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区域经济专网 > 正文
 

郑汉轴心联线 中部挺起腰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6:33 中国经营报

  作者:吴悦

  一谈起中部崛起的话题,72岁的李成勋总有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痴情与亢奋。

  打开随身携带的中国地图,信手翻阅、口中喃喃:“中部六省组成的长条状地域,目前还没有哪个省会城市能整体贯穿,单一充任中部崛起的龙头。我建议设立郑州、武汉双
中心城市,形成‘郑汉轴心带动,南北双龙引领’之势。” 话音未落,李成勋研究员在郑州、武汉两个城市间画了一条红线:“这中间有许昌、信阳等城市。如果把这一线率先贯通起来,中部崛起就有了挺立的脊梁。”

  《中国经营报》:随着《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中部崛起进入“实战”阶段。中部的崛起与突破,有否建立中心城市的必要?从整个中部区域考虑,哪个城市能担当龙头?该如何理性看待武汉、郑州的“角色之争”?

  李成勋:无论从发展战略学、区域经济学还是城市经济学的角度,都认定了一种理论,即区域崛起必须要有中心城市带动。地区发展要有计划,有效的做法是把各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中,形成增长点,再发挥辐射、渗透作用,带动周边。形成中心———外围结构,即中心带动外围,外围支持中心。最后实现区域一体化,也可以叫城乡一体化。小区域由小的中心城市带动,大区域由大的城市带动。谁是中心城市,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争来的。而是要由自身实力来判定,具体来讲实力包含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吸纳力和辐射力等要素。

  武汉和郑州之争有两个背景因素,一、湖北、河南都是中部大省,2005年河南省GDP超过1万亿元,湖北省的GDP与之相差两千多亿元。二、两者所在城市群规模和结构最理想。虽然各省都在打造城市群,但是武汉、郑州所在的城市群无论从辐射面积、城市人口看,都是长株潭、安徽沿江城市群、太原大都市圈的两倍以上。相比之下,其他四省会城市很难与郑州、武汉媲美。郑州和武汉完全没有必要再做龙头之争,两者完全可以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呼应。

  《中国经营报》:龙头之争的确伴随着不少负面问题,如滋生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形成统一市场体系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此来看,形成郑州、武汉双中心引领中部崛起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才能做到互促互进,互为补充?

  李成勋:经过综合比较,大致可以得出结论:武汉的综合实力略胜于郑州,但是正在造城的郑州有着新兴城市的特点,发展速度快,活力较强。 武汉优于郑州之处,首先在于其经济总量比郑州多588亿元,但有趣的是郑州去年的财政收入首次超过武汉10个亿,这让武汉很不安。其次,武汉的开放度超过郑州。再次,高教力量强,大学比郑州多14所,最后,武汉的科技创新能力强,比郑州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数多一倍。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郑州的大企业数为306家,多出武汉76家,大企业指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此外郑州的经济增长率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4.8%,而武汉是13%。武汉有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光谷等十大产业。郑州县域经济发达,最突出的是纺织、食品工业。每吃6个汤圆就有1个产自河南,每3包方便面中有1包产在河南。

  在我看来,武汉和郑州各有优势,不存在冲突,武汉和郑州在一条垂直线上,可以形成轴心,共同带动中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