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温州转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13:17 《法人》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不断地带给人们惊喜的温州,怎么突然放慢了脚步?一直主张无为而治的温州政府高调地走向前台,自弹自唱,他们要把温州带向哪里?

  ◎文/ 本刊记者 阮加文

  尽管温州人对政府指令常常表现得心不在焉,但6月7日正式公布的《温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还是让许多腰缠万贯的老板们喜出望外。这份精心准备的政府文件不仅预知了早已汹涌澎湃的民间资本一个地下时代的终结,不少民营企业也将因此而成为温州地方金融改造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不过,由政府主导的改革计划导致社会振动,在今年已不是第一次。2月27日,仍然沉浸在春节气氛中的温州企业家们像往常一样,漫不经心的谈论着即将召开的党代会可能出现的内容,但是市委书记王建满在十次党代会的长篇报告却让整个温州都吃了一惊。这篇旨在推动温州实现“第三次跨越”的报告不只是公开宣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并且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所有这些事关改革和发展的计划只有依靠政府的推动才能获得成功。很多人立刻意识到,在企业创富过程中一直乐于袖手旁观的温州政府这一次有可能走上前台,温州模式中“无为而治”的核心价值也将遭到颠覆。

  明显打上王建满印记的温州新思维其实并非无迹可寻。在王建满主政温州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从实施招商引资的“一号工程”到苦心打造包含重

化工的滨海城市举措,这位曾经开辟过“萧山道路”的城市领导人从不羞羞答答,他在所有重要场合都毫不掩饰自己的施政见解:温州模式必须与时俱进,而政府必须迅速转型。即使是与长三角另外十几个生龙活虎的城市相比,温州的光环也正在渐渐褪去。经济增速领跑全国20年的温州,1997年之后的GDP增速却急转直下,一度滑落浙江倒数第一,上千家前途无量的企业纷纷外迁,支撑温州成长的各大专业市场也日见萎缩。这一切都让王建满忧心如焚。

  温州怎么了?这个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不断的带给人们惊喜的城市,其发展模式是不是已走到尽头?在许多人看来,温州在经历了20多年的飞速增长之后,高歌猛进的势头和一连串的好运似乎即将结束。然而,在王建满郑重描述的“关键时期”,王建满走来了,并且决心在这个企业繁荣基本得益于政府最小程度干预的城市,重新发现在社会经济管理中政府推手的价值。

  王建满承认,他并不是异想天开地为家喻户晓的温州模式披上一件新的外衣,只是试图在有限的空间里面为温州寻找不一样的前进动力。在一个内部关系十分紧密的社会里,王建满的选择显然不能指望一呼百应,仅仅是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推行,就在温州引起了共和国以来最广泛的争议。当温州遭遇巨大迷惘的时候,总是为其指点迷津的吴敬琏这一次也同样提出了质疑:温州市委市政府倡导的“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招商引资政策不符合WTO规则,所谓“腾笼换鸟”的温州新政,实际上就是政府充当全能的经济资源的配置者和介入企业的微观活动,这有违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和中国这个最富有创业精神的群体,王建满采取了出乎意料的沉默态度。正如他在一个非公开场合表示的,对于温州解决问题的做法,要用实践来检验,实践提出的问题必须用实践来回答。王建满坚信,政府政策要求延续的不单单是财富,重要的是延续永不枯竭的创业动力。温州和好几次重大机遇都失之交臂,已经没有时间等待。否则,温州只能是瓯江边上一个繁荣的经济重镇,而永远不会成为东海之滨一个伟大的城市。

  在一个民资丰厚、市场发育得最为充分的地方,怎样建设一个与其匹配的政府?在今天显然还没有唾手可得的答案。对于王建满而言,从招商引资到把温州建成一个非凡的滨海城市,也许前路漫漫,但毕竟迈出了最初的几步。人们不清楚的是,王建满领导的温州还能走多远?

    相关链接:

    温州减速

    王建满的药方

    大都市之梦

    温州还要跨越五道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