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准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4:17 新浪财经

     12月10日下午,新希望(17.97,0.39,2.22%,股票吧)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隆国强做客新浪畅谈中国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锐话题。以下为此次聊天实录:  

主持人:刘总,刚才隆老师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提到了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面对政策。但是我就想在这儿再问您一个问题,新希望是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战略中有没有遇到过国内其它性质企业的竞争?比如说国有企业或者是股份制企业?不同的所有制企业在走出去这个战略中分别他们的优势是哪些?劣势是哪些?

  刘永好:刚才隆部长谈到了关于出口退税政策不同的企业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体会,我完全同意。我刚才讲的并不是说中国出口退税越低越好,因为我们在国内还有很多企业,我们有不少产品出口,应该适可而止,按照国际的惯例。当然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在当地生产,中国的出口退税的政策对它的影响小一些,某种角度上还有好处。但是对于中国市场上的企业,肯定是会有影响的,这是一个。

  另外,谈到我们在这些国家的竞争力的问题。在这些东南亚各个国家,我们的竞争力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我们对这个产品,对这个市场,我们营销的手段,我们的技术,以及我们管理综合的优势。当我们有这样一些综合优势的时候,我们到这些国家去做,就比较游刃有余,就比较容易驾驭这个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去做我们熟悉的产业,是我们有优势的产品,我们能够把在中国取得的经验变成在所在国的一些经验,把它发扬光大,还是蛮有效果的。所以,结合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我们自身的一些优势,在所在国求得发展是完全有这种可能的。而在这个格局里面,当然也会是有竞争的。像我们在越南投资比较成功,结果最近这两三年,我去了很多的企业,现在中国的饲料企业在越南可能是越来越多,这就势必在当地形成一个中国产品跟外资产品竞争、中国产品跟中国产品自身的竞争的格局。这是市场的选择,这是自然的,从竞争相对不足到竞争比较充分,到过度竞争,都有这个过程的。

  当然在走出去的时候,大量的都是这些个体户,然后才是这些民营企业,后边是一些股份制的企业,然后就是大型的国有企业。而大型的国有企业往往做的是大型资源建设这样的项目。而中小型的民企很多是做贸易或者是小生产。像这样的一些较大型的民营企业,认真去做应该是还有很多优势的。因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还是比较强的,它的应变能力和艰苦创业的作风都是我们的竞争力所在。

  主持人:我注意到刚才您在列举走出去不同企业的时候,最先提到的是个体户,然后是民营企业,然后是股份制企业,然后是大型国有企业,这样一个顺序是不是能够说明其实个体户跟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它的嗅觉是最敏感的?

  刘永好:我最近到欧洲走了几圈,结果发现最近这几年,拿法国来讲,已经有数十万中国的商人,而这些商人更多是浙江的商人、温州的商人,他们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就是做一些小买卖,或者是通过做小买卖,开小的工厂或者是开餐馆,然后逐步逐步扎下根来,有些做得蛮成功,而且现在有部分在逐步做大。以浙江商人为代表的中国商人的拼搏精神,这种企业家精神是非常了不起的。随着这种格局,再过五年、十年、二十年,相信中国的企业在海外会越来越多,也有中国的小企业逐步做大,也有中国的大企业走出去的。这几个层次里面,刚才我讲的这些部分,个体户走出去的最多,他们最勤奋、最艰辛,但是他们往往都还比较成功。因为他们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应该说不错的。人家不愿意做的、不想做的或者是懒得做的,我们中国的这些个体户、小商贩去做,往往收益还蛮不错。这就是我们中国民营企业的适应能力,真是我们中国的这些商人,不管是小商人还是大商人,都是惊商能力蛮强的。

  主持人:隆老师,您怎么看待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同大小的企业,从个体户一直到国有大型企业走出去当中各自的优点、缺点?

  隆国强:刚才其实刘总已经做了很到位的分析,因为不同的企业本身任何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的企业,既有很大的企业,也有很小的企业。说明什么呢?可能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价值链上、不同的经营活动、不同大小的企业会找到各自的空间,有的企业比如说你开一个摄影店,那不可能是大企业,一定是一个个体的企业,甚至是本身的技术决定了它的规模就那么大。但是如果你做手机,你不可能是由个体户来做,一定是一个现代化的大企业,需要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所以,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有各自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刚才刘总讲得非常好,中国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像浙江商人,他们有非常好的企业家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全世界比较起来可能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人力资源,可能没读多少书,但是这种天生的企业家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市场的嗅觉是非常独特的。国内企业总体来看竞争非常激烈,而其它国家的市场恐怕今天远远不如中国,这些人可能带着50人就上路了,完全是靠自己这种企业家精神,逐渐把一个小企业慢慢做大。当然这里边有很多艰辛,你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因为失败的你已经见不到了。所以,不能说做个体的就特别成功,我们看到是戴着花环是成功的。

  主持人:像刘总这样。

  隆国强:但还有很多是失败者,大家都有一个探索的成本。但是如果从宏观层面来看,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优势,比如有核心技术、有品牌,甚至像国有企业可以通用政府的资源,像民营的企业较之国有企业来看,它也有它的优势,因为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可能在外国投资者审核的时候,法律里边明确规定,对外国国有企业的投资进行额外的审查,因为不知道企业的行为到底是企业的行为还是背后国家的行为。所以,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进入一些敏感领域的时候,比如说高科技、矿藏资源,典型的比如中海油去并购优尼科,就受到很大政治上的困扰,相对来说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就有优势,它会少一些来自于政治上的困扰。

  所以,不同的企业绝对是有不同的优势,每一个企业要走出去的时候,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不足是什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往往喜欢单打独斗,因为我们确实企业间的合作精神不是那么足,这是跟其它国家比如跟日本的企业相比而言的。一方面我们企业自己走,另外一方面也要尝试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企业,怎么能够优势互补,去完成这种跨国经营的宏伟的举措。

  主持人:谢谢隆老师。刘总,您今天跟我们分享了很多新希望集团在走出去的经验和感想,在节目的最后,能不能请您简短地再跟我们的网友总结一下,您关于走出去的概念的一些感想,以及未来的一些打算。

  刘永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点,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比较强的同时,国内的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了,特别是一些低门槛的产业,很多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毛利率相对比较低,竞争的压力比较大,而这个时候要求得发展,除了你的品牌要好、规模要大,能够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够走国际化的道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要走国际化的道路,要走出去,一定要有自己的基础,就是本身要有这样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准备,你有没有这样的人,有没有能够在国外运作的人。另外,还要学习国际的一些规则,包括财务的规则、法律和有一定的责任心。另外,在国外投资,不单单代表你的企业,你背后还代表整个国家,你的产品好坏,好了人家都说你这个企业好,你这个产品号,人家还要说中国的产品不错。但是你做得比较差的时候,有可能损害了中国的信誉和中国的制造。所以,它的责任会更大一些。

  作为一个也抱负的企业家,能够把自身的企业发展做强、做大的同时,也要为中国的品牌、中国的制造能够赢得国际的认同,也是为我们祖国做了一个很大的贡献。积极去做准备,走出去天地开阔或许又是一个新的机会。

  主持人:谢谢刘总。各位网友,刘总给大家带来了十几年来在市场上的经验,相信对于大家来说是有非常宝贵的财富。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聊天就先进行到这儿了,再次感谢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先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隆国强老师做客新浪,谢谢,再见!

[上一页] [1] [2] [3] [4] [5]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