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曾业辉
还记得2006年11月参加第三届中国(浙江)汽车工业博览会时欣喜的心情,那时台州汽车业给人的印象是齐头并进、欣欣向荣。当时台州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作为一个只有6个县市、人口仅有546万人的地级市,台州拥有5家整车企业和324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占据了浙江省汽车工业的大半江山,其整车产量更占浙江省汽车总产量的90%以上。
而这次到台州调查,心情却有些沉重,原来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台州的汽车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变数。
中能汽车异地贴牌生产汽车,发改委及台州地方都认定是有错且违规的,但中能汽车主观上肯定不愿意违规,甘冒政策风险无非是想搭上造车业这条大船。
通过调查后可以发现,哈轻背靠一汽集团,要生产资格有生产资格,要目录有目录,但作为一个发展了四十多年的企业,为什么自己不能造一汽新赛宝?为什么“有米下锅”现在却亏损停产?而中能作为一个生产摩托车的民企,为什么在夹缝中“偷摸”生产还能将车弄得像那么回事,并靠极少的量维持至今?这些问题都令人深思。
一方面是亏损老国企或地方县级小厂都有整车生产资格,另一方面是民企欲入无门。2004年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很及时,对汽车业长远发展及规范市场都有积极意义,但“搭上车”既往不咎的毕竟是少数,此后很多民企要直面“政策困境”。政策当然不容置疑,但中能汽车违规的背后未必没有一点难言之隐。
这次采访有几个方面出乎记者意料;一是哈轻自己有目录却不生产令人费解;二是异地贴牌的汽车竟可以在市场上畅行无阻;三是哈轻、中能汽车违规多年到现在才浮出水面;四是一汽集团对在市场上行销多年的一汽新赛宝就真的没有察觉?五是台州有关部门对中能汽车是否有整车生产资格会多年弄不清楚?六是发现问题后,台州方面并没有实行地方保护,而是采取积极开明的态度处理此事;七是中能汽车开始贴自己的车标。
此外,中能汽车生产线上锤子上阵的情形也让记者产生了时代错觉感。
中能汽车违规有错在先,责令停产也在法理当中,但企业违规若最后让消费者买单,则说明目前的市场环境确实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月产量百十辆的地方小厂甚至是停产的小厂仍有不少,但他们手中仍然握有“车票”,这也是另一种“政策困境”。这些壳资源仍是一些企业“买票”的目标,问题是买了这些小厂就一定能造好汽车吗?
中能汽车停产相关车型后,如何善后是个挑战,弄不好就会放大风险。但有些问题是否也值得反思,中能汽车为何能走到今天?新基地又为什么能成为省重点工业项目?中能汽车带着一汽标志的新车在第三届中国(浙江)汽车工业博览会上正式亮相时,有关部门也并未有任何异议。
所幸的是,台州方面对此事的处理呈现出了一种开放的姿态,为中能汽车长远发展考虑而责令其停产的行为,彰显的正是政府负责任的态度,痛定思痛之后,中能汽车未必没有转机。
还有一点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记者调查台州本地企业的违规行为,台州汽车摩托车协调小组非但没有回避、阻挠,反而表示欢迎监督并给予配合,最后还邀请记者参加11月初将在天津举办的“中国汽车工业纪念改革开放30年”成果展,希望记者继续关注台州汽车业的发展。
这也是让记者最感欣慰的地方。
《中国经济时报》同日相关报道:
小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