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开发区前景(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 13:37  经济观察报

  基于当前形势,对开发区的发展提三方面的建议:

  从宏观角度谈开发区的发展,无非是适应宏观形势,抓住机遇、明确方向。从宏观层面来看,无非是要打好环保、节地、节能等几个牌或者打出一套组合拳。从中观角度谈开发区发展,是说开发区如果充分依托所在城市的战略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产业优势谋求发展,将容易形成比较良性的循环。

  从城市角度来说,我想讲三个“势”,一个是顺势,就是顺应区域和城市的发展战略,谋势定位。第二是借势,个人感觉,开发区的发展模式里带有对开放主导的依赖性和与国内经济联系的隔绝性。在开放模式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应目光向内,借助所在城市的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信息优势、智力优势,实现自我增值。第三是蓄势,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开发区不妨把精力转一转,致力于练好内功,蓄势待发。比如转向战略思考、差异化定位,转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内生资源培育及服务的改善等。

  从微观角度看开发区发展,是说开发区的发展应该适应企业的需求,降低三方面成本,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一个是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这里的降低税收成本和传统意义上的税收优惠有一些差异,是对符合宏观政策、符合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的企业,适当给予一些优惠政策,这里的优惠更多的体现为奖励和激励,而不是低成本的含义。

  第二是降低交易成本,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降低企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发展运输、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要降低企业和政府打交道的成本,改善投资软环境,简化办事流程。

  第三关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两个着力点:一是在建立灵活、有效的信贷政策方面下工夫,例如建立信用平台。二是打造开发区品牌,搭建多种形式的融资平台。

  魏谷:我认为是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从这些高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确确实实感觉到比以前发展的更快,这说明一件什么事情呢?以技术创业和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很可能是一种更加健康的、可持续的、能够抵御风险的模式。

  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个,在区域经济中要更加重视本土创新,重视发展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

  第二,我认为要更加重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我们很多开发区,目前只是完成了地理概念上的企业集聚,同类型的若干产业又集聚在开发区里,但这样的集聚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所谓的集群效应。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大量分布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但是这些产业集群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基本上都是成本型的,在类似这样的金融危机里,就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因此,产业集群式发展必须通过创新网络引入等手段,使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方向发展。对任何一类开发区来讲,这都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开发区的土地都是非常有限的,但集群的带动和辐射能力是无限的。

  第三,面对现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开发区存在着如何创造更高程度开放优势的问题。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我们过去三十年大量利用海外直接投资推动的产品和产业链转移,很多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它所产生的溢出效应是非常有限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产业低端锁定,逐步走向产业链高端,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从对外开放的领域讲,就是要更加重视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机遇。

  艾晓光:从战略上说,首先很多开发区定位不是特别准,以前进入开发区感觉很随意,反正你有钱就进来,不管你做什么,现在则是在做一个产业的选择,要有自己的特色,进入园区的企业互相要有一个协同作用,不能产业之间不搭界。

  从管理学角度讲,战略要解决三个问题:在哪里竞争,解决竞争领域或竞争市场的问题,再有就是如何竞争?依靠什么竞争?政府应该对合理竞争有一个引导和规定。

  从文化上说,就开发区长远发展而言,除了管委会的机制、制度、模式之外,更要考虑如何在开发区培养创新的氛围,如果不能带来创新的企业,是否可以考虑不允许进入。这种文化氛围短期之内可能看不到,但中长期影响还是很大的。开发区管委会在创新的氛围、创新的机制、创新的平台上,是不是做一些更大的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