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永好隆国强聊中国企业走出去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4:17 新浪财经

  12月10日下午,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隆国强做客新浪畅谈中国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锐话题。以下为此次聊天实录:

刘永好隆国强聊中国企业走出去实录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左一)与刘永好(中)、隆国强(右)合影。(来源:新浪财经 )

    视频:中国企业走出去上片花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做客新浪直播聊天室,我是新浪网财经频道的主持人权静。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话题是有关于中国企业全球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话题,我们今天这场聊天是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国家战略论坛暨2007中国企业国际化国家贡献评奖的系列活动之一。这场活动是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国企业国际化国家战略论坛组委会和新浪网共同主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听上去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大家别着急,先让我介绍一下今天做客的嘉宾。我右手边的第一位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是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先生,刘总您好。

  刘永好:大家好。

  主持人:刘总是中国经济界的传奇人物,十几年来一直是企业界的一棵常青树,相信今天有刘总的亲身经历给我们现身说法,同时有新希望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相信我们今天这个抽象的话题就变得不再抽象,变得鲜活了。右边第二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隆国强先生,隆老师您好。

  隆国强:大家好。

刘永好隆国强聊中国企业走出去实录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隆国强做客新浪。上图为访谈现场,左起刘永好、隆国强、新浪财经主持人权静(来源:新浪财经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主持人:我们今天来继续聊下面的话题。因为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我就想先问刘总一个话题,新希望集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走出去的战略呢?

  刘永好:我们走出去是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我们大概用了8、9年的时间,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思索,一直在考虑、一直在考察怎么样走出去。

  主持人:其实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走出去其实是第二个步骤才要考虑的问题,第一个步骤可能大家考虑的是怎么样在国内的市场发展壮大自己的问题,您这一点跟很多企业家是不一样的,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家都在还忙于考虑国内市场的时候,就把眼光放到了国际市场?

  刘永好:因为我们创业时间相对比较早一些,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创业。经过20多年,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一定的体会。同时我们发现中国在农牧业,特别是在饲料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周边的市场很大。我们出去看了看,看到别人国家的猪肉价格比我们贵的多,鸡肉价格比我们贵的多,饲料价格比我们贵得多,而原料的价格差不多。所以,国外的市场空间可能更大一些。

  同时,前几年我们在这以前的前几年,我们的产品通过边贸也出口到不少的国家,包括越南和其它周边国家。这样他们通过边贸过去,为什么不能到当地去卖呢?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就开始做这样的尝试。

  主持人:但是我知道您最开始在越南投资建厂的时候,连续头几年似乎是亏损的,那时有没有质疑过这样的决策是欠考虑?

  刘永好:实际上我们出国去办企业,考虑的时候原来并不是说只是考虑到东南亚,我们到美国去,到了欧洲去,到了日本去,到了这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去,看一下确实人家的产业发展比较强,我们在那儿的优势不是特别大,而且产业链也比较呈体系。我们再看看周边的国家,一方面通过前几年的边贸,我们已经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我们发觉我们产业链上的优势比他们要足一些,我们的规模在东南亚算是比较大的。同时,我们的技术、我们的经验、我们的市场营销的手段,以及我们产业链的配套,都觉得在东南亚地区发展是有优势的。所以,我们就决定走出去,想以东南亚为载体。

  主持人:隆老师,刚才刘总说他们的选择第一步是选择东南亚的战略,我就想跟您讨论一下,其实很多企业在考虑走出去的时候,可能首选是欧美市场,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事实的案例,把脚迈向最先进、最发达市场的企业,往往在国际化的时候都面临着失败。您怎么样来点评刘总选定东南亚的战略?

  隆国强:其实企业走出去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去获取市场,有的是为了获取比较廉价的生产成本,比如土地的成本,或者是劳动力的成本,有的是去接近某种特殊的资源,比如说采掘业,铜矿、铁矿或者是石油,都要去投资。还有的是为了去获取科技资源。

  主持人:您觉得刘总是什么动机?

  隆国强:不同的公司由于动机不一样,走出去的目的地选择也不一样。

  主持人:咱们讨论一下刘总的新希望集团。

  隆国强:新希望的目的还是获取市场全球性的投资。

  主持人:是这样吗?

  刘永好:这是原因之一。因为我们觉得中国有13亿人,中国的农产业是全球应该是最大的农产业,因为中国的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理应产生全球最大的农产业。但是发现国内的企业跟国际农产业比差距非常大,这些大型的农业企业往往都在各个国家都有一些企业,都是跨国公司,我们在中国算是起步比较早,也是比较大的农业产业企业,我们觉得也应该走一走、试一试。假设在中国能够成功,在周边的国家也能够成功,我们国际化的步伐就会进一步地加快。抱着第一是市场。第二,走国际化的道路,能够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农牧企业的一个目标去做这样的考虑。

  主持人:我们知道当初您就定下了三年考察建厂,三年亏损,三年盈利的目标,算下来可能要8、9年的时间,您当时有没有考虑过成本是不是太大了?

  刘永好:当时考虑过要亏损,考虑过要有一段建设周期,但是没想到会那么长。拿我们的越南投资来讲,我们刚到越南去的时候满怀信心,因为我觉得我们的产品通过边贸在越南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了,在当地我们的竞争对手,在中国他们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都领教过了,我们并没有输给他们,相反我们在中国发展的比他们还好,这给我们添了很大信心。我们在越南投资建了厂,我们的产品推出去把我们气得不得了,没人要我们的产品。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