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 17:59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2008年以来,受外部需求减弱和国内冰雪灾害等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高位趋稳并适度放缓,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目前国际经济运行及其对国内经济影响仍有不确定性,但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以及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动力依然较强。

  投资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由于外部需求增长减弱,国内市场需求将受到一定抑制,可能对投资产生影响。但总体看,支持投资相对较快增长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产业升级和转型、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住房保障、加大节能减排以及灾后重建等客观上都会产生投资需求,加之各地发展热情较高,在建项目总规模继续扩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效益较好,投融资行为之间依然具有相互加强、互相推动的自我膨胀风险。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家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贷款需求景气度出现强劲反弹,景气指数回升至历史第二高位,并创历年同期最高值,特别是企业贷款需求反弹较大,企业家对下季度国内订单预期景气指数也大幅上升并达历史最高,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市场需求比较稳定,投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

  消费需求稳中趋升。近年来,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的提高。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认为收入增加的居民占比虽较上年同期下降,但仍处于调查以来的次高位,

  居民收入增长依然较快。未来围绕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各项政策还将陆续出台并逐步落实,消费环境也将趋于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有望继续增强。当前需要注意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保持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贸易顺差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受次按风波影响,全球经济走弱的压力增加,外部需求减弱;前期出台的有关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一系列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增强对外贸出口的调节作用正逐步显现。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出口订单指数继续下降,达到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从近期情况看,外需减弱尚未对对外贸易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仍有一定增长动力,贸易多元化发展有助于缓解部分区域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对总体贸易带来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预计出口订单指数尽管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较上一季度仍有较明显上升。总体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贸易顺差增长可能继续放缓,但在国际分工格局调整、国内储蓄率较高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背景下,贸易顺差可能将维持较高水平。

  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当前抑制通货膨胀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一是2008年政府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从紧货币政策初见成效,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二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和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会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三是多数制成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四是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主要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一旦美元贬值态势逆转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但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未来一段时间物价仍然可

  能高位运行。一是食品涨价可能继续带动CPI上涨。二是必要的资源价格调整及劳动力成本提升构成价格进一步上行压力。三是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很强,投资反弹和货币信贷扩张压力依然存在,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可能。四是受美元贬值及投机活跃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维持高位,对我国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五是通货膨胀预期仍不稳定,也会推动通货膨胀上升。

  总体看,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仍面临价格总水平处于高位的突出矛盾,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比较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仍然存在,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流动性依然偏多,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尚不稳固。初步预计,上半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继续显现,经济增长可能呈适度放缓态势,居民消费价格仍可能高位运行,未来价格走势需密切关注。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预见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注重引导预期,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动态变化,科学把握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适时适度微调,努力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继续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调控金融机构贷款扩张,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确定工具组合方式和对冲力度,提高对冲效率。

  二是合理运用价格型工具。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稳妥运用利率工具,在抑制需求膨胀、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中发挥作用。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能力。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汇率弹性,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

  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均衡放款,防止贷款过度波动。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继续加强信贷支农,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和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维护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转换盈利模式。

  四是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外汇市场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汇率避险产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引导资本平衡流动,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投资体系。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

  五是积极发展直接融资。通过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以更好满足市场、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货币、资本、保险市场协调发展。

  应当看到,以上对冲流动性及加强信贷调控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主要是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必须加大结构改革力度,尽快在平衡增长的治本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近期受美国次按风波影响,我国外需减缓,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抵御外部变化的能力。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税政策,为扩大消费内需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财税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等各项体制性改革,消除制约结构调整的体制性因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