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一轮宏观调控拉开序幕 > 正文
 

多方因素推动经济过热 宏观调控下半年再紧缰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1:37 第一财经日报

  

多方因素推动经济过热宏观调控下半年再紧缰绳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 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陈婧 发自广州

  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尽管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经济过热的态势仍然没有扭转,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部门正在酝酿下一阶段调控措施。

  昨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在首届华南金属论坛(广州)就中国上半年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发表演讲。他认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加快,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快,外贸不平衡状况突出,以及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较猛等四大问题比较突出。

  宏观调控效果并未完全显现

  尽管从去年开始,中国已经加大了对房地产、城市基建和重化项目的调控力度,央行今年7月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但经济过热依然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虽然有学者认为前期宏观调控的滞后性会使效果在6、7月份体现出来,但是部分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宏观调控的力度可能会继续加大。

  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443亿元,同比增长30.3%,增幅提高3.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5658亿元,增长21.8%;煤炭增长63.9%;石油增长8.3%;冶金行业增长8.5%;有色金属增长23%;建材增长37.4%。

  贾银松说,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期赴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的调查结果,汽车、钢铁、铜冶炼、铅锌、水泥等12个行业投资扩张速度加快。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投资额约占城镇投资规模的19.9%,占制造业的48.3%。据此,国家发改委已经将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预期目标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18%。

  多方因素推动经济过热

  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快的首要原因被归为信贷规模的大幅扩张。据了解,2006年上半年,全国钢铁开工项目增长达到77%,汽车等行业扩张的幅度则更高。另一方面,货币供应和人民币贷款业务大幅上涨:5月末广义货币M2(现金+居民储蓄+企业储蓄)余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目贷款余额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人民币贷款余额21.2万亿元,增长16%,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难以抑制投资冲动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投资冲动在中部地区加倍体现,部分产业,如铜的扩张规模超过50%。贾银松直言,目前全国投资机制已经出现管理的断层:尽管中央层面上已经屡次收紧土地政策,但是地方执行尺度相对宽松,存在着边征边报、先征后报等违规现象。

  另一方面,中国外贸不平衡和国际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势迅猛使得人民币升值和通胀压力增大。截至2006年5月底,外贸顺差达到468亿美元,同比扩大169亿美元。其中4、5月两个月达235亿美元,超过前三个月的顺差。贾银松说,按这种趋势发展,全年外贸顺差将远超去年。5月末,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至9250亿美元,其中5月当月增加300亿美元。

  此外,在国际市场石油、有色金属和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和国内需求旺盛的拉动下,5月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2.9%,是近年来最大月涨幅。钢材价格全线上扬,环比上涨3.7%;有色金属上涨17.4%,石油及制品价格上涨3.7%。同时涨价正向部分下游产品传导。

  紧缩政策成为各国共识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王岩岫昨日表示,中国目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弊端频现。王岩岫预测,未来央行很有可能继续调高存贷款率,同时让人民币保持缓慢升值。

  事实上,随着全球通货膨胀形势骤然紧张,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了货币紧缩步伐。美日欧央行在近期同时紧缩货币政策(上次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除美日欧央行再次加息外,韩国、印度、丹麦、南非和土耳其也选择了升息。贾银松认为,加息后,美日欧等各大经济体的需求可能出现下降,进口很可能也相应减少。

  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中国是一个紧缩信号,“必须跟上世界的调整节奏”。

  “点调节”和“预调节”

  贾银松表示,中国宏观调控将在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进一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推进外贸结构调整、平衡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生产资料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和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等方面有所作为。

  他透露,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商议制定下一个阶段的调控措施,未来,国家将依照经济杠杆原理,采取“点调节”和“预调节”的办法,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减少政策出台对其他产业的伤害,同时加强效率,及时研究提出综合性的政策措施建议。

  据了解,下半年发改委将严控新开工项目、全面清理在建项目和严格审查各类拟建项目,加速淘汰产能过剩和生产能力落后的产业,并尽快分解和明确各地区降低能耗和主要污染减排的任务。贾银松强调:“降能耗和减污染将成为今后市场准入门槛的刚性指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