的脚步仍然与其他地区越来越远,国家又严格控制投入,库区长期处于水位线下不许建、水位线上不能建的两难境地。1991年以前,巫山县工业产值有10亿元,到1996年却只有5.5亿元。云阳县投资促进局局长、对口支援办主任王辉也说,过去十年中,东部转型、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各地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超常规发展,而三峡库区却刚刚开始起步。

  重生千般计

  2003年是三峡工程及库区的一个分水岭,工程135米蓄水,初步发挥效益,而库区也开始实施移民攻坚与产业发展“两条腿”走路,重庆、湖北两省市积极发挥国家扶持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优化库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努力改善库区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大力招商引资。

  积多年之功,库区逐渐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柑橘、榨菜、花椒、生猪、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带已成雏形。能源工业、矿电联营、天然气和盐气化工等为重点的特色工业以因地制宜发展。万州、涪陵等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作用进一步显现。三峡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也在加大、加快。

  为产业“突围”,库区使出千般计策。开县招商局局长、工业园区主任杨敏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这个全国知名的劳务输出大县,有许多熟练技工奔赴东南沿海打工,如浙江¬恒基公司,总共1800多名工人,开县人就有900多,且有大量班组长、技工。其中一名在该公司打工多年的三十多岁工人想回老家就业,动起了把企业拉¬回老家的想法。结果一来二往,反复考察、谈判,真的把这个项目谈下来,并于去年建厂投产,总投资达三千多万,用工1200多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