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希望集团启用本土化的用人机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4:17 新浪财经
12月10日下午,新希望(17.97,0.39,2.22%,股票吧)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隆国强做客新浪畅谈中国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锐话题。以下为此次聊天实录: 主持人:开拓市场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刘永好:走出去最大的阻力还在于我们自身。 主持人:怎么讲? 刘永好:就是我们对自己有没有自信,这个自信体现在毕竟到国外,国外的语言不通、法律不通、生活习惯不通、人文的状态也不通,你有没有驾驭国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你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决心?当你下最大的决心去做的时候,或许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自己。 另外一方面还在于自己的准备够不够。这个准备包括你的人才准备够不够,你的人才国际化的程度准备够不够,你企业的运行是不是相对比较规范,你的国际资源是不是多?比方说你到那个地方去,不可能不依靠银行的,当地的银行贷款利率特别高。 主持人:是刻意这么高吗? 刘永好:不是,当地就是这样的,东南亚的很多国家贷款利率都特别高,因为他们的货币可能因为历史的原因或者是货币的原因,贷款利率都特别高,而且人家如果对你不够了解,这时可能就是很高都很难贷。而我们比较好的是,因为我们在中国比较有形象,我们跟国际大的金融机构都有很多联系,包括像花旗、汇丰、渣打,都有战略合作协议。所以,他们对我们比较了解,而到这些国家都有他们的分支机构,而这些分支机构给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所以,我们就比别人先行了一步,而这些都是靠国内的实力和我们的信誉建立起来的。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了在本土化的一些问题,我知道新希望在东南亚的各个国家的分支机构,其实从本土派过去的员工似乎不多,您是尽量主张雇佣更多当地的人。在这种人员雇佣的安排上会不会有些问题? 刘永好:我们每个工厂大概派去3到5个人,一般的总经理或者是财务总监由我们这边派去人做,而其他岗位上的负责人,原则上尽可能用当地人做,而工人尽可能都是当地人,这样会比较好。而且在这个位置上,我们采取一个比较友善或者是比较开明、比较积极的用工政策。现在越南,我们的用工给员工的待遇是当地普通员工差不多一倍,有很多台湾企业,也有很多外资企业,我们跟日本企业、美国企业比相当,而跟中国台湾企业比往往高一些。这样越南的员工在我们这儿工作就比较稳定,基本上很少流动。因为既然我们设外资企业,但是他们在这儿能够领到一个较好的薪水,而且有发展的前途,有的成为中干,有的还成为高级管理干部。并且我们给他们培训的计划,表现的好的还可以请他们到中国参观、学习、培训,没有把他们当成外国人,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人,这样做法很好。而且我们还跟大学建立培训的关系,大学的教授来讲课,在大学里边还设立专门的新希望的班。这样的话渐渐使得他们对我们产生一种信任和认同。所以,我们的劳资纠纷很少,而且我们的员工也很稳定,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我们就主张一定要本土化,尽可能地本土化。只要条件具备,我们还主张每个工厂,中国派去的人相对少一些,这样企业管理才更好一些,成本也低一些。 主持人:其实这也是不断营销自己品牌的一个过程。 刘永好:是。 主持人:隆老师,您怎么看待刘总的新希望集团这种用人的机制? 隆国强:应该说管理和用工的本地化是当代跨国公司普遍的做法,因为跨国公司越来越变得无国际企业,要跟东道国更好地处理关系,融入东道国。由于有长远永续经营的目标,他在各方面,包括管理和用人方面,要让东道国的政府把它视为本地企业。 同时从它自身的管理角度来说,本地化也会带来很多好处,便于和本地市场的沟通,便于和东道国政府的沟通。只要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监控机制足够完善,其实不在乎你派多少投资母国的管理者公司,可能有一天我相信新希望在海外的子公司,可能一个人都不需要派过去。 主持人:刘总,您刚才说了这么多,我有一个假设想要跟您探讨一下。如果您当时的第一步棋不是落在东南亚,而是拼抢欧美市场,您觉得会怎么样?这些优势还会在吗? 刘永好:可能情况有所不同。有可能我们会更加努力,也可能我们付出可能更高,有可能也会取得成功。因为虽然说那个地方成本要高很多,但是它的市场特别成熟。到欧美国家去另一个好处就会学习他们的市场运作经验,可以先人一步,而把先人一步的经验、理念来到中国来,或许对中国的企业还会有一些帮助。就是说不一概而论,凭我们现在对我们行业的理解,我们并不弱于这些国际的大企业。所以,我觉得即使是到欧美这些先进的国家去,我们仍然有信心。