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拐点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9:03 新民晚报
那么,经过数年的上涨,已经高高在上的房价,会出现下跌的趋势吗? 当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然后每个人做出自己的判断。 首先,房地产市场交易的萎缩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最明显地体现在房产中介公司,无论是上海还是其他城市,普遍出现中介公司成交量大幅下滑的现象,一些房产中介公司甚至不得不关门。根据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最新发布的统计,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持续下滑,抽样统计,2月二手房成交量较1月又有三成的降幅。 还有一个数据,也明显地反映出房产交易量的下降。据央行上海总部近日发布的2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报告显示,2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市场逼近了零点。当月中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微增0.06亿元,同比少增2亿元。自去年三季度新增个人住房贷款猛增之后,房贷市场热度就慢慢降低。今年1月上海个人住房贷款降至30.1亿元,已经低于2007年月均水平。 以目前的高房价,大部分人买房肯定要借款。因此,银行房贷的增减很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交易量的变化。从这些数据看,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幅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股市里有句谚语叫“量为价先”,意思说成交量的变化出现在股价变化之前,说明成交量的重要性。一个没有成交量的价格,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表明很多人在观望,这个价格并没有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现在,房价显然很高,很多人实际上已经买不起房,不得不选择观望。如果想买房者选择观望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买卖双方的较量总有一天会发生变化,总有一方最终会向市场投降。 C 开发商资金吃紧 房地产市场另一个现象是:开发商资金吃紧。 2007年前10个月,是中国土地市场最疯狂的10个月。土地楼面价超越周边房价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多开发商都卷入到疯狂圈地大潮中,投入了所有资金来圈地,不断出现“地王”。SOHO董事长潘石屹认为,2008年房地产市场由于银行按揭政策、银根紧缩等政策的调整,重要特征是“缺钱不缺地”,大批大肆疯狂圈地的开发商,正处于资金链吃紧的状态中。 房地产业是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特别是现在的开发商,和5年、10年前相比,开发的规模大了许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是令人咋舌的。以前,房地产开发都实施滚动开发,拿了很大一块地,先开发一个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作为一期,等房子卖得差不多了,再开发10万平方米的二期。这样,对资金的需求相对低一些。这样周转,速度慢一些,但比较稳健。但是,现在开发商一出手就是百万平方米,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动辄百亿元,对资金的需求常常超过公司本身的规模。 我们看一些例子,上市公司有不少房地产企业。如保利地产就是一家比较优秀的公司,公司在2007年年报里透露,2007年公司新开工面积为410.7万平方米,竣工17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99.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170亿元。公司谈到的2008年打算,规模更大,新开工面积要达到630万平方米,投资金额在300亿元至350亿元。泛海建设是借壳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公司2007年房地产主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年报中公司表示:2008年,公司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计划开工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预计新开工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公司落实增加持有性物业的战略规划以及增加土地储备,均需要大量资金。 由于开工面积很大,对资金的需求几乎是个天文数字,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试想,现在有几家企业可以拿出几百亿元的资金?我们不妨将房地产和钢铁业比较,钢铁也是资金需求非常大的行业,如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其短期借款超过200亿元,对资金的需求很大。但是,公司的规模大很多,总股本高达175亿股,而保利地产总股本只有24.5亿股;宝钢股份仅去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就高达941亿元,保利地产一年的营业收入才81亿元;宝钢股份去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81亿元,保利地产去年全年的净利润不过近15亿元。这两个经营规模相差很大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却不相上下。 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巨大,但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完全不够的,必须依靠外部融资,无非就是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钱,同时加快房地产销售,利用预收款再投资。上市公司还多了个渠道——向股东融资。这几年房地产上市公司是融资规模大、密度高的行业,如保利地产是2006年7月上市的,当时募集了约20亿元资金,去年又实施了公开增发,募集70亿元。泛海建设在两度定向增发后,今年还打算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金地集团也是这几年连续增发,去年就增发募集了45亿元,最近又发行12亿元的债券。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