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以十一五煤炭产能零增长求科学发展之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18:38 新华网 | |||||||||
新华网太原6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 郭力群 陈忠华 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山西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5年中全省煤炭产能将以“零增长”为目标,期末煤炭年产量将继续控制在7亿吨左右。这表明山西新的煤炭产业
山西省提出,到“十一五”末,全省煤矿数量将控制在2500个以内,百万吨以上矿井的产量将占总产量的80%,全省形成2个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而煤炭总产能实现“零增长”。 截至“十五”末,山西煤炭产能达到年产7亿吨的水平,为国家能源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但一段时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山西的煤炭开采一度形成了国家、地方、乡村及个人齐上阵,“多、小、散、乱、差”的发展格局,带来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表沉陷、矿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总体素质,走集约发展道路,山西选择从“治乱”破题。从2005年9月开始,这个省开始在煤炭行业实施“三大战役”:依法关闭非法、违法采煤矿点4876个,全力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煤矿数量大规模“瘦身”,到今年6月底,主要产煤县年产9万吨以下的1400个小煤矿将被整合淘汰。在减少煤矿数量的同时,推动建设现代化大型矿井与煤资源转化加工产业并举、核心竞争力较强、产能亿吨级和几千万吨级、销售收入几百亿元的大型煤炭集团。 产能产量盲目扩张,不仅过度消耗和浪费煤炭资源,而且会导致供过于求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并使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基于这样的认识,山西提出要摒弃盲目扩大产能、产量的外延式发展老路,在科学预测和保障全国煤炭需求的基础上,自觉控制总量,提高煤炭经济质量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根据对全国煤炭市场需求量的分析预测,按照占全国市场份额25%的比例测算,“十一五”末,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将控制在7亿吨左右,而目前建成和在建的矿井规模已达到这一水平,未来5年全省煤炭产能产量必须实现“零增长”。山西省规定,除对新上的重点煤电、煤化工、煤制油项目适当配置部分煤炭资源和矿井产能外,一律不再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引导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兼并现有小煤矿、整合资源和产能置换实现发展壮大;通过改革采煤方法、采用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等途径把煤炭资源回收率从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并将煤炭洗选比重提高至70%以上,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山西省委、省政府认为,长期以来,山西以生产和输出煤炭为主,要建设“综合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基地,就不能停留于单一的煤炭生产和输出。做好“煤文章”,要跳出“唯煤”思路,围绕煤炭,着力实现煤炭经济的综合高效发展。未来5年,山西省将在加快晋北、晋东、晋中三大煤炭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发展电力、焦炭、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等综合能源产品,形成一次、二次能源并举,煤、电、气、油等各类能源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种产业链条,打造多元支柱产业群,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煤炭产业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山西省委、省政府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蓝天碧水、造林绿化和煤矿沉陷区治理等“三大工程”,整治生态环境,为三晋大地披绿装,还人民群众碧水蓝天。 煤炭经济发展,应给予煤矿工人更多的人文关怀,把他们的生命安全放在煤炭生产的首要位置,将煤炭工业导入文明和谐的发展轨道。山西省明确提出,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要有明显改善。同时,不断改善矿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矿工的生活质量,5年内拟新建住宅面积600多万平方米,让全省9.5万户、近30万矿区职工及家属告别低矮、简陋的棚户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