但是我们觉得在东南亚难度要小一些,我们一开始到东南亚,效果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现在东南亚市场已经开发充分了吗? 刘永好:还有一定的机会。 主持人:在东南亚之外有没有什么战略打算? 刘永好:东南亚之外我们也在研究,因为东南亚已经够大了,因为有很多个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盟各国保持一个友好的合作关系,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契机。我连续参加了几次东盟博览会,并且有幸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言,有机会接触各国的正要、专家,并且这几年我在东南亚各个国家走的也比较多。我就感觉还有很大的潜力,还可以认真去做。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想跟您探讨,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在东南亚周边国家投资的时候,有的会遇到一些政府方面的阻力,比如一些地产的开发项目,可能会遇到当地人民的一些阻力,认为掠夺了他们的国土资源,新希望在这方面有没有遇到一些什么阻力呢? 刘永好:你出国去受到一定的阻力,一定会有的,因为你到市场上去拼抢,跟它本国的企业拼抢,它的一些竞争原因,会有一些反应。同时你出国去,你面对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法律格局、语言环境和生活习惯,你本人这方面就显得比别人弱一些。再加上由于竞争的原因,别人给你施加一点点障碍,那时你就会感觉压力大一些。可能根本还是你自己有没有充分的准备,有没有这样的实力,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比如说我们前期亏了三年,假设这三年,两年半我们不干了,回来了,那不就全部亏了吗?但是我们坚持下来。坚持下来以后,经过不的努力,提升了我们的品牌,逐步适应了当地的市场,我们现在的效益就比国内要好很多。主要是它那里竞争不如国内那么激烈。 主持人:隆老师,刚才刘总也说了他们好在亏损前三年坚持下来,但是很多企业可能连续亏损的时候就坚持不下来了。您觉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它遇到最大的困难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隆国强:其实不同的企业会面临着不同的困难,我们很难一概而论说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非常赞同刚才刘总讲的,走出去能不能成功,最关键的是我们自己的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总体上来看这些年我们对外投资增长非常快,每年都是百分之好几十,甚至个别年份都超过百分之一百,对外投资的企业数量也大幅度的增加。在这里面有各种各样所有制的,有像刘总这样的民营企业,起来占百分比最高的是股份制的企业,国有企业在其次,甚至还有以中国为基地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投资以后再对其它国家进行投资。 在这里面我们看从企业的规模上来看有大企业,也有很多小企业,这恐怕是中国走出去一个挺有特色的东西。我们也调查了很多企业,很强烈的感受是我们对外投资的步伐走的很快,但是我们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相对步伐来说比较薄弱。所谓的跨国经营的能力,从它一开始做战略决策,说我要不要对外投资,一旦决定了我要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跨国公司,决定了跨国经营是我非常重要的战略内涵,这就要具体实施,包括我到哪个国家去,到哪个国家做什么事,怎么去整合资源,是新建投资,还是去并购一个现有的企业,我在这个过程中怎么用好中介机构,怎么了解它的法律,怎么去融资?会碰到什么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要有预案。一旦碰到问题,我怎么来处理,怎么来招聘到合格的管理人才来进行经营?我海外的事业和国内的事业怎样来整合?一直到我怎么来尽我的所谓的社会责任?改善和东道国的关系,和东道国政府、消费者怎么保护环境,怎么树立我企业的形象和品牌等等,这是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我们的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之中,你会看到我们总的来看企业的能力还是比较弱。一方面是经验不足,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往外走,走出去可能是它的第一次。所以,像新希望还有其它一些公司,中国的这些企业都出去以后,不管是成功还是不成功,或者一开始不成功,后来成功,或者反过来说一开始还走得不错,后来出了很多问题。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我们后来的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