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法制日报策划:2006年市场经济主旋律(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10:13 法制日报

  消费者之用篇

  跨国企业:为何敢在华如此造次

  中国近二十年的经济腾飞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外资的进入。然而,随着中国入世,在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跨国公司的中国之痒似乎越来越明显了。

  跨国企业在华屡遭信任危机

  SK-Ⅱ“质量门”事件

  2006年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在日本SK-Ⅱ品牌的多项化妆品中,查出禁用成分铬和钕。9月15日,SK-II接受消费者退货,但退货协议被质疑为“霸王条款”。9月22日,SK-II暂时退出中国内地市场。12月3日,SK-Ⅱ全线产品恢复销售。宝洁公司表示,大部分SK-Ⅱ用户已拿到退款。

  博士伦风波

  2006年2月17日,新加坡卫生署称真菌性角膜炎病例增加,可能与博士伦润明护理液有关。该护理液在新加坡市场被停售。

  但是,对于中国的消费者,博士伦则显出霸道的一面,迟迟不愿意接受退货。直到4月12日,博士伦中国公司才宣布自愿在中国停售润明水凝护理液,但仅限于进口产品,且只限于换货。4月30日,国产润明水凝全护理液才停售。博士伦对待中国消费者与国外消费者迥异的态度,令中国的不少消费者深感寒心。

  “双重标准”该反省了

  有关专家指出,知名跨国企业在华屡屡出现的质量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一方面是当前,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市场中,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让一些在中国处于市场强势地位的跨国公司心存侥幸,对在此间发生的产品信任危机表现得明显不如在其它国家那样诚恳与重视。除了产品质量的差异对待外,在中国市场出现问题产品后的态度也与发达国家大相径庭;由于我们的相关立法和执法监管力度对外企比较“客气”,使这些企业在质量监管方面感受不到它们在本土的压力,因而玩起“双重标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国管理部门和消费者质量意识的提高。在消费者心目中,对跨国公司的认知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回归到本来位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