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路日渐清晰(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07:0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任海天寥阔

  飞跃此身中

  ⊙本报记者 谢晓冬

  陆家嘴论坛是一个缩影和窗口:尚未坚实的影像背后,是全球金融格局变迁下中国金融的崛起、希望和挑战。

  这个志在将来可比肩“达沃斯”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已经初步清晰的传递出了“上海—中国—世界”的信号。

  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

  五年前,全球金融界都还在谈论中国银行业的即将破产、A股市场笼罩在熊市当中……弹指一挥间,2007年末,中国的股票市场却以市值增幅位列全球第一,融资额与全球占比提升至11.46%,中、工、建三大国有银行亦跻身世界前十大市值银行之列。

  仅仅五年,中国金融界重现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之谜。“现在世界金融界领袖看中国,看到什么?市场规模和巨大潜力。”美林集团副董事长威廉·麦克唐纳在论坛上不无感慨地说。

  事实上,谜底并不复杂。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这为中国在本世纪初启动新一轮金融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通过发挥特有的智慧,中国成功地改革了自己的银行体系,使它们成为公众公司,并真正变身为商业机构,主动融入国际化;资本市场迎来新的革命,成为一个真正的全流通市场;保险业同期也获得巨大发展;在日益庞大的外汇储备管理基础上,主权财富基金成立……中国金融的新生力量由此萌动。

  全球金融“第三时区”

  作为本界论坛的一个核心焦点话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则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讨论。与会人士就“上海将成为未来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达成共识。

  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将此概括成为上海是否会成为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全球金融第三时区”的命题,从而占据全球金融交易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另一个核心。

  对此,诸多国际金融巨头都回应称,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当然前提是上海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变,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如金融市场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效的监管、一个吸引人才的机制、有竞争力的税收等等。

  来自海外的金融高管以及金融业人士对中国金融市场建设提出一系列建议:中国需要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和各类衍生品市场,改革自己的利率体系,使其进一步市场化,重要的议题当然还包括人民币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以及混业经营等。

  无疑,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所散发的影响力,中国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共识。未来,对于中国和愿意到中国发展的金融机构,都将是一个“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 ”的境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