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民办教育的泪与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17:44 中国民营经济周刊
民办大学在中国所处的环境与政策取向有关。一方面,中国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更重要的差距还是政策,像我国现在的税收领域对于向教育捐资优惠的政策就应早日出台。 特别策划 姜晖 撰写 本报特别报道组 记者 周卫民 关于民办学校的负面消息近日频频曝出:陕西甚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西安欧亚学院就业率造假事件,江西民办职业学院数百名学生与校方发生分歧,群体性打砸校园事件等。 这些负面新闻使得民办教育的整体诚信度和美誉度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国民办教育经历转型中,正面临残酷的生死抉择。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董事长张杰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事件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究其原因是投资民办教育的投资者,不能把它当成企业去运作。企业需要短期利益最大化,民办教育不能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江西学生的闹事根本原因在于高教盲目扩招,而且违法招生。主要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张杰庭并分析,民办学校没有退出机制,因为没有退出机制,没有融资渠道,所以造成急功近利的非法招生。如果一个民营企业资金不够可以通过融资、银行信贷,通过增资找一些新的股东。但是作为民办教育来讲,从立法本身并没有给民办教育退出机制,一旦不行影响的是整个社会。 对于穷人受教育的问题,张杰庭建议应该政府在政策方面扶持民办大学,让更多的人去到民办大学受教育,这样可以解决政府的财力投入。同时也给民办教育提供更大的市场,将来这些民办市场办好了,作为学生就业问题才会得到彻底解决。 现实对民办学校来讲,一个是没有退出机制,再一个没有融资渠道,社会基金包括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资金,政府在制定制度时应更多考虑这些因素,带给民办学校的发展一个更好的机会。” 直面民企“软肋” 我国的公办学校占的比率已经太高,发展民办大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但问题却是发达国家社会资源比较丰富,我国社会资源则相对较差,民办大学主要靠的是社会资源,显然现阶段发展民办大学又有相当的困难。 民办大学在中国所处的劣势环境与整体的政策取向有关。一方面,中国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社会资源没有老牌市场经济国家多。但重要的差距还是政策,像我国现在的税收政策对于向教育的捐资优惠政策还没有出台。 土地问题也是民办大学面临的一大难题。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采访中对记者说:“民办大学要办学就得跟建筑商去争夺土地。一个大学需要上千亩地,教育部的规定是学校占地面积低于多少平方,是不允许挂出进修学院的牌匾。和建筑商争夺土地怎么办大学?把教育总体上界定为非盈利性的时候,资源分配比如办学所用的土地应该是无偿拨给的,与公办学校一样,因为私立学校也是给社会培养人才,也需要扶持。国外很多私立大学都得到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因为它也生产了产品,也培养了合格的学生。 民营学校与公立学校的竞争是不会对公立学校构成威胁,国家每年给公立学校拨款,所以公立学校永远不会垮台,所以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竞争是绝对不平等的。国家财政不可能再一如既往大量地为公办学校增加拨款,目前在教育领域政府把更多的资源投在基础教育上,虽然政府不会把大量资金从公立大学中大量退出,但也不会增加现有拨款额度,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却逐年增加。所以未来十年中国扩招重任将会历史地落在民办学校的肩上。” 重“政策空间”大于“回报”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是当前民办学校最为关心的事情。 郑州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刘文魁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去年底争取到银行的3000万元贷款,这所建校近20年、资产积累逾亿元的民办高校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一年前,刘文魁和该院的常务副院长秦小刚还一直在为寻求发展资金而四处奔波。这样的事情并非个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融资难已成为当前民办学校共同面临的难题。 与郑州科技职业学院不同的是,一直在寻求发展资金的郑州黄河医学专修学院至今还没有从银行贷过一分钱。 该院院长李中平告诉记者:“不是不想贷,而是贷不到。学校曾借助于向企业和个人短期贷款等融资手段,来缓解学校发展的资金困难,但这只能是短期行为,并且要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民办学校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资金的竞争。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体现在规模硬件、学生就业和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的竞争都无从谈起。” 一些起步早、发展快或靠企业集团投资的民办学校大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自身规模的扩张,进入了良性发展。对这些学校来说,资金可能已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那些最初靠个人投资、滚动发展的民办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后,渐渐表现出后续资金的严重不足。这些学校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在寻求发展资金,尤其是银行贷款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新增加了“举办民办学校可取得合理回报”的规定,从而使民间资本与教育之间有了更大的合作空间。有人认为,这将是一个实质性的转变。从法律上明确办学人可以适当取得回报,无疑会促进我国教育市场化的进程。 对此,李中平说,真正致力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学人,没有谁会看重所谓的“合理回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更大的政策空间,而不是“回报”。 高等教育向资本市场融资 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民办学校融资难这一问题呢? 众多民营学校的经营人士认为首先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也有人建议要从金融机构入手,逐步建立一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校贷款的需求的资本市场。 南乐新世纪分校校长谷萃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持久的资金运转是民办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民办学校要逐步参与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而通过对学校的股份制改造来扩充融资渠道,则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子。 一位长期从事民办教育研究的专家认为,解决民办学校融资难的问题需要一个过程。长期以来,在民办学校贷款方面,由于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向银行贷款的难度,而解决这些无疑需要一个过程。他认为,当前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培育其担保体系和资本市场。 当前,许多民办学校的校长都在积极寻求发展资金。民办学校的融资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专业人士的关注。去年初在厦门大学举办的“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高级论坛”会议上,有专家提出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联姻,已成为世界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正在促使国际私立高等教育的融资和投资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因此,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可以有哪些方式和途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联姻需要哪些制度和法律上的空间?对于这些问题的研讨和实施,对解决民办学校融资难和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化融资已成为民办学校的最佳融资方式。 民办学校的投资方式可以采用民办公助模式、多渠道股份投资模式,和教育储备全模式,包括企业办学,有实力的个体经营者办学,有条件的专家、学者个人融资办学等。这种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吸引了社会闲散资金,分担了国家教育投入的沉重负担,从而可以创造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记者手记 “营利”是民办高教研究中颇具争议的话题。 私立大学不要求营利当然更好,但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有经济实力又愿意无偿投入教育的人不多,中小投资者还没达到可以不计较回报的地步。对他们希望“合理回报”的要求,只能顺其自然,而不能以理想来强求现实,以道德激情代替理性的思考。但眼下所谓教育能否“营利”的争论,实则是一个伪问题。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公众能从哪一种方式中受益最大,而不是担心谁从中赚了钱,赚的钱“合理”还是不合理。